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青春法律
七年法学生涯,如何改变了我?

七年法学生涯,如何改变了我?

作者: cf25a2427b7f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15:38 被阅读913次

导语:7年,能改变一个人多少?写在毕业前夕!

01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来重庆。

本科已经历过一次毕业,我以为自己不会再有毕业的感觉。当嬛嬛说出这句话,我才意识到,有些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或许毕业的伤感就来源于此。

本科毕业是欢乐的,几个闺蜜都留在本校陪着我,一起留守西政。毕业照是一群姑娘们一起拍的,即使当时的我晒伤了皮肤,整张脸都在脱皮,又黑又丑,可是,依然挡不住内心的快乐。

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有钱,就不存在距离。能用机票衡量的两个城市,跟同城没有区别。

“心若在一起,相隔再远也始终不会远离;心若不在一起,即使住隔壁,也依然不会见面。”这句话,欺骗了多少人。

本科毕业之际,跟甜甜妹妹在KTV唱歌。刚开始,我们两都很开心。可是,当唱到张震岳的《再见》,说好不哭的我们,瞬间哭成了傻逼。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毕业三年了,我们至今还没有再见。她在青岛,我在重庆。这,是可以用机票衡量的距离。

今天,闺蜜M离开了重庆。没有送别,没有眼泪成诗。下一次见面,或许是在深圳,或许是在北海。

有些成长,大概永远也学不会坦然面对。曾经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冷血的人,可是,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感受到自己血液的温度。关于这一点,我不想改变。

02

当初选择西政和法学专业,似乎就像是缘份。高考填志愿时,法学专业是热门。许多同学,在家长或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法学。

法学是个什么东西?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就像一个谜,而且是我们不想去了解的谜。

上法理课,用室友的话说,就像坐飞机,感觉人一直在空中飘着,可是不知道自己飘到了哪里。一个教室将近200个人,可是不知道多少人在认真听课,认真听的同学不知有几人懂了。

无关乎老师,只是对于不懂它的人,法理太过枯燥。法理老师其实是个有趣的人,发型很个性,卷卷的,穿衣打扮很年轻很潮,讲课风格意识流,像在看《苏菲的世界》。

晕了大半个学期之后,我有认真听过王老师的课,讲得很棒。他讲课不用看书,不用看PPT,也不用书写,只是纯粹意识流。跟上他的思路,你会发现一个比教材精彩一万倍的法理世界。

占座是西政的潜规则,不管是课堂还是讲座。遇到课堂火爆的老师,每节课要提前一天占座,每节课,教室后面站满了学生,一上午的课,全程站着听完。(为大家的执着点个赞)

类似于梁慧星老师这样的讲座,那是一定要提前排队的,队伍非常壮观,讲座现场更壮观,主讲席后面都坐满了人。

在西政,一起牵手听讲座,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一起牵手上自习,是一件浪漫的额事情。一对情侣牵手走进自习室,然后分别坐在教室的角落,独自学习,这样的情侣,我见过太多。

本科有多少本教材,一个学期结束之时,还有一半没讲完,最后老师一节课划完重点,自己学习。天知道我们少学了多少东西,天知道一本教材老师多久才能讲完。

司法考试,更像一个谜。拼尽全力考过了司法考试的人,最后不一定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没过司考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努力想通过。至于为什么要通过,早已不甚明了,或许只是为了心中那份“学法的人一定要过司考”的执念。

不管是宅着打游戏,还是每天背着书包上自习,或者是考前临时抱佛脚,不管大家最终有没有喜欢上法学,不管老师上课的案例我们记住了多少,终究,我们都变得更理性了。

我们不会再相信,一句情话,是一定会兑现的。听到情话,我们也不再轻易被打动。

03

每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着拷问。有对人性的拷问,有对自我的拷问,有对利益的拷问,有对社会的拷问,有对正义的拷问,也有对法律本身的拷问。我们,总是在不断拷问中前行。

我们,总是心怀正义。只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过去自己所坚持的正义,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正义。

曾经,我们梦想着能参与一部法律的制定,能改善中国的法治环境。可是,越深入地学习,越明白,我们每个人,能为中国法治贡献的力量少之又少。

侵权责任法修订之后,侯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那种明眼看世界的痛心与失望,我至今仍铭刻于心。

当他看到草案中的法律条文有不合理之处,他心急如焚,想在修订案出来之前,更正这些错误。可是,最后,修订案还是于2009年12月26日,“匆匆”颁布。至少,对于侯老师来说,太过匆匆。

侵权责任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修订案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在法律的适用上就会出现效力冲突问题。然而,最后,侯老师只能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在课堂上,逐条逐条地批判了修订案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将他的愤懑,讲与我们听。

我记得他当时的自嘲与无奈。他说,修订案一出来,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当时我怀着失落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一点一点地列举了修订案的不足,并且逐一阐述理由。但是,连续写了几篇文章之后,最终,我写了一篇歌颂修订案的文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是由衷的,但是,对修订案的失望,也是由衷的。

每次民法领域有法律要修订,侯老师总是会认真撰写关于修订草案的意见稿,逐字逐条,费尽心思,各方权衡与探讨。但是,递交上去之后,从来没有被采纳过,从来没有!

