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人物古体新风光阴的故事
杨开慧:令毛泽东虐心思恋的女子(上)

杨开慧:令毛泽东虐心思恋的女子(上)

作者: d93b88e8f3e5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6:02 被阅读4201次

文│陆霖

01

造化生出杨开慧,就是为了让毛泽东魂牵梦萦,永志不忘。

试问在毛泽东伟烈丰功的历史生涯中,有谁能在相思时,使他思念得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那么颓然?有谁能在别离时,使他面对“天涯孤旅”发出“汽笛一声肠已断”“凭割断愁思恨缕”的凄苦呻吟?有谁敢和他争锋斗气,甚至达到“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淋还住”的地步?

你也许会说,那不过是青年时期不成熟的毛泽东,而并非霸业已成的千古一帝。

但是,在岁月打磨中,毛泽东即便记不全那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叙说鸿鹄大志的短诗,却能把记录与杨开慧发生龃龉时所写的《贺新郎》长调铭记于心。不仅铭记于心,而且吟诵无数,修改再三。

毛泽东最为脍炙人口的《沁园春 雪》写于1937年,几经修改后定稿、发表于1945年,八年打磨,为期不短。但一首《贺新郎 别友》写于1923年,数十年修而未定,终身推敲,吟诵无数,1978年才在身后发表,期间有迹可循的修改的有多处、多遍。默诵时修改而无迹可循者,无法揣测,唯毛泽东自知。

仅此一斑,可见杨开慧在毛泽东心中的份量。

02

二十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兴起,杨开慧认识了毛泽东。

她,虽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那书香门第的才情、激扬澎湃的青春,足以让他倾心。

而他,“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伟男子,即便当时还显青涩,但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更让她痴迷。

她和他相恋了,这场恋情与毛泽东以后的任何婚恋都不同,它衍生于世纪鼎革之初,是两个新派少男少女相恋,相爱的双方是平等的,这是永恒的第一印记。

他们恰同学少年,谈古论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诗词既是他们恋情的纽带,也是记录和见证。

杨开慧曾把赠闺密李崇英的一首诗出示毛泽东:

月夜幽思永,楼台入暮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诗意是思念闺密,盼望她早日嫁入杨家。毛泽东笑言,这首诗赠我不是很合适吗?一言未已,杨开慧面色绯红。

此事发生在1918年。

毛泽东借诗向杨开慧表明心迹,主动示爱,在当今可谓既委婉又浪漫,在那时则视为既直白又唐突,不同时代的评判标准大相径庭。但这段不同凡响恋情得到了杨父,也是毛的恩师杨昌济的首肯。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正式走到一起。他们结婚在先,加入共产党在后。

新婚的依恋是炽热的,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为情所困的毛泽东给杨开慧写过一首《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珠泪也无由。

毛泽东此生的诗词一共用过20个词牌,《虞美人》是他使用第一个词牌。

这是豪放派诗人毛泽东流传下来唯一的一首婉约词,颇具李煜风骨。

毛泽东后来对自己的词(长短句),比对自己的诗有更高评价,而填词,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则以这首《虞美人》最早。

凡此种种,皆与杨开慧有关。

得夫君词,她感到幸福,出示闺密李淑一,这为今后那首《蝶恋花》问世埋下伏笔。

03

幸福的夫妻生活曾被打破,毛杨之间发生过激烈冲突。毛泽东的执拗,杨开慧的刚烈,都在冲突中得到充分体现。

矛盾因何而起,毛词中说“知误会前番书语”,杨在事后的日记中说“误会”已得到消解。当事人讳莫如深,引起后世纷纷猜测。有人说,是因为毛泽东与前女友陶斯咏有出轨之嫌;也有人说,是毛泽东指责杨开慧对他过分依傍;言之无据,难以定论。还是从荡漾着“激流余波”的诗词来寻求解答吧。

诗词是他们情感经历的见证,一首《贺新郎 别友》或许能解开一些疑惑。

这首词是1923年11月,杨开慧生下次子岸青不久,毛泽东由长沙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之时,写给杨开慧的。为何称“别友”而不是“别妻”,大抵是因为旧时文人口中的“妻”,多让人联想“贱内”“糟糠”,有贬低之嫌,而称“友”则意味着平等。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稍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不愿作昵昵小儿女。

山欲坠,云横翥。

从词中可以看出夫妻间产生了矛盾,两个高傲的灵魂激烈碰撞,外柔内刚的杨开慧受伤很深,毛泽东那颗坚强的大心脏也在流血。

词的上阙可以看到,争吵的双方都已伤痕累累。毛泽东似乎想要努力化解龃龉:以前的话都是误会,就让它烟消云散了吧,我们毕竟是人间知己,何况还有那些甜蜜的恋爱时光。

关键是词的下阙。夫妻斗了气,毛泽东也凄然,但他秉性执拗。“我自欲为江海客,不愿作昵昵小儿女。”这是矛盾焦点,自称是四海为家的大丈夫,对于卿卿我我的昵在一起,表示了极大的不情愿,说得那么决绝,也那么伤人。更伤人的是后面一句:“山欲坠,云横翥”:山峰要崩塌了,即便飘飞的云彩过来横插一杠子,挡得住吗?“螳臂当车”是古之成语,“云阻山崩”则是毛泽东独出心裁,独家首创。

大男子主义,而且还有点蛮横。

杨开慧的反应之激烈可想而知,她矢志抗争。毛泽东的事业,她支持,但丈夫就是一个家的天,丈夫不在,天倾半壁。家国家国,无家何以有国?

