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感被勒索了吗?

作者: 焦糖不苦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6:55 被阅读1次

之前看过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唤醒了我对一些自身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从小我们被教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主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然,这并没有错,但是一味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将会把自己逼上人生巅峰,神神颠颠的巅。

对于那些所谓的问题,大家是否反思过真正的根源在哪里?比如,我考试不及格,妈妈很生气。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我的问题,因为我考试不及格,导致妈妈很生气。但是妈妈的生气和我考试不及格有必然的联系吗?并没有!小明考了零分,小明妈妈仍然是开心的呀!所以,导致妈妈生气的根源,不是我考试不及格,而是妈妈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妈妈要求我考90分,我才考了58分,没有达到她的要求,所以妈妈很生气,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只看到了表面,加上平时吸收的文化教育,便很“大方”的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压抑活得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对与错。很多人浑浑噩噩的被这些所谓的对与错牵着鼻子走,不曾反思一下这些所谓的“对与错”是真的对与错吗?

当我第一次看到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时,有种被点醒的感觉。它教我们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唤醒大家正确的分析和对待所发生的事情。武志红老师说,出版这样的书,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确实如此,它不仅唤醒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帮助大家直面和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书里提到苏珊.福沃德的另一本力作《情感勒索》,武志红老师说他在北大学习时,在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当时读得很过瘾,并解开了长期困扰他的一些问题。因此,在看完《原生家庭》后,我就慕名寻来了《情感勒索》这本书。这两本书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原生家庭中的有些有毒父母,就是情感勒索者。比如:情感勒索大多发生于亲密关系中,情感勒索者就是利用这层亲密关系迫使受害者妥协。比如:同原生家庭的有毒行为一样,很多人对情感勒索行为也并不自知。等等。

封面.jpg

关于作者苏珊.福沃德,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想谈一谈《情感勒索》这本书带给我的几点感受:

1、情感勒索是个坑

情感勒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就拿逼婚这件事来说,刚过完春节,相信很多大龄未婚青年都遇到过。有的父母直接撕破脸,严厉指责孩子的不孝,甚至联合七大姑八大姨轮番说教,仿佛不结婚是犯了滔天大罪;有的父母则终日愁容满面,苦言相逼“你再不结婚也不用回来了,爸妈丢不起这个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是要爸妈后继无人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哪有不结婚的?”;有的父母甚至不经孩子同意,强行安排相亲等等,这些其实都属于情感勒索。它是一种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控制受害者的行为,迫使受害者牺牲自我需求以成全情感勒索者的目的。

有的人因为长辈亲戚们的轮番轰炸,内心备受煎熬,被排挤的恐惧感最后逼着他们让步妥协;有的人看着爸妈为自己的婚事郁郁寡欢,深感内疚,仿佛不结婚真的是自己的错而最后选择接受父母的安排;有的人则纯粹带着延续香火的责任,把自己带进一段无爱的婚姻,苦了自己害了别人;有的人虽然仍能坚持自我,但是内心百般煎熬着,总有一股忧伤挥之不去。

情感勒索带给受害者的痛苦不言而喻,那是一种“砍左手还是砍右手”的逼迫,是一种“不伤肺就伤心”的无奈,痛失的感受五味杂陈。可悲的是,很多人痛过伤过,但是对情感勒索并不自知,常常还处于自责中。为什么情感勒索不容易被察觉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情感勒索就是个坑,对方挖好等着你跳。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到,情感勒索过程中有三大迷雾: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这三大迷雾就是情感勒索过程中的三大坑。

恐惧感是一种很容易让人妥协的情绪,情感勒索者利用对受害者的恐惧的了解,瞄准能触发受害者恐惧的领域,以此挖坑胁迫受害者达到目的。而责任感是约束我们行为的有力工具,情感勒索者善于利用这点制造“亏欠感”,如果你因此感到内疚不安,那么你就跳进了勒索者挖好的这个坑,处于对方的掌控之中。罪恶感呢?它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必备的人格要素,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工具,让人产生自责的情绪,“欲加之罪”就是情感勒索者惯于采用的控制受害者的手法。

这三大迷雾常常交织在一起,迷惑操纵着受害者。比如逼婚的父母,他们常联合亲戚朋友共同指责孩子的不婚行为,大家都结婚,就你不结婚,你在大家眼中就是个异类,不孝的异类,这种被排挤的孤独恐惧感,背着不孝的罪恶感,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再如工作中老板说“如果你不能加班,升职的事公司需要再考虑一下。”同事说“我想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分几个项目给我,你应该不介意吧?”等等,都是利用这三大迷雾蒙蔽你,给你挖坑,一步一步的套住你。

