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幸成为简书20万奖金故事节评审,可以免费看所有的付费文章。
这并不算一项福利。因为这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硬着头皮看大家写的五花八门的故事,每天五六万字。
码字的人都是很用心的,每篇文章几千字,我看到了大家字字皆是真诚。可是,精彩的故事真是凤毛麟角。
其实在活着的每一天,我们看小说、看电影、看话剧,我们听新闻、听演讲、听吹牛,很多原型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正如评论家肯尼斯·伯克所言,故事是人生必须的设备。
但是,为什么同一件事,有的人讲出来、写出来就妙趣横生,有的人讲出来、写出来就味同嚼蜡?
我就在想,我们至今或听、或看,掌握了浩如烟海的精彩故事,为什么自己执笔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就那么难?
后来一个叫罗伯特·麦基的人给我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如果你的梦想是一名作曲家,是不是会对自己说:
我已经听了许多许多很棒的交响曲,我也会弹钢琴,我想我这个周末便能够做出一首曲子。
答案是,不能够。
在写故事的领域,很多人却会觉得自己能够。
我看得小说多了,便也尝试起写小说来。真是不提笔不知构思之难,人物、情节、环境、语言、修辞、情感、节奏、画面都要兼顾,最后焦头烂额,用了绝大的毅力写完,自己都不想回头看第二遍。
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码故事小伙伴的困境,突然获得了一个惊为天人的灵感,写出一篇故事来却反响平平,与心理预期相去甚远。
这就是我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读了三遍后,想与大家分享的解决问题之道。
故事签售纵观世界,目前最精彩也最赚钱的故事是怎样的?有一个方向我们绝对不能疏忽,那就是电影,尤其是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数以亿计的观众愿意花钱、花时间走进电影院,沉静在一个由编剧、导演、演员精心编织的故事里。简言之,先是拍膝而起,然后惊声叫绝,继而抚膺长叹,良久荡气回肠。
试想,如果我们的故事写得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让看时着迷,看完回味,难道还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的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该书简介如此说)
该书共四个部分,十九个章节,由浅入深地探讨了什么是故事艺术、故事的诸要素、故事设计原理、作家如何工作等四个方面,虽然是剧本创作理论,对于构思小说的我读完也如醍醐灌顶一般,总结干货分享给大家。
Part One 故事的艺术
故事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前文已论,不再赘述。
可是故事的创作在当今社会却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好故事逐渐变少,二是讲故事手艺失传。
前者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电视小说的大量产出,粗制滥造圈钱的多,苦心孤诣创作的少,我们看到好故事的概率却在变小。
后者是因为人们创作变得简便易行,于是我们根据经验创作的多,深入研究原理的少,就像一个听多了交响乐就想写出曲子的听众。
何其赤诚,何其天真。
要想解决故事的问题,写作者就得更加辛勤地劳作。可是试想,哪位作家能全凭本能和直觉年复一年地创作出优美的故事?