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只能问侯老师本人。或许,是一个法学教授的执着。或许,是本着对法律应有的态度。

04

从一开始学习法律,我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从前的兴趣与今日之兴趣,理由和基础已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接触法律,在我看来,法律就是一个智力决逐的东西。一部法律的诞生,就是一场智力游戏,谁掌握的权力大,谁占有的利益与资源多,法律的最终导向就会倾向于谁。法律,归根结底,就是游戏规则的设计过程。

这是多么残忍的一种看法!

法律是研究人性恶的。

学法律之前,我一直以为法律是美好的。现在我也依然这么认为。可是,一部法律的诞生,从来不会跟“人性本善”有一丝一缕的联系。

本科看过一本关于功利主义的书,对一句话印象尤为深刻:刑法,本身就是一种恶;刑法,就是以较小的恶制更大的恶。

是啊,限制、剥夺人的自由,剥夺财产,甚至剥夺生命,这如何不是一种恶?

人都是利益的追逐者,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很多人会认为如今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我不知这个结论如何得出来的,或许是亲历过某些事,或许,只是别人给他灌输的这种思想,而他并没有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了。

逐利行为,在如今的社会,总是会带有贬义性质。利益在法律面前,是一个中性词。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法律保护以正当手段逐利的行为,而遏制以非正当手段逐利的行为。

一部法律的诞生,永远不会针对一个特殊群体,不会针对一种纠纷之下的某一种恶,而必须是尽可能地穷尽这种纠纷之下所有的恶,才能真正起到调整某一法律关系的作用。

婚姻法总是被太多人诟病。可是,就像剧本都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恶总是会大于法律所能预见的恶。

你没有见过昔日你浓我浓的两个人在法庭上如何撕逼,又怎会懂得,互撕的两个人,一定是失去了利益的协商基础,对于利益的分配方案无法达成一致,都只想着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法律有预防功能,通过惩罚,有威慑作用。可是,当恶已经发生时,法律必须要发挥事后救济功能。根据证据,对于不公平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

法律是教会人理性的,同时给予人追求美好的勇气,而不是保护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带着弱者的姿态,来寻求法律的帮助,可是谁又是真正的弱者?每一个人都带着面具说谎,谁又真正可信?你有你的目的,我有我的考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片面之词”。

见过了太多的恶与善,才懂得,你亲眼所见未必都是真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可信。

05

从事法律工作,是极为违反人性的。

我们每个人,总是容易被所见所闻而触动,然后潜意识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人性。

可是,即使有时候我很同情一个人,我们也要告诉自己,这个人不一定是值得保护的。即使有时候当事人很坏,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不一定有错。

一个人的人格,与他现在所涉纠纷,有时候并没有必然联系。

“愿自己在理性的同时,保持应有的感性”,这是我微博的签名。我只想告诉自己,理性,总是为美好的愿景而服务,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温度。

舆论绑架有多可怕?道德绑架有多可怕?最可怕的,是舆论和道德,来绑架法律。总是会在朋友圈看到“我支持,XXXXX一律判死刑”,每次看着支持的人数不断上升,我心情都会更加沉重。

就像看今日说法,经常会听到“这种人,就应该判死刑”。判死刑,这三个字,说出来,何其容易?你可知,这写进法律,就是对一个人生命的剥夺?

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何等严肃和庄重的问题,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要有特定的事由、充分的证据、特定的程序。当你顺手转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死刑意味着什么?

刚学法的时候,不能理解辛普森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信仰法律。当有人歌颂国外的程序正义,看到国外许多民众如此信仰法律,只要依照程序判决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能由衷接受,我会认为那些人是何等的愚昧。

如今的我,不再容易被一个事件带动情绪。看到一个案例,不会习惯性去评价这个人如何如何,而常常会嫌弃犯罪手段过于低级、罪犯智商过于低。

如今的我,不再轻易去评价其他人和事。更多的,我会去追问为什么、怎么办。

06

真相和正义哪个重要?这是我本科一直纠结的问题。

可是看完李狗嗨,我明白了,真相或许是我们永远触摸不到的东西,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未必真实。你所坚持的正义,或许并非正义。就像小黛所坚持的正义,有时候,并没有她认为的那么正义。

在研读国外案例时,总能看到判决末尾有不同意见。

All Justices concur except xxx(法官名), who dissents.