情感勒索有了这层迷雾,很多人看不清而掉进坑里。为了更好的判断情感勒索,苏珊.福沃德把情感勒索归结为如下四大类型,了解这四大类型有助于我们及时察觉到危险信号。

• 施暴者:这种类型最容易识别,常常直接暴怒或者语带威胁“如果你今天不回来,以后都不用回来了"“如果你不同意这个方案,这个项目我不管了"......这类型的人控制欲强,喜欢把别人当作幼稚小孩对待。还有一种冷暴力的,一语不发,用沉默来表示不满,这在亲密关系中最让人难以忍受。

• 自虐者:这类人善于伪装自我,喜欢把自己当小孩对待,依赖性强,有着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他们惯于利用责任感来威胁对方,比如:“你要反对我跟同学去旅游,晚上我就不吃饭”“你若不结婚,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等。

• 悲情者:这种类型的人喜欢倒苦水,通常让别人察觉自己的苦处,但是不直接说出真正的需求。如果你不能察觉,就是你的错。他们不会伤害人,但是会暗示你,如果不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将受苦,而你是罪魁祸首。

• 引诱者:这是四种类型中最不易被发觉的,他们一般给你传达的都是正面信息,但是这些正面信息都是带条件的,比如“我们可以帮你付房子首付,只要你先把婚结了”,这类型的情感勒索者善于利用你的需求制造诱饵,引诱你一步步按着他们的指示去做。

这四种类型各有各的特点,但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情感勒索也并非全部都出于恶意,只是着眼于自己眼前的利益罢了。

2、掉进坑里不是你的错,窝在坑里就是自作自受

亲密关系是培养情感勒索的沃土。因为关系亲密,所以更了解对方的软肋,更容易一语击中,也正因为关系亲密,在乎这段感情,受害者往往容易牺牲自我需求,选择妥协以维护关系的和谐。因此,掉进情感勒索的坑里,情有可原,不代表这段关系就失败。但是妥协顺从真的让你们的关系更亲近了吗?并没有!或许妥协让步可以获得一时耳根清净,让你们回到看似美好的关系中,但慢慢的你会发现,这种情况将不断再现。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里面提到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在这一过程中,有个“控制”的行为一直如影随形,而当这个“控制”行为迫使你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时,情感勒索就产生了。如果你没能正视这个问题而继续选择让步逃避,情感勒索将在你的默许下不断发展壮大,你将发现你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情感勒索虽不至于危及我们的性命,但是它会破坏自我完整性。自我完整性这个概念,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也提到过,“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一项资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辨别是非的中枢”。情感勒索会慢慢腐蚀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断妥协的模式会损害我们的自我认知,伤害我们的自尊,同时为了取悦情感勒索者,我们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活动和需求,使得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隘。甚至有的受害者压抑自己的愤怒,将情绪内化,久而久之转化成抑郁,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另外一方面,你自以为你妥协而维护的亲密关系,也在不断的妥协中逐渐变得不再安全可靠,彼此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摧毁,让你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被迫与对方建立起一种浮于表面的关系。正如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所讲的:

当一段关系已不再稳固、亲密时,我们就会开始以各种方式粉饰太平。我们不高兴,却假装自己很快乐;我们觉得情况不好,却谎称一切都好;即使很兴奋,我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假装爱着那些压迫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那个人早已消失。于是,以前的关怀与亲密之舞变成了一场假面舞会,让双方越来越多地隐藏起最真实的自我。

所谓今日因明日果,当我们遇到情感勒索时,要有勇气去正视和改善这种造成自身痛苦的行为模式,才不至于深陷其中自食其果。

3、若实在填不好这个坑,请绕道走

关于如何应对情感勒索,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测试,教你判断自己的问题点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沟通技巧,甚至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套路,供大家参照。这里主要分享一下书中所讲的SOS策略:

1)停下来(stop)

面对情感勒索时,首先就是什么都不要做,不必立刻回应对方的要求。书中给出几种回应方式:

• 我现在不能给你答案,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
• 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轻易下决定,让我想一想。
• 我不想现在就做决定。
• 我不太确定我对你的要求有什么看法,我们稍后再谈好吗?