故事的手艺,是一门既需要、也可以锻造的艺术。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但绝不是描白生活那么简单。
Part Two 故事的诸要素
一、结构图谱之故事设计术语
首先要认识的概念叫故事价值。价值是故事变化的动机也是目的。
举例来说,正面价值是生,负面价值便是死。同样的有爱恨、善恶、真理谎言、忠诚背叛等等,正负价值之间的转换,便是故事的核心。
接下来的概念有七个,我尝试全部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举例解释。
故事里的人物们一生会经历数十万个精彩的瞬间,优秀的写作者从中挑选几个就能展示其整个人生。这种挑选出的陈列就叫结构(1)。比如泰坦尼克号的相遇、初见、跳船、画画、逃生、诀别等有限的几个场景,让我们完全了解了男女主角这两个人。
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这种变化就叫事件(2)。比如为Rose画素描并被发现、紧接着Jack被诬陷偷海洋之心等事件,都带着鲜明的价值。
画面回忆杀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让负荷着的价值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这一段动作就叫场景(3)。比如跳船的场景,负荷价值从求死到得救,不仅从生理上,心理上更是如此。
故事中的人物采取一个动作,得到一个反应,形成变化的行为。这一动作、一反应的交替,就叫节拍(4)。比如跳船的时候,Jack说你跳我也跳,Rose说你开什么玩笑。
跳船场景及一个节拍例子一系列冲击力呈递增趋势并最终达到顶峰的场景,形成一个序列(5)。比如开头打捞沉船、捞出画像、被老Rose在新闻中看到,打电话给打捞船,说出“The women in the picture is me.”达到了开片第一个顶峰。
开篇顶峰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为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就形成了幕(6)。船体撞冰山,逐层被淹没,逃生过程中Jack被诬陷偷走海洋之心锁在船底,Rose逆着人群去救Jack并最终成功逃到了甲板上。形成了一个幕,价值从怀疑到信任。
毅然返回冒死救Jack一系列幕的组合便构成了七个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7)。形成一个终极变化,绝对不可逆转。无需多言,泰坦尼克号上男女主人公的这一段爱情,就是一个极为精彩的故事。
满满回忆杀二、结构图谱之故事三角
故事三角只是一个形象化的表达,论述故事无外乎三种类型,分别为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
大情节也叫经典设计,简单来讲,围绕主人公(单一的)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爱情、成功、名利、亲情、理解……),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系的虚构现实里,达到一个表现绝对、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绝大多数好莱坞英雄电影、合家欢电影都属于此类。
小情节也叫最小主义故事,强调人物内在冲突,在故事高潮留下未解答的问题或者没被满足的情感——开放式结局的故事,一般采用多重主人公。
反情节也叫反结构故事,在时间线中随意跳跃,模糊了时间的连续性,用巧合取代因果。比如国内前面有部典型的反情节电影《路边野餐》。
三、结构图谱之故事设计政治学
东西方故事的基础模式,都是大情节的经典模式,所以要写故事的人必须精通经典模式再尝试其他形式,这是基本功。也因为经典设计是人类思维的镜像存在。
四、结构与背景
陈词滥调是观众不满意的根源,而一切陈词滥调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的一个原因,也是唯一原因:作者不了解他故事中的世界。
如果不了解一个世界就冒然下笔,要么会成为没有常识的笑话,要么成炒文学的冷饭。
如何去考量自己笔下的世界呢?一是背景,二是创作限制原理。
故事的背景是四维的——时代、期限、地点和冲突层面。
时代是故事在时间中的位置;期限是故事在时间中的长度;地点是故事在空间中的位置(物质维);冲突是故事在人类斗争的层级体系中的位置(人性维)。
故事必须遵守其自身内在的或然性法则。每个虚构的世界都创立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宇宙论并制定了自身的“规则”,其因果原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一切优秀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有限的、可知的世界。这就是创作限制原理。作者应该像上帝一样了解他所创造出的世界。
越是天马行空的故事,越会遵守这一原理。比如《三体》中的时空法则、黑暗森林法则。
下面的问题清单是对所有故事的一般性问题: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我的世界的政治是什么(权利分配)?我的世界的仪式是什么?我的世界的价值观是什么?幕后故事是什么?我的角色设计是什么?角色设计的首要原理就是两极分化,对立或矛盾态度。
接下来便是创作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调查研究。
我不知道此处是否翻译有误,调查研究这个词汇不足以表达此处内容的全部。概括来讲,我们创造了一个自知的丰富的世界,并且确定了一套因为…所以…的因果原理。那么如何来得到这个世界物质、情感等一切的知识?
此书给出了三个答案,记忆研究、想象研究和事实研究。
如果我们构思一个人正在面临着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们的记忆中抽取出最恐怖的经历并生动地描述下来;如果我们想了解主人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我们就必须把自己当做他在想象中描绘自己的一天;如果我们遇到思维阻塞的时候,去图书馆看看别人的著作,由于个人体验的事实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物便会突然活起来。
最后,研究能提供素材,但不能取代创作。
五、创作选择
创作不是一比一的,是五比一甚至十比一的。我们搜索枯肠若干的可能素材,只能选其中最合适的一个。
比如爱情故事里必有一个邂逅的场景,那么选在哪里?
