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每天坚持在简书写千字文,写了一段时间发现,江郎才尽,无他,惟读书尔。读何书?名家大师早有经验。
《东坡志林全鉴》有一短章《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六一”是东坡的老师欧阳修先生,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孙莘老是东坡的好友孙觉,字莘老。孙觉向欧阳修请教“作文之道”,先生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至于作文少,又懒读书者,每写出一篇文章,就想“力拔山兮气盖世”压过别人,那是很难做到的。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多次坦诚地说,《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之启蒙导师。他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像《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索到文章的调子。”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在《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中说:“学习古代汉语,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
大学章明寿师要求学《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他讲过,《古文观止》里,中国古代短篇幅的代表性的好文章,六七成都收在里边,把《古文观止》收录的222篇文章好好品读,领会其立意和笔法,精读精研,日就月将,慢慢就会写文章了。
《古文观止》收录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一文记述的是郑国庄公时期家庭内部的一场激烈斗争。郑是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伯爵,其地在今河南新郑一带。第一代国君是郑桓公(周宣王的弟弟)。本文主角郑庄公是桓公的孙子,他在位时郑国日益强大,多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他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春秋》记载郑庄公跟其弟之间的权力斗争,仅有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却原原本本地记叙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本篇记述这个事件是从追述开始的,用“初”表示追述,接着用“及(庄公即位)”“既而”“将”等标明事件的发展脉络。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要注意事件发展的线索(起因、经过、结局),注意时间、地点的变换,特别要注意对有关人物的刻画。本文叙事具体生动,用词简劲,有条不紊,尤其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对于涉及的七个历史人物,写得各有特色。如:郑武公冷静理智、郑庄公阴险狡诈、姜氏偏心狠毒、共叔段骄纵贪婪,揭露了郑国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另外,祭仲、子封忠心为国,颍考叔善于讽谏。本文刻画郑庄公以及祭仲、子封、颍考叔等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话语。所以,阅读本文,要特别注意人物的语言。
附: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吴评
郑庄志欲杀弟,祭仲、子封诸臣,皆不得而知。“姜氏欲之,焉辟害”“必自毙,子姑待之”“将自及”“厚将崩”等语,分明是逆料其必至于此,故虽婉言直谏,一切不听。迨后乘时迅发,并及于母。是以兵机施于骨肉,真残忍之尤。幸良心忽现,又被考叔一番救正,得母子如初。左氏以纯孝赞考叔作结,寓慨殊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