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唐代高僧——玄奘09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4 22:26 被阅读0次

    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

    金川千点绿,流水一条清。

    ——(唐)《题童子寺五言》

    《西游记》问世以来,“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在那些神奇虚构的故事中,只有唐僧确有其人,他就是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玄奘"是他的法号,后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原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人。

    他的祖父陈康,在齐朝是国子监博士。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一生不做官,很为当时人所景仰。

    在南北朝时代,佛教大为流行,出家做和尚的人很多,他的二哥陈素,法名长捷,就是在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的。当时洛阳有四个道场,其中有不少佛学名家。他这位哥哥对弟弟的学业极为关切,常约他到道场学习佛经,因此很早就引起玄奘法师出家的念头。

    玄奘法师的体格和性格,都很像他的父亲,而眉目疏朗、相貌端严,还要超过他父亲。他自幼聪明绝顶悟性特高,深得父亲的钟爱。在八九岁时,就开始攻读古代的经典,极少出门看热闹。

    由于他经常到净土寺去,十三岁那年,受剃度做了和尚。十五岁时,不但能背诵《涅槃经》,而且还能讲解,然后他和哥哥到四川成都空悬寺向大师请教。

    随着对佛法不断地钻研学习,激起了他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加远大的志向,他一人沿长江东下,到荆州,又北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研究各家学说。因为当时的佛经译本存在很多谬误,于是,他决定奔赴佛教发祥地——天竺(印度)去寻找佛教经典。

    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与《西游记》截然不同,这一路之上尝尽酸甜苦辣,历经一年之久,终于到达了天竺。

    到了天竺以后,玄奘在那烂陀寺潜心学习佛法,之后又游历了附近十多个小国,去了当地的各大佛教名寺学习佛法。经过了十几年的游学,他对于大乘佛法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在著名的那烂陀寺中,僧人与他辩论佛法,无人辩得过玄奘。

    学成之后准备回到大唐,天竺国王诚心诚意挽留玄奘,但他去意已决。公元641年回国时,他已经是全天竺学问最高的佛学高僧。

    回国之后,唐朝王室对他表示欢迎,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劝他还俗,并且许诺他高官厚禄。玄奘却不为所动。

    此次回国他带回大量佛经,执意要做翻译工作,唐太宗拿他没办法,便把他安置在大慈恩寺担任寺院住持,与此同时负责翻译经书。

    为了帮助玄奘,唐太宗下诏书,调集全国著名的僧人协助玄奘译经,他一边翻译经书一边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对西域的风土人情作了十分详细的介绍,至今仍是我们研究西域文化的重要文献。

    玄樊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解决了国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解释问题。作为一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他与弟子共译出佛经75部,其数量居整个唐朝的一半以上,其质量也远超其他人。

    唐王朝佛教文化的大发展,也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大发展,灿烂悠久的敦煌莫高窟、四川的乐山大佛等许多优秀的佛教艺术品都兴建于唐朝。

    玄奘作为一位佛教高僧,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印之间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今天,玄奘取经的故事,不仅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在印度也广为传诵。玄奘的名字,被写进了印度的教科书。在印度那烂陀寺旧址,建有玄奘纪念堂。玄奘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所纪念。

    玄奘于显庆六年(661年)去世,终年56岁。安葬在陕西蓝田县西的白鹿原,据说当时送葬的男男女女有好几万人。

    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崇高和伟大的精神,他们树立的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钦佩。他们的品格,始终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五代||唐代高僧——玄奘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si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