酒吧?公园?厕所?博物馆?……无数种选择,要考量哪种在我们创造的世界里更真实,更有利于故事发展,还要避免陈词滥调。更有甚者,必要时我们可以亲自到选择的场合去体验一番。
大刘在《三体》中开了那么多脑洞,没有一个是拾人牙慧的。他想出无数的脑洞,但只要别人也有类似的,他便能够果然放弃,最终成就了这么一部独一无二的大师之作。
三体人探测器·水滴六、结构与类型
这一部分是比较专业的电影理论,对我们写文章里的故事直接指导意义不大。
但有一点也颇具启发——
爱情题材的故事当中最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东西会阻止他们?”
一般爱情故事中“姑娘的父母”?《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双方的父母”?《人鬼情未了》里的“死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阻碍的原因也必须与时俱进,拥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才能称其为伟大。
七、结构与人物
1.我刚开始写故事的时候,总是会把人物与人物塑造这两个概念搞混。总以为描述一个男生俊秀英朗,他便是积极阳光的;描述一个女生甜美可人,她便是温柔善良的。
其实英俊也好,甜美也罢,这只是人物塑造。包含了年龄、性别、外貌、语言等一切可见的方面。但什么是人物?
人物性格的真相是人在压力下的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面对生死,抉择爱恨,选择的不同,人性便不同。例子就不需多言,每一个优秀故事的人物,都是鲜活的例子。
人物塑造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物——主人公的内心决不能和他们的外表一模一样。
2.一个故事要想好看,故事要在其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或变化,这就是人物弧光。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人物的成长。
比如哈姆雷特从迷茫到成熟的过程。
八、结构与意义
1.既然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总会陈述一个事实或者展示一种体验,这便是主控思想。
主控思想确立了作者的关键性选择,必须用一个句子来表达。用一个明确的思想来巧妙构建你的故事,观众在你的影片中所能发现的意义就越多。主控思想有两个组成部分:价值+原因。比如:正义战胜了邪恶,因为主人公比敌人更勇敢更聪明。是不是很熟悉,可以说是《哈利波特》、《魔戒》,亦可以说是《阿凡达》。
阿凡达当你将主控思想植入最后的高潮中时,你会体验到写作生活中最强烈的一个时刻——自我认知:故事高潮反照出你的内在自我。可能是超乎你想象的阴暗或者愤世嫉俗。
2.同一思想的正反两面,在不断对抗,循环往复的较量,不断加强紧张程度,这一碰撞便产生了故事高潮。这是这门艺术最根本的东西。
证明我们观点的证据并不在于我们能多么强硬地断言主控思想,而在于它将如何战胜我们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
要写一个出色的侦探,更重要的是构思一个强大的罪犯。
3.根据主控思想的情感负荷,故事可分为三类:理想主义、悲观主义和反讽主义。
上扬结局的是理想主义,比如“梦想总会达成,只要我们肯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阿甘正传》;低落结局的是悲观主义,比如“人类是脆弱的,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2012》;上扬/低落结局的是反讽主义,分为两种:
一是正面反讽:对当代价值(成功、财富、性、权力等)的过分追求,将摧毁你,但只要你即使看清并放下执着,没有得到,却得到救赎——比如《辛德勒名单》;
二是负面反讽:如果你一直痴迷于你的执着,你得到了它,但它将毁灭你的欲望,然后毁灭你自己。——比如《驴得水》。
Part Three 故事设计原理
一、故事的“材质”是什么?
