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作者: 为有源头活水来灬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7:47 被阅读558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说起《送别》这首词,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2017年12月13日晚上,朴树现身腾讯视频《大事发声》直播现场。

当晚,朴树演唱了新专辑《猎户星座》的多首歌曲。此外还有《平凡之路》、《生如夏花》、《送别》等多首经典歌曲。

当唱到最后一曲《送别》时,他突然崩溃大哭,扶着话筒把头深深埋下,情绪激动到无法继续唱下去,足以说明这首歌的感染力。


本文就带你认识一下这位举世无双的大师:李叔同

电影《一轮明月》

李叔同,祖籍浙江,学贯中西,艺专多科。他在许多的艺术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1918年8月19日,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

他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


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鲁迅称赞他:“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太虚大师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周恩来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他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


音乐艺术: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

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

《国学唱歌集》是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后来,他东渡日本,学习了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

他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


戏曲艺术: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

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绘画艺术:

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

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

他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

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

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

他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他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诗词文学: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

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也就是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

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书法篆刻: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

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

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

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

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

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

治印赏印论印,是他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

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

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

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弘一和他的书法亦谓国之至宝,华夏之光。

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

他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在书艺之中。

弘一法师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辍,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秉持文艺应“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

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皈依佛门:

1918年8月19日,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

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

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

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

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

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

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弘扬佛法,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大师圆寂近70周年,嘉言懿行早已载入中华史册, 成为后人景仰的一代高僧。

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了弘一大师的一生。


怜虫摇椅

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他去学生丰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木藤椅才下座。

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

弘一法师答道,这个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这样摇摇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

大师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咸有咸的滋味,淡也有淡的味道

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就已经名满天下,出家后更加受人推崇,但他却这般严格遵守正命,拒绝过于丰盛的供养,将全身心都沉浸在佛法中。

弘一大师李叔同为世人留下了音乐,诗歌,书法,戏剧,佛学等多方面的珍宝,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 送别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

  • 送别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

  • 李叔同的出家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是李叔同所谱写的《送别》里的歌词。 关于李叔同,...

  • 关于送別[学习篇5]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作者为近代文学家李叔同。歌词全文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 [玛雅名人堂]之kin229银河红月朴树用灵魂歌唱的精灵

    《送别》 词:李叔同 曲:john pond ordway 唱:朴树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

  • 送别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给所有的毕业生一首李叔同的《送别》。 《送别》 [晚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李叔同的极致人生:入世的八斗之才,出世的佛教高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让李叔同广为世人所知。 自幼苦读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在天津...

  • 告别与告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李叔同 这个世界每天都重复上演着擦肩...

  • 今宵别梦寒

    人生自古伤离别。古有折柳相送的习俗。今有 李叔同的送别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传唱至今。只有经历过别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ak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