(所有法官判决一致,除了xxx)

每个人对于正义都有自己的理解,法官也不例外。法官的多数意见,一定比少数意见更接近真相与正义?未必。

胜利即正义,虽然有时近乎残酷,却是事实。

法律道路上,充斥着各种选择题。是做一个唯上级是从的工具,还是保持应有的良知;是做一个只追求赚钱的机器,还是保持应有的学术素养。这些问题,远比纠结什么真相与正义更加有意义。

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选择。

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总是坚持、铭记着学生时代的热情与正直。但是,这种热情与正直能支撑着我们走多远,还有待验证。

学生时代,我们自诩是祖国未来的法治栋梁,祖国未来的法治环境,有赖于我们而改善。刚刚工作的我们,往往会豪情壮志,急于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价值。

生命的热情,从来不怕挫折与转折点,在逆境面前,我们总会选择迎难而上。

或许是五年,或许是十年,或许更久,我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满足于现状,沉溺于安稳。最终,我们忘记了最初的宏远目标,我们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而以自身力量过于渺小为借口,心安理得地让自己偏离原定轨道,越走越远。

这,才是最可怕的。

见过各种案例之后,看到了人类的丑陋和弱点,反而更能理解更多的人和事。而不会再像过去那般,一味地向别人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指责别人。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成长经历,这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都有其选择与价值观,我们不必以“家长式”或“圣母式”的姿态,去评判别人的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

以上

相关文章

  • 七年法学生涯,如何改变了我?

    导语:7年,能改变一个人多少?写在毕业前夕! 01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来重庆。 本科已经历过一次毕业,我以为自己...

  • 法学生涯

    常被问起为何选择法学,其实一个选择是多重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我选择法学,起于高中三年对数学折磨的厌恶,终于正...

  • 改才能变

    改着改着就变了,除非不改。

  • 实用技能:如何在手绘时进行禅修?

    实用技能:如何在手绘时进行禅修? 图文:皆仁法师 有读者留言说:“师父,你变了,现在都改画手绘了。” 我:“?” ...

  • 诗谈从文生涯

    【诗谈从文生涯】 写作生涯自述 我有诗文四十万,写作生涯六七年。① 凭此轻狂书生气,再著风骚大雅言。 李杜篇章今作...

  • 工作之后,大学的专业还重要吗?

    关于专业的困惑 工作七年,我纠结了七年。我以某国内排名前十的高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进入现在的单位。可惜进入公司之后...

  • 鹿鑫是谁?1111

    我是鹿鑫。以前,大概2007年左右的样子,我就读过了穷爸爸富爸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改变了我。那这本书是如何改...

  • 底色

    表妹又改主意了。然而不管改成什么,我都不奇怪、也不关心,她就像没有搭建起骨架的雕塑,任凭揉捏毁改。 她本是法学专业...

  • 身边的变化

    变化,一切都在变化:树变了,水变了,大自然也变了;社会、人民、国家都变了。 时光回到七年前。那是...

  • 改变我生活的三个生涯建议(转载)

    智联招聘 日期: 2013-04-12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可以总结出至少三种力量永远的改变了我的生涯道路,它们...

