文/若合

他叫宝业,从普通技工到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应该是出人头地了;从原来读书不多,到成为教授级高工并任国家级某行业研究院院长,也应该是出人头地了;从想干事赚大钱,到赚了大钱又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更算是出人头地了。
认识宝业有很多年了,没有近距离接触,只知道他风风火火,越做越大。从八十年代向政府借的2000元起家到目前的上市公司,并成为全国纳税企业500强。最近看到他的《宝业集团企业文化读本》把我震撼了。首先让我震撼的就是开篇坦坦诚诚的一句话,”我从小就怀着出人头地的愿望”。
谁不想出人头地?难道想出人头地就能出人头地吗?
为了寻找答案,我仔细翻阅《文化读本》,其中少不了与大多成功企业的创业、发展和卓越的共同经历,然而更让我震撼的不是他的创业,而是读书。
有人问过他,什么是最值得花费一生的时间去追求的?他说:”看书学习。”
繁忙的工作之余,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他却一个人在办公室看书,满足于一杯茶一本书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书香、茶香伴随着他度过许许多多的夜晚和凌晨。

他涉猎了古今中外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历史、文学和宗教等方面的上千本书籍,其中许多经典烂熟于胸、信手拈来。
难怪,他带领着一个小小团队,骑着自行车出发,从江南小镇走向国内大都市、走向香港、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级大企业。
他读了上千本书,我写这篇文章该从何入手?为了方便起见,我让他选三本最爱。他列出了《追求卓越》《论法的精神》《论语与算盘》,并说这是他一读再读的书。
成功人士推荐的这三本书,我自然反复捧读,不仅找出创业成功之秘笈,并从中悟出做人之妙道。
第一本:《追求卓越》一一告诉你要把简单做得不简单

《追求卓越》的作者是美国彼得斯和沃特曼。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圣经。
《追求卓越》提出:”没有人可以提供详细的方案,达到卓越,也没有人想到卓越其实很简单,卓越企业和失败企业之间的鸿沟,只是卓越的企业,把简单的原理做的不简单。
《追求卓越》概括了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
(1)崇尚行动。如果不多尝试,勇于经历失败,自然什么也学不到。
(2)贴近顾客。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和顾客保持密切联系。
(3)自主创新。就算企业规模很大,还是要像个小公司般的运作。
(4)以人为本。真正把员工视为不可或缺的资产,营造”家”的感觉。
(5)价值驱动。获利对企业的重要性犹如呼吸之于生命,此外还会创造意义。
(6)坚持本业。多元化经营几乎都行不通,最容易让成功的企业一蹶不振的,就是过度快速扩张。
(7)组织单纯。采取简单可行的人事结构,人们自然会搞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
(8)宽严并济。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企业,都不是集权或是分权,而是两者巧妙结合。
上述原理已经足够简单,然而该书还要特别强调:”卓越企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懂得化繁为简的重要性。”
”少则得,多则惑”。中国的老子亦早已说过。然而,简并不仅是简单,而是把简单做得不简单;少也并不只是数量的少,而是品质上的极致。
把简单做成不简单,宝业变得卓越了。三十几年,他们始终坚持主业,咬定青山,由工到匠,由匠到家,由家到尖,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标杆。
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启迪。宝业常说:”一辈子太短,三五年太长,有些人就是耐不不住一个个漫长的三五年,结果一生如白驹过隙而事事无成”。如果我们的人生也能够放远眼光、删繁就简、集中精力、更加执着,那必将会与卓越的距离一点点缩小。
第二本:《论法的精神》一一告诉你应该分苹果还是让梨

《论法的精神》是十八世纪孟德斯鸠的著作,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性著作,被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
该书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孟德斯鸠关于欲望和权力讲了三层意思:
(1)人口越多,人民的欲望就越多,人民的虚荣心就越强。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乱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3)从事物的性质来讲,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要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指出,要摆脱自然状态,就要订立契约,确立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的精神也是”契约精神”。
宝业在谈到契约管理时,引用了阿兰.佩卡尔.朗伯勒著的《谈判的艺术》中的一个故事:只有一个苹果由哥俩分,父亲让哥哥切苹果由弟弟先挑。结果,哥哥切得小心翼翼,弟弟挑得仔仔细细,三方满意。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成了道德高尚的楷模。宝业却说,孔融让梨一是未必真心,因为在父亲面前;二是或许不公,因为在兄长面前;三是难以不久,因为不易复制。所以,让梨不可取,分苹果才有可持续性。
几十年来,宝业的团队始终遵循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谁在创新、谁在为公司创造利润,谁就是英雄”的契约管理精神,方能基业长青。
《论法的精神》何止创业所需,于社会管理亦更加务必。笔者联想到央视最近连连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大型综艺节目,的确值得赞誉。但似乎又很难想通,在一个”全民尚诗文”的国家,却为何”遍地现垃圾”?看来声情并茂地寻找文化基因,对于消除人们的不良习惯确实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不禁又要重复孟德思鸠的话语:”要摆脱自然状态,就要订立契约,确立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现在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斑马线上的”车辆必让行人”现象,你以为是驾者在”让梨”吗?那却是执法者安装”探头”的功劳。
第三本:《论语与算盘》一一告诉你义和利是一致的,仁才会富,富才能仁。

《论语与算盘》是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商业智慧与处世哲学的集大成,全球畅销千万册。日本历任首相必读,全球企业家阅读经典。作者在这本书里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二战后的日本在一片废墟上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国力,不少研究者认为,这与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延续是分不开的。
在日本,《论语》加算盘已经成为一种著名的经营模式,其基本精神就是义利合一,即以公益为利,利即是义,承认谋利有其正当价值,但必须用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使其符合社会伦理。
令人欣尉的是,这样本源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商业经典,在中国也发生了效应。
宝业的团队一手抓《论语》,秉诚仁义;一手拿算盘,坚守精算;用论语拨动算盘,用精算服务仁义。
宝业耿耿于精算,他在公司经常讲一元钱的故事。华人首富李嘉诚外出,下车时口袋里掉出了一元硬币,滚向下水口。李嘉诚快步追去,终于在一元硬币将要滚向下水口时,把它捡到手里。曾经富甲天下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对一元钱看得很重,他每次在外用餐后,都只给服务生留一美元小费,服务生就很不礼貌的说,”假如我是你,绝不会如此吝啬”。洛克菲勒的回答是,“正因为如此,所以你才没有成为我”。宝业的理解,一元钱也是资本,只要是资本就能够生出新的资本来。
宝业耿耿于仁义,他特别信奉”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的道理。公司上市后,近200名骨干都拥有股份,故聚才须散财。宝业说财富就像河流,它永远是动态的,不可能属于某个人,最多只不过在某个人面前多停留一会儿。他们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十几年来赈灾、扶贫、捐助公益近一个亿。
宝业常说,过去做事是为了赚钱,现在赚钱是为了做更大的事。
看到这里,不禁掩卷沉思。一个人想出人头地就真的出人头地了?一个普通技工想成为本行业全球的卓越就真的成为卓越了?三本书虽未囊括全部答案,但已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