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街道的xxx餐馆开张了,今天放学后和老师都吃扯面去。你看,去的人都给放炮祝贺呢。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先看到闪光呢,还是先听到声音呢?”
这是某老师上物理课的一个小场景表现。其实,看上去话虽然绕了点,但作为一名从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自己来讲,自己觉得还是需要话绕一绕。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是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的培养,虽然说这个习惯绝非一日两日就可以形成,但是,只要我们做老师的能够经常这样有意识的来引导训练,学生绝不会没有任何反应的。
记得自己在教学生学写说明文时,有一部分学生写的是《怎样包饺子》,从批阅后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饺子的做法过程说明得简略,自己便借机进行教育:仅仅见过包饺子还不够,还要亲自做一做,怎么揉面,怎么搓条,怎么剁小块,怎么手摁,怎么擀饺子皮,又怎么包,怎么做熟,每个做法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些什么,这里面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够说完的。于是,自己特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讲述。之后要求学生最好本周双休就提出来和家人一起做顿饺子吃,自己参加整个过程的前前后后。如果说,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次,或者说多次,自己也就绝对有了要写的内容,而不是咬笔杆子,要么一节课写不了多少,要么肤浅谈谈。从这次写作中,自己不失时机也是不止一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告诉他们,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不能死读书而不参加日常的生产生活劳动,就跟自己当初学习骑自行车一样,任别人怎么说,我们还是要跌倒。只有经过很多次的尝试,才会取得成功。
同样,在教学中,自己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或者和学生一起在学习时,对一些内容如何进行掌握记忆,自己也会抓住时机进行辅导或者旁敲侧击,提醒和提示他们,不能丢弃了生活这个大课本。这里,既有方式方法的传授,更有行为习惯的教育。
总前所述,作为一线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应该对书本以外的东西也要让他们了解接触,认识,思考,进而掌握一种活知识,这恐怕是最有价值,最实用的东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