作者在最后给出的答案是:鸿沟。什么叫鸿沟?先不急,我们再从成熟的故事手艺中总结这一概念。
首先,一个优秀的故事的主人公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意志力、自觉的欲望、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总结起来将就是:
主人公有意志和能力追求其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一直到线索的终点,一直到背景和类型所确立的人类极限。
故事的艺术不在于讲述中间状态,而在于讲述人类生存状况的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故事的终点,必须是无从想象更好可能性的地方。观众的所有情感,所有问题,都将在那里得到满足和解答。
此外主人公必须具有移情作用(共通的人性),同情作则可有可无。
观众只认同人物的深层性格,即通过压力之下的选择而揭示出的内在品质。
其次,以主人公为中心,我们可以画三个同心圆,是我们可以在任何故事中展现冲突的三个方面:
人物世界冲突的三个方面人物总会采取主观视角来看最小的保守行动,而采取行动的那一瞬间,引发出各种对抗力量。人物的反应,要么与期待中大相径庭,要么比他的期望更为强烈。
最后,在人物主观期望和客观结果之间,各种对抗力量出现,裂开了一道鸿沟。再拿《泰坦尼克号》来说,男女主人公在一起是主观期望,裂开的鸿沟包括:阶层差别(社会层面)、母亲的指责与未婚夫的警告(个人层面)、生死考验(沉船入水)。
鸿沟套鸿沟,主人公在冒险中不断体验新世界,激发更强的对抗力量,拥有更强的能力跨越。
故事就产生在鸿沟这一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的交接之地。原著中将其比喻为熬煮故事讲述手法的大锅。仔细想来,任何故事都是如此,如果人物的主观愿望得到了客观满足,故事便也没有再继续下去的意义了。
二、故事的五部分设计
故事也有自己“五位一体”的设计: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
故事刚开始或者开始后不久,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或是内心的某个冲突事件,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这事件就是激励事件(1)。比如所有爱情故事里必定有个邂逅。
激励事件需要两个事件来构成:伏笔&分晓。主人公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以恢复平衡,激励事件会把他送上一条求索之路。所有故事都表现为一个求索的形式。
主人公为了恢复生活平衡所表现出的深层欲望和进行的不懈努力,便成为了故事脊柱。
激励事件必不可少,如何来设计?
其发生无非两种原因:巧合,决定。
激励事件务必尽早发生,使得观众或者读者提出那一“戏剧大问题”(这件事结果将如何?);想象出那一“必备场景”(罪犯被惩罚、怪兽被击毙、男女主人公走到一起等)。
随着鸿沟的不断展开,人物采取更深力度的行动来打破这种痛苦的平衡。当人物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抗力量时,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从而创造出一系列逐次发生的事件,经过一个个无法回归的点,这一过程便是进展纠葛(2)。
在进展纠葛行进的过程中,作者为我们论述了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幕和场景的设计。属于长篇大论,对文字故事创作略有借鉴意义,我只能简述要点,有兴趣的可以直移步原著。
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都需要设置悬念,铺设伏笔,与之对应的,伏笔被揭晓、鸿沟被闭合的时刻便称为分晓。
伏笔需要埋得足够牢,让观众或者读者在遇到分晓时能立即想起来。
伏笔的设置原则中,推理是第二位的,属于后创作范畴。想象是高于其他一切的第一位先决条件——你必须自愿地去想象任何疯狂的念头,埋下一个看似荒谬的伏笔,后面用推理使它变得合理。
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压力下的选择一定会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善”或者“是”,所以善恶或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两恶取其轻。
等故事的鸿沟裂到了最大的时候,所有的伏笔需要一个分晓的时候,危机(3)便产生了。
危机必须是真正的两难之境——他必须做一个决定,为自己的欲望对象作出最后的努力。主人公如何选择可以使我们对他的深层性格,对其人性的终极表达,有一个最深刻的认识。
高潮(4)必须充满意义。意义:从正面到负面,或者有反讽无反讽的价值剧变——当价值处于最大负荷时所发生的绝对而不可逆的价值摇摆。这是打动观众心的关键,比如《泰坦尼克号》里Jack选择了死亡,让爱人活下去。
