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也就是User Experience Design,作为从现代互联网公司发轫,然后逐渐浸淫扩展至社会各类型商业公司实体,甚至事业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一个部门,它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UED在20世纪末,伴随着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兴起而出现。最早UED一般被称作美工部,有的公司是把它作为产品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最早的携程和易趣),有的公司是把它作为技术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那时候的UED其职责范围也是非常简单的,主要就是“网页美化”,当时视觉设计方向的设计师并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都是“网页设计师”。
早期的UED最早的网页设计师是不负责html代码编辑工作的,但几年之内形势就发生了转变,一部分设计师开始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编辑简单的网页,这样极大的减轻了技术部的工作,毕竟当时的技术部也没有做到前后端代码分开。
真正的分水岭出现在2005年前后,当时虽然“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的岗位名称还没有正式出现,但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已经出现了有不同侧重点的岗位分工,特别是前端工程师,最早是从熟练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工具中成长起来的,并逐渐开始接触CSS和Javascript,这些设计师已经基本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就是轻设计重代码的发展方向。
网页设计师岗位分工出现虽然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的岗位分工和前端工程师的出现几乎是同一时间,但在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里,交互设计师岗位作为一个单独的角色,则要相对较晚,大约2007年以后整个国内互联网界才逐渐认识到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此时“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的词汇而被各大公司领导层时刻挂在嘴边了,而“UED”这个名称被大范围广泛应用,也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期。从这个时期往后,UED部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用户调研、文案、运营等岗位分工也相继出现。
UED规模最大时岗位分工那个时候因为公司非常重视用户体验,也就非常重视UED,UED基本上获得了它所能够获得的所有关注度和资源,很多与最初的“设计”相关度较低的岗位也成为了UED的一部分,如文案、数据分析、前端工程师等岗位,而UED的部门领导,最鼎盛时期是脱离了对于产品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依附状态,直接向CEO汇报的。
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UED的规模和命运也都完全不同,但基本上来说,UED的这种鼎盛状态,从200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大约2014年左右,然后就开始随着新的岗位和角色开始受到重视,慢慢回归到了本来的“用户体验”上来,这个过程是缓慢进行的,有些岗位的逐渐壮大和转变,是慢慢发生的,如前端工程师逐渐脱离UED,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同步进行的,新的JS框架打通了前后端,一个合格的前端工程师已经不再是仅仅需要熟练掌握原生Javascript和jQuery就足够,而是需要开始学习很多新出现的框架,这时候UED对这个岗位的羁縻,就已经是明显地力不从心了。而文案和数据分析开始逐渐远离UED的过程,可能开始得还要更早一些。
这些岗位的逐渐发展壮大和离开UED,对于UED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因为随着技术发展,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是一种趋势,而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能够逆这种潮流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