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之所见云在我家
从苏伯衡之死看明朝文人的不幸

从苏伯衡之死看明朝文人的不幸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20:55 被阅读0次
今日读书书影

宋太祖立有誓约,不杀士大夫。所以有宋一代,纵然有流放的官员,却真的很少有士大夫被杀害的事儿。可见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是何其幸运。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明代散文家苏伯衡之死,就可以看出明代的文人该有多不幸。

在学术传承上,苏伯衡被黄宗羲《宋元学案》列在栗斋家学,是程朱理学传人许谦的再传弟子,可以说是一位教育家。当然,苏伯衡文学创作也很丰富,诗歌、古文都取得一定成就。其诗清新自然,强调诗歌与世变的关系,认为诗歌要尽“人情物理之妙”。著有《苏平仲文集》16卷等。

苏伯衡(1329年-1392年),字平仲,号空同子,浙江金华人。

史书上介绍,苏伯衡为人机敏,博洽群籍,尤以长于古文见称于时,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明初文学圈占有一席之地。元末贡于乡。明太祖朱元璋对苏伯衡是十分重视的。

朱元璋置礼贤馆,苏伯衡为坐上宾,至正二十六年(1366),苏伯衡出任朱元璋的国子学录,迁学正。在太学六年,后擢翰林编修。

但是,不知为什么,苏伯衡不爱做官——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是在元朝的时候考取的功名的缘故——对朱元璋的重用并不感冒,屡屡不给朱元璋面子。以前做学正,当“教育部长”,与作学问有关,尚能勉强。但作翰林编修,那可是御用文人,他不干,于是“力辞”,以省亲为由还归乡里。

洪武十年(1377),大学士宋濂致仕,举苏伯衡自代,宋濂说苏伯衡“学博行修,文词蔚赡有法”。可见苏伯衡确实不一般。朱元璋也是个爱才的人,立即征召苏先生入京,没想到苏伯衡又以身体有病推辞不就。

洪武二十一年(1388),苏伯衡受聘主持会试,当进士主考官,这回他倒是应承了。不过,考试完毕,他依然坚持辞归。

三次推辞,这在宋朝应该是美德,是高士,会让朝廷高看一眼。可是,在大明则完全不同。很显然,这是不给皇上面子。既然你不为我所用,我留你何用?

大概看到了苏伯衡只愿意做学官,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处州儒学教授,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阴谋?反正,苏伯衡去上任了。没想到,苏伯衡因为表笺有误,被处死。

由苏伯衡我想到了秦朝的白起。他这个人就很高傲,甚至连秦始皇的命令他都敢不听,还跟皇上讲条件,所以他死得很惨。

苏伯衡大概到死也不明白,明朝不是宋朝,天变了。

特别说明:写苏伯衡本来是想重点写他推荐的历史上著名的作家榜单,没想到看了他的经历后,感触颇深,因此写了上述这些文字。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苏伯衡推荐的重点作家榜:

苏伯衡说,古往今来作家不计其数,就像当今社会一样。但是真正的作家其实不超过二十位,他们是——

春秋时的左丘明

战国时的荀况、庄周、韩非

秦朝的李斯

汉朝的司马迁、董仲舒、班固、刘向、扬雄

唐朝的韩愈、柳宗元、李翱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及苏洵、苏轼、苏辙

学习明朝以前的古代文学名家,这些当然是可以为师,不妨记下来,一个一个地去读他们的作品。

相关文章

  • 微服私访

    苏衡带着飞黄腾达离开后,为首的商人目送着苏衡离开,直到苏衡完全消失后才回过头来问左边的人,“梁福,你怎么看”...

  • 文人之死

    是谁杀了文人?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孔子和欧阳修。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从孔子定下君...

  • 文人之死

    日前,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留下绝笔朋友圈自杀身亡,这个新闻让人震惊不已。 他用如此激烈的形式来实名举报现任成都大...

  • 渐相识(二)

    “这样舒服了吧,还疼不疼?”秦弈枫为送苏衡回去特地雇了辆马车,还把车上所有的坐垫都给苏衡坐了。 “依旧疼……”苏衡...

  • 《围城》

    男生看《围城》会从方鸿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女生看《围城》会从苏文纨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很不幸,我在二者身上都...

  • 董狐之笔(十七)

    “小衡,我没和张珍成亲。”秦弈枫凑到苏衡面前说。 “我知道啊。”苏衡继续小口的喝着粥。 “那天也不是真的不要你了,...

  • 口祸之门(八)

    “小衡,明天我们去福来酒楼吃酒怎么样?”秦弈枫边说边把怀中的糖人拿给苏衡。 “你预约了吗?”苏衡接过糖人,细细的拆...

  • 第七章 缘分

    飞黄腾达,要了三间房子,飞黄腾达带着苏衡来了中间一间客房安顿好了苏衡后,飞黄腾达就离开了客栈。 苏...

  • 总督三国558 马勋马齐姚伷·杨戏赞17:盛衡承伯,言藏言时

    赞马盛衡、马承伯 盛衡承伯,言藏言时 马勋 马勋,字盛衡,巴西郡阆中县人。 在刘璋时期,担任益州书佐,刘备平定蜀地...

  • 明朝文人诗词欣赏

    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苏伯衡之死看明朝文人的不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s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