网友评论

  • 恍若洛枳:另外还因为上大学与老师联系变少,很多地方不懂不了解网上查不到都得很无助也各位小姐姐给我多讲解 这个阶段也不知道今后将会如何 在记者站的工作让我发现了对新闻写作有一些天赋
  • 恍若洛枳:今年大一升大二,一直不大喜欢法学,一改以往的态度,每天有点得过且过。我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慢慢了解了一点法学产生了心里负担。还是因为我压根没有试着好好学习过法学了解法学。回想原因,一直以来觉得法学有些深奥,上上学期的法理学和这学期的民法都很让我郁闷,也因为参加校园活动过于频繁舒服了学业。我在担心着我的未来,我害怕看到一些丑恶的事情不知道应该怎么正确面对,自卑的觉得自己不够好记忆力也不够各种不够不适合法学,感觉啥也学不会了
    cf25a2427b7f:@恍若洛枳 小学妹可以简信我哟~
  • 小白柳:非法本,今年想考法律硕士
    cf25a2427b7f:@life有if 加油~有确定的目标学校吗?
    cf25a2427b7f:@小白柳 加油~我是法学硕士,我们班也有几个非法本哦~
    life有if: @小白柳 我也是!
  • 冷弋QAQ:知识产权大二学生,真的还不理解何谓“法”,觉得,法学,很奇妙!
    cf25a2427b7f:@追不上时光啊 慢慢就懂了~法学里面,有很多争议点,没有定论。需要自己保持独立思考~
  • 6dae4110966b:还好吧,有些收获,比四大法学院稍微弱点。
  • 清凉君:还有九天高考,文章给我感触很多,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而又时而理性,很多人都说,律师是好专业,按目前中国的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来看,律师医生建筑师翻译官,是好的选择,可是对于我来说,能助弱,助难,助困,才是最好的选择,警察相关不能选(身体条件),于是我选择律师,不求以后能为中国法律事业做什么,但求能帮助我看的见的听的到的弱者,一个励志做好律师的高三狗
    cf25a2427b7f:@清凉君 加油~只愿不忘初心~:heart:
  • fe80f8d219f8:“法学”,像影视作品一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像文学作品一样,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前者是温柔地渗透,后者却是强悍地规范。
    “法学”,它总是在你对其充满期待与坚持时,无情地给你当头一棒。
    cf25a2427b7f:@王菊芳 法学,有时也有温柔的渗透:wink:
  • 3f04320078b4:法学大一狗,这还未满一年的学习,我能感受到法学和以前家长和朋友们的观点那么的不一样😇
    cf25a2427b7f:@话歌 比心~
    3f04320078b4: @hua说法律 相信如此 ~
    cf25a2427b7f:@话歌 深入学,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法学世界:clap:
  • PLHprotea:姐姐,谢谢你的文章。给了一个刚刚接触法学专业的人,很多值得思考与体会的东西。
    cf25a2427b7f:@PLHprotea 法学不仅需要专业素养,还需要很多拷问。正如我在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总是在不断拷问中前行。加油。多思考:heart:
  • 单蠢的小金猫:嘿,我的老师基本都是从西南政法毕业的
    cf25a2427b7f:@单蠢的小金猫 哈哈~你在哪个学校?
  • 462eaf98524a:支持😊
    cf25a2427b7f:@小粉锅锅 壕,我又被你的赏金砸中了:kissing_heart:
  • Aiwcharlie:法学大三学生,正努力考研,目标西政经济法
    cf25a2427b7f:@Aiwcharlie 好巧,我就是经济法专业的。加油哦~:relaxed:
  • 白玉山:制定在完善的法律,也要看它的执行人。
    cf25a2427b7f:@白玉山 这句话可以转给一味地喷法律不完善的人:relaxed:记得合同法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国的《合同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 秋晓饼:今年七月辞职考研,法硕,法律 在看的到的和看不到的地方 ,我想了解,学习人性。
    秋晓饼:@杜兆勇律师 没有,是今年考法硕
    6dae4110966b: @秋晓饼 过司考了哈?
    cf25a2427b7f:@秋晓饼 :+1:
  • 弘玥:真相和正义同样重要。
    cf25a2427b7f:@弘玥 嗯嗯。对于正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文中说的是不必执着于纠结真相与正义到底是什么。每个法律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杆秤
  • cf25a2427b7f:@一只奔跑的小猪 谢谢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哦~:kissing_heart:
    喵喵时光机: @hua说法律 😋
  • f9d7d8a437ce:每个人的判断都源自于过去的经历和感悟,或许是书本上的某种理念,也会是别人输出的观点,但无论如何,这种判断都是私人性的。在你不能全部理解他人的过去,不经理性的思考而做出的对别人的判断都是一种对大脑的侮辱。

    ”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
    f9d7d8a437ce: @HYACIATH 摘抄于<氓流感悟>🤔
    fc142ce5f78c: @氓流 那你的这句话又是哪里抄来的呢
    cf25a2427b7f:@氓流 嗯,曾经我喜欢以高姿态的角度,去告诫别人,还自以为是善意。现在想想,觉得好幼稚。或许,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 会走路的月光:点赞,李狗嗨这部好剧我真是一生推,它刷新了我的好多看法,如果要创造一个人人幸福的世界,必须先爱上丑陋。人性本来就是充斥着各种欲望,不光是要努力去挖掘善,还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恶。而这些都需要手段,甚至说为了既保护委托人又要还原真相,有时甚至可以编纂。
    cf25a2427b7f:@肉伊 是嗒~胜利即正义,这句话意味着太多,太值得深思~
  • 保护需要保护的人:我们的民诉老师曾经也兴致勃勃的加入法学,最终无奈而又失望的当了一名老师
    cf25a2427b7f:@保护需要保护的人 法治尚有诸多缺陷,才有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放弃始终是最容易的选择。希望我们都能做那个迎难而上的勇者!
  • cca8645a5515:为什么我觉得中国的法律不完善的,尤其民事诉讼都是很敷衍了事的,就很让很多人钻了空子
    cf25a2427b7f:@慈禧小皇帝 社会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成文法滞后性是固有特性,所以法律不可能完美。只能说一步步完善:blush:

本文标题:七年法学生涯,如何改变了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uy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