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85028/d61ad1f2ae32c338.jpg)
1、跳读的核心是反对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是说我们对每本书中每个章节和段落都分配同等时间、同等精力去阅读。这是不对的。
通读、匀速读是大多数人读书的通病。正如你在选书时一样,面前10本书,你最终会选择读你手中这一本,顶多备读2本,余下7本不读。要么是没时间,要么是内容不够吸引你,要么是对你不产生价值增值,要么是有些知识你已经知道了,无需再看。
读一本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不是都要从头读到尾。如果一本书有10章,那只需要重点看1-3章就好了,剩下7章,要么是时间不够,要么没什么营养,要么内容你已经在别的书中看过。这就是跳读的精髓(写完这句话,我竟然自己顿悟了,坚持思考,坚持写作输出还是有用的)。
针对每本书的章节,要分出轻重缓急。既不要用同等的时间和同等的精力对待所有的章节内容。对重要的内容就要赋予更多的时间,要根据其价值进行不平均分配。用跳读的方式去读书就是践行了这种不平均主义,不让所有的内容吃大锅饭。有价值的地方就细读;没价值的地方就跳过。
2、跳读的奥秘是挑选关键点
通读的一个劣势在于全然不知道哪里是要点所在,一片茫然的一直翻到最后一页。但通读却又是所有人读书的第一阶段,上学的还是老师经常提起、试卷上经常说明“通读全文后写出文章大意”。以至于我们现在读书都是采用通读的方法。
要拿出断舍离的果断,践行二八原则。将一本书中20%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而对80%的内容进行果断舍弃重点阅读,采用略读、速读、主题词法等方式。也许会让一直以来习惯用通读法来读书的人,感到心里不踏实,心里犯嘀咕“万一没读的部分写了非常重要的东西怎么办”。
眺望,使鸟儿的捕鱼更加有效。这就好比在一个鸟儿飞翔在大海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扎进海里找鱼吃,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鱼,必须要在高空做好侦查,针对鱼群多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然后看好节点飞到海面去捕鱼,而对于没有鱼群或鱼群较少的地方就略过不看。
跳读,使读书的效率更有效。书中包含的信息也就如此,诚然所有章节都蕴藏着信息,但是现在你能够读取的信息在于从高处眺望到的、能够理解、信息量丰富的地方,至于空白之处或费解之处,就算读了也难以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只会感叹怎么写的这么难或怎么这么简单。通过阅读能够理解的部分和能够接收到信息的部分,就可以内化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能力。
3、怎么跳读?演示一个案例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在网上随便摘抄的一段话,原文摘自豆瓣读书。
拿到一本书,不要先急着从正文开始看起。可以先从封面、前言(序)、目录、后记(结语)这些处于外围的内容开始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传达的思想。
在此阶段,你需要明确3个要点:
(1)我想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也就是当初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关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为了获得某种知识?只有明确了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我们才能来判断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才能在书中找到对于自己来说有用的内容。
(2)我能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完成了(1)的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了解到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目的,从而来与我们所希望从本书中获得的价值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度十分的低,或许你可以考虑先暂时不阅读该书。毕竟,能尽早的明确这本书能否给我们带来价值,就能更多的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尤其是时间这个不可逆的成本。
(3)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
在明确了自己所想从一本书里获得的价值以及这本书是否有相匹配的内容之后,就进入预览所要达到的第三个目的,发现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如果作者在前言里面对书的框架进行了阐述,那么你就能快速的找到重点的部分;如果前言并未有说明,那么可以通过目录来进行分辨。
运用跳读法,只需要读下面的文字大体就知道了这几段话的大意。删除线的段落都可以不读。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细读。你会发现删除了后基本不会影响你对该部分的认知。
拿到一本书,不要先急着从正文开始看起。可以先从封面、前言(序)、目录、后记(结语)这些处于外围的内容开始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传达的思想。
在此阶段,你需要明确3个要点:
(1)我想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也就是当初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关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为了获得某种知识?只有明确了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我们才能来判断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才能在书中找到对于自己来说有用的内容。
(2)我能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完成了(1)的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了解到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目的,从而来与我们所希望从本书中获得的价值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度十分的低,或许你可以考虑先暂时不阅读该书。毕竟,能尽早的明确这本书能否给我们带来价值,就能更多的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尤其是时间这个不可逆的成本。
(3)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
在明确了自己所想从一本书里获得的价值以及这本书是否有相匹配的内容之后,就进入预览所要达到的第三个目的,发现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如果作者在前言里面对书的框架进行了阐述,那么你就能快速的找到重点的部分;如果前言并未有说明,那么可以通过目录来进行分辨。
通过跳读,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种进步,更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参考意义。但不论方法如何,方法毕竟是方法,终究要服务于阅读本身,不要脱离的读书的本质,如果经过训练后觉得好用,可以继续使用,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采用此方法,也可及时舍弃。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谢谢你阅读我的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4885028/adeab89825eeafb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