所有故事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绝大多数观众不会在乎一部影片的结局是上扬还是低落,观众所需要的是情感的满足——一个满足预期的高潮。
高潮过后一般不会戛然而止,或者展示次情节属于它自己的场景,或者展示高潮效果的影响所及,或者仅仅是表示对观众的尊重,我们需要设置一个结局(5)。Rose获救后,船员来登记姓名,她望着天空说:Rose Dawson。她决定把他的生命延续下去,让人唏嘘。
Dawson 是Jack 的姓氏在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这五位一体的设计中,我们还可以从优秀故事中提炼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进度上紧张和松弛的交替,像生活的脉搏,引导观众像一个长跑运动员那样运动,不是匀速,而是加速减速交替;冲突层面应该扩大人物动作对社会的影响范围,同时将动作深深切入人物的私人关系和内心生活之中;最后将将故事意象的象征负荷从个别发展为普遍,从具体发展为原始模型。
二是善于利用故事愉悦最微妙的表现形式:反讽升华。
作者给了反讽的一系列例证:
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已经太晚,他不可能拥有它;
他被推到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地方……结果却发现事实上他已被引导到他的目标;
他抛弃了他事后才发现的对他的幸福不可缺少的东西;
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她不知不觉地采取了一些背道而驰的步骤;
他采取行动想要毁灭一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得到了某种他坚信会给他带来厄运的东西,却发现那是一份幸福的厚礼。
看完后人们会念念有词:“啊,生活正是像这样!”.
Part Four 作家在工作
在这部分,作者开篇就强调了反面人物塑造原理: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魄力,必须与“对抗力量”相适应,即对抗人物意志和欲望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反面人物,不一定是个人物,也可能是鲨鱼,是飓风、是病毒、是父母的反对等等,它的作用就是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考量一下:你的故事是否有强大的负面力量,以至于正面力量必须不断获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超越力量?
自我评判并回答这一问题的技巧如下:好故事要追求到负面之负面的价值。
首先是矛盾价值,正面的直接对立(正义对非正义)。在二者之间还有相反价值:一种既有些许负面又并非完全对立的情境(正义对不公平)。相反价值也并不是人生体验的极致,在线索的终点还有负面之负面,一种具有双重负面性的对抗力量(正义对专制)。
按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探寻每一个正面价值的三重负面。比如:
爱、矛盾、冷漠、自恨;
爱、矛盾、冷漠、以爱为面具的恨;
真理、谎言、善意谎言、自欺;
意识、死亡、无意识、天谴;
忠诚、背叛、离心、自我背叛;
成功、失败、妥协、出卖;
智慧、愚蠢、无知、貌似聪明的愚蠢……
第一步就是询问押上台面的价值及其进展过程。正面价值是什么?哪一个最卓著,足以转折故事高潮?对抗力量是否探究了负面性的所有层面?他们是否在某一个点上达到了负面之负面的力度?
一般而言,进展过程在第一幕中从正面价值运行到相反价值,并在随后各幕中运行到矛盾价值,在最后一幕中最终运行到负面之负面,要么以悲剧告终,要么回到具有深刻差异的正面价值。
这就是一个优秀故事的基本谋篇布局。
之后的内容是关于剧本创作的解说、对白等具体创作方法,也不再一一赘述。感兴趣深入学习的可深入原著。
终于完成了读书笔记的宏愿,说几句题外话是关于著作本身的,此书的翻译是周铁东,所谓当代著名电影人、电影学者、海推专家。文笔了解一下:
与其痛思时运不济,不如起而磨砺秃笔,以臻卓越。如果你在经纪人面前拿得出饱蘸才思、富有独创的剧本,他们将会争先恐后地争当你的代理人。
翻译用词甚为考究,乍一看会误以为是清朝文人随笔。
整本书还有大量的上个世界的电影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虽然是本大部头,但看起来也是妙趣横生的。
笔者写本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看完就能够完全了解故事的原理,而是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那么了解故事的原理。从而能够更多地主动学习故事的手艺,力求走出文思苦涩,故事平平的困境。
最后,写作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只不过是用两眼瞪着空白稿纸,直到把你的前额瞪出血来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