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国学经典
《中庸》(三十二.诚意)

《中庸》(三十二.诚意)

作者: 袖舞清风666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09:06 被阅读0次
《中庸》(三十二.诚意)

                                    题解


        此章还是讲“至圣”。至圣必须是至诚的。“大经”,指五伦——五种人际关系;“大本”,指性之全体,如仁等。这二者都需要高度的诚实,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大经”理顺了,“大本”立起来了,“大本”的核心——仁,也十分笃实,像渊水一样深静,像浩天一样广博,这样崇高的道德自然会独自挺立,无须依托任何东西。这是只有已达到和天同德的圣人才能了解的道理。全篇极力形容“至圣”和“道”的同一。

《中庸》(三十二.诚意)

                              原文(译文)


        唯天下至诚(1),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2),立天下之大本(3),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4)?肫肫其仁(5)!渊渊其渊(6)!浩浩其天(7)!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8),其孰能知之?

《中庸》(三十二.诚意)

        (惟有天下最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最根本的道德,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除了至诚还有什么可依傍的呢?至诚的人,他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恳!他的思想像潭水一样深沉,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假如不是确实具有聪明睿智通达天德的人,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个道理呢?)

《中庸》(三十二.诚意)

                                    注释


(1)至诚:最诚。

(2)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缕,这里引申为治理。大经:常道,如五伦。

(3)大本:根本的德行,如仁义礼智等。本,根本。

(4)倚:依傍。

(5)肫肫(zhun):与“忳忳”同,诚恳的样子。

(6)渊渊:静深的样子。

(7)浩浩:广大的样子。

(8)固:实在,真实。达天德者:通晓天赋美德的人。

                                    旁注


                            【朱熹旁注】

        右第三十二章。(上面一段是第三十二章。)

《中庸》(三十二.诚意)

相关文章

  • 《中庸》(三十二.诚意)

    题解 此章还是讲“至圣”。至圣必须是至诚的。“大经”,指五伦——五种...

  • 《中庸》与《大学》(五)

    十五、“诚者自成也” 与 “诚意” 《中庸》25章与《中庸》首章呼应,是《中庸》这部经典最重要也是最难读的两章。且...

  • 中庸三十二

    其三十二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 《中庸》(二十三.诚意)

    题解 上一章谈的是圣人,这一章说的是一般的人。“曲”为一偏,也就是指...

  • 《中庸》(二十五.诚意)

    题解 儒家强调道德自我觉醒。人要真诚,要自觉地行道。真诚,从自然的方...

  • 《中庸》(二十二.诚意)

    题解 知道了性,还要尽性。真诚都能把自己善性发挥到极处,以这样态度关...

  • 王阳明《传习录》【93】

    2017-03-02 华杉 《大学》的工夫只是诚意,诚意的工夫做到极致就是至善。《中庸》的工夫也只是诚身,诚身的工...

  • 《大学》第17课

    作者:陈婧 学习心得: 1,本周的主题是【诚其意】,今天学习《中庸》阐述【诚意】的4个重要论述: ①中庸在一开篇就...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94】

    《大学》的工夫只是诚意,诚意的工夫做到极致就是至善。《中庸》的工夫也只是诚身,诚身的工夫做到极致就是至诚。学习四书...

  • 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们恪守中庸之道

    纵观《中庸》这三十二章的内容,孔子和朱子共同树立了唐尧、虞舜、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这些极力推行中庸之道的达官贵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三十二.诚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by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