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文学读书
母亲的情怀——读《资治通鉴》

母亲的情怀——读《资治通鉴》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16:27 被阅读65次

          应该从有人类开始就有讴歌母爱的文章吧——母爱,一个恒古不变的话题。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诗经》中的一曲《蓼莪》传唱千年,虽然它描写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愧疚之心,但是我们一样从中读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付出与爱。自古无论帝王将相之家,还是贫民布衣之家,做母亲的都以不一样的方式表达着一样的母爱之情。

          岳母爱子,刺字于子背上,激励儿子报效国家,成就了一代贤臣的美誉;孟母爱子,三易其家,勉励儿子勤奋读书,成就了儒家学派的一代宗师;甚至藏羚羊对着猎人拿深情的跪拜也为了成就自己腹中的胎儿。一个个母爱的故事在我们的心中流淌,一个个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被描摹、被刻画。虽然爱的表现不禁相同,但是对于爱的理解却是相同的。每位着母亲都用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诠释者母爱----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周赧王时,秦王使甘茂约韩以伐韩。甘茂不想去,因为其他原因暂且不说,他觉得秦王不够相信他。为了说服秦王,他给秦王讲了一个故事,说: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也就是说,过去鲁国有一位与曾参同姓名的杀了人,有人去报告他的母亲。但他的母亲听了以后,仍旧神态自若的照常织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一个“织自若也”就让我们读出了此时的母爱就表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

        周赧王时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母亲—王孙贾之母。当时王孙贾是齐湣王的随从。后来由于齐淖齿之乱,他就不知道了齐湣王的去向。他的母亲就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我就靠着门张望你回来;你黄昏时出去不回来,我就靠着里巷的门张望你回来。你现在侍奉齐王,可是齐王走了,你竟然不知道他的去向,你还回来做什么!”汝朝出晚归,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去处,汝尚何归焉!)读到这些,我们的眼前不能不浮现出一位忠贞大义的母亲形象。在母亲的鞭策激励下,王孙贾乃入市中呼曰:“淖齿乱齐国,杀湣王。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接着齐湣王的儿子继位。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成就了一个热血忠臣。

        在项羽、刘邦大战之时,为了成就儿子的人生,一位母亲勇敢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就是沛人王陵的母亲。当汉王刘邦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时,他命令用王陵的军队去迎接太公及吕后。项羽听说后,就把王陵的母亲抓到军中。当王陵的使者来到时,项羽想让王陵的母亲劝说王陵投降。这时候,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母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羽恼羞成怒,把王陵的母亲放进大锅里煮了。其后,王陵的表现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王母用自己的性命为刘邦造就了一员猛将、贤臣。这也正印证了赵策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不只是能用语言完全表达的,只能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托尔斯泰)母亲就是这样无声的表达着她们的爱。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很多时候,这个背后的伟大人物往往都是由母亲担当、扮演的,在幕后默默地、无私地付出着……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发妻,一位也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女人,一位与长孙皇后、孝庄皇后等并称为历史上十大名皇后的女人,一位被视为残暴、毒辣代表人物的女人,《史记》一书中唯一的单独成章节的女人。也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的身上也同样体现着与天下母亲相同的情怀: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之时,匈奴昌顿则趁着中原战火纷飞的空隙强大起来,以汉当时的能力不足以抗衡:“匈奴围高帝于平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刘敬为高祖献上了和亲之计:“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閼氏,生子,必为太子。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高祖答应了。而平时心狠手辣的吕后,作为母亲,此时的她是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日夜泣”三个字,便足以让我们读出一个母亲心中的伤痛。她日夜流淌的并非只是自己的眼泪,而是一位母亲心中的绵绵不断的深情。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吕后那种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的样子。即便是为了国家利益,她也不愿舍弃自己的女儿。这时她表现出了一个平常母亲应有的深情。包括后来高祖死后,她大杀刘姓王。当她要杀齐悼惠王时,齐悼惠王捐出城阳郡给她的女儿鲁元公主做汤沐邑,“太后喜,乃罢归齐王。”这种爱此时就表现的是如此的直白。

        对待女儿,吕后有着如此的深情,这是一种纯粹的母女情。然而在对待自己的儿子的爱上,她则表现出了一种更理智、更深层次的爱。高祖宠幸一位定陶的戚姬,生子赵王如意。高祖特别喜欢这个儿子。认为如意特别像他,而觉得太子太过柔弱。再加上戚姬仗着高祖对自己的宠幸,“日夜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益疏。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但是由于大臣的力争,这件事暂时作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试想能让吕后这样一个女人下跪叩头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太子原本就仁弱,一旦被废,在激烈的宫廷争斗中,其母子的命运可想而知。也正是这件事,为赵王母子的惨死埋下了伏笔。这时的吕后对孩子的爱就表现的特别理智。

      为了让仁弱的儿子能担当起社稷重任,吕后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这一次,仁弱的太子在她的“残暴”的教导中彻底崩溃了。或许是为了让儿子能有君王的胆识与胆量吧,她把戚姬“断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帝观人彘。”当孝惠帝知道那是戚姬之后,当时就吓得大哭,一病就是一年多不能起床。也就是那时起,孝惠帝开始“日饮为淫乐,不听政。这一次,吕后万万没想到,她的爱给儿子带来了

    如此巨大的打击。受环境的制约,再加之其个性,这时她的爱就表现的过于残忍、功利化了。

        或许天下母亲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但她们爱孩子的心都是相同的。或许她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温婉,或严厉,或柔和,或残暴。或感情用事,或理智待人,无论怎样,她们的爱的用心都足以让我们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的情怀——读《资治通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yq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