这种拖延战术可能会激怒情感勒索者并不断的催促你,请记住:急的是他们,不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不踏实或焦虑,但是学会忍受痛苦是改变的必经之路,感到动摇是自然现象,请在心中默念:我受得了。

如果依然感到压力和焦虑,可以用“走开”来缓解不适,你可以说“我先喝杯水再说”“我去下洗手间,等下回来”等。这个为自己多争取时间的做法,一来可以打破双方原本的力量平衡,削弱情感勒索者的力量;二来可以让你仔细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事情的优先级。

2)冷静观察(observe)

这一步主要是激发大家的思考能力。我发现思考这项技能在当今社会很欠缺,很多人都习惯性根据反应作出判断或决定,懒得去思考分析。用回应代替反应,这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也提到过,回应不同于反应的一点就是,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而不是冲动行事,让情绪左右你的决定。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观察思考什么呢?

首先,看看情感勒索者的要求:

• 对方到底想要什么?
• 对方是怎样提出这种要求的?充满爱意还是语带威胁?
• 如果你并没有马上妥协,对方有什么反应?想想他们的脸部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等。

其次,想想自己对勒索者要求的反应:

• 你怎么想?先确立自己的信念,这是我们情绪的来源。
• 你有什么感受?评估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的身体反应。我们的生理反应会透露我们最真实的感受。
• 引爆你的点是什么?面面部表情、语调、手势、姿势、字眼甚至味道等,都有可能激发我们让步,了解这些才有可能脱离它们的控制。

第三,审视一下对方的要求

•这个要求无关紧要。
•这个要求已经影响到你的自我完整性。
•这个要求关系到重大的人生决定。

对于这个要求属于哪类性质的,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些问题测试,可供参考辨别。

在与情感勒索者交手的过程中,苏珊.福沃德建议不要有任何“自动”的行为模式,当然,也不是说每件事我们都要拿来这样观察分析。而是说,如果在某段关系中,你感受到不适和情绪的虐待时,那么你就有必要进行冷静观察,用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关系。不仅是审视对方的要求,还要审视要求的呈现方式,明确到底什么让你产生了负面的感受,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3)制定策略(strategize)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分享了4种策略: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和运用幽默。

在这里,我主要想讲一下非防御性沟通。

这个策略其实和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面提到的非辩护性回应是相通的,就是用不带情绪的言语来回应。这个策略可以说是个万金油,学会了这项技能,不仅仅能应对情感勒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面对他人的攻势时,我们往往容易 情绪激动失控,很少人能够不做辩护或解释。因此,采用这个策略时可能不太习惯,需要多加练习。书中提供了一些话术,可以帮助到大家。

• 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
•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 你的想法值得深思。
• 怒吼用、威吓、退缩、哭泣是没有用的,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 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最不具防御性的一句话是:

你绝对没错。(即使你并不这样认为)

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就拿我亲身经历来说,以前我妈妈逼婚的时候,我常常各种解释,但是不管我以何种方式为自己辩护,妈妈总有一万个理由等着说服我,常常说着说着,越说越离谱,从不婚上升到不孝,从生活方式跳到精神问题,到最后都是不欢而散,和妈妈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现在,我看开了,很多想法我们无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逼迫别人来认可我们,否则我们自己也成为了情感勒索者。我不再对妈妈的逼婚作出解释,相反的,妈妈说什么,我第一回应就是:妈妈你说的都对,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我一开始的动机只是想让妈妈无可奈何,结束这个话题,我的真实想法是:虚心承认错误,坚决不改。但是别小看这句话,我发现妈妈的情绪不再像以前越说越激动,也不再找以前的种种来反驳我,难得的是,妈妈开始会关心我的感受,能够心平气和的和我讨论结婚这件事,这是一个惊喜的改善。虽然我和妈妈到现在也无法达成共识,但是我们之间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关于这个策略的效果,作者在书中也列了很多真实案例,对于不同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该如何运用非防御性沟通,作者都给了相应的话术,包括面对沉默者的应对技巧。总之,关键点在于坚持非防御性原则。

除了这个策略,书中还介绍了化敌为友,邀请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或条件交换,或用幽默打破僵局等策略,帮助大家积极的应对各种方式类型的情感勒索,摆脱情感勒索的控制。

当然,也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结果。当我们一直在试着各种方式表明自己的原则和自我需求时,对方却无动于衷或者选择逃避,情况一直无法得到改善,那么选择“转身离开”会是一个最健康的策略。无论何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最先该负责的是你自己,接下来才是别人。

我们不能期待情感勒索从我们生活中永远消失,一段关系中出现情感勒索也不代表这段关系的失败,希望我们都能勇于面对,冷静观察,积极应对,把生活过得澄澄亮亮,路归路,桥归桥,对得起别人的同时也对得起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情感被勒索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rb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