对世界而言,毛泽东不过一介政治家。对杨开慧而言,毛泽东就是整个世界。

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追求至真至爱,至善至美,革命事业与温馨家庭两者都要,一个也不能少。所以,尽管争端未了,丈夫即将南行,她仍然不依不饶,坚决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淋还住”。

夫妻矛盾后来得以化解,一艘艨艟巨舰和一叶兰舟重新靠拢,并排驶向生活的港湾。但是这激情燃烧的一幕,却刻骨铭心的留存毛泽东一生的记忆中。数十年间,每当他回想起这段情感经历,百念纠结,莫衷一是。

04

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别离,是1927年夏,在武汉三镇。

其时,毛泽东刚写下那首著名的《菩萨蛮 黄鹤楼》,她或许是这首词的第一个读者。那天他们一起登上了黄鹤楼,毛泽东词中景,她有目共睹;毛泽东词中情,她感同身受。那一刻,她明白局势严峻,他们要分离了。

杨开慧带着孩子返回长沙。黄鹤楼之别,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仿佛应验了那句著名唐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武汉一别,他们劳燕纷飞,有生之年再未相逢。

    “马日事变”后的湖南,半壁河山成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杨开慧目睹了血雨腥风,目睹了战友的惨烈牺牲。杨开慧自身处境还不算太严峻,父亲杨昌济是社会名流,虽已仙逝,仍有许多旧友为他的女儿疏通关系,游说上层。当局睁只眼闭只眼,杨开慧得以自谋生计,赡养老母和三个孩子,并与逐渐恢复的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毛泽东则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红军领袖人物之一。

刚开始夫妻间还能托人辗转互通消息,但随着时间推移,音书渐稀,到1929年夏秋之际就音讯杳然了。

音书既绝,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刊中查找丈夫的消息,看到围剿朱毛红军屡不得功的报道,她感到一丝欣慰,知道毛泽东还活着,还在战斗。

杨开慧对毛泽东的一往情深未曾有丝毫改变,她在自传中说:“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我想像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敌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她写过一首长诗《七古 偶感》,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节录如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但是长期收不到丈夫来信,女性的直觉使她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祥之感越来越强。在母亲、孩子和兄妹面前,她依旧温和平静,波澜不惊,但她的内心焦虑日盛,积忧成疾。夜深人静之时,她奋笔疾书,在永远未能寄给丈夫的信中倾诉着痛苦与纠结,几近歇斯底里。特别是写于1929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的那封信,可谓如泣如诉,如痴如狂。

信一开头,她情绪激动的诉说自己的伤悲:“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

她甚至想过自我了断:“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

她怀疑丈夫背叛了她:“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

女人的直觉是敏锐的。战争年代,当生命面临无常化的危险时,人的情感藩篱就变得脆弱。在1928年的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与时称“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结婚了。

在对丈夫产生怀疑之后,她对亲情有更多的依赖:“只有母爱是靠得住的,我想我的母亲。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

但她仍然不可能放下对丈夫的关心,哪怕丈夫跟了别的女人也不会变:“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累死才休!”

她曾想让丈夫放弃革命事业,只有一个绝望到崩溃的女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你,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尽管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外界所知甚少,冰雪聪明的杨开慧还是感觉到了,没有真凭实据,她宁可自欺,也不愿对自己捅破那层窗户纸。

但她的内心依然是绝望的,她在一封未发出的给堂弟杨开明的信中写道:“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而我并不惧怕,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

外柔内刚的杨开慧最终走出低迷状态,即便丈夫背叛了自己,她上有母亲,下有孩子,她必须负起责任,坚强的活下去。

05

与丈夫破镜重圆的机会不是没有。

1930年7月27日,趁省城敌人兵力空虚,红军攻占长沙。这次作战,毛泽东负责打南昌,长沙方面是红三军团。

这一天,彭德怀司令员、滕代远政委上前线去了,留守长沙的是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杨开慧翩然而至。

袁国平曾就读于长沙第一师范,彼此很熟。没有更多寒暄,袁劝杨开慧尽快离开长沙避险。杨开慧静水深流,冷峻如雪,只说组织无安排,润之无书信,她不走。她是否问了毛泽东近况,袁国平的回忆里没说,大概没问。从奋不顾身,疯狂思念,到心如止水,漠然置之,其间有过怎样痛苦的情感磨砺?

也许在来红三军团临时司令部之前,她怀有一线希望,在这里会看到一封毛泽东的来信,但是没有。

她静静抚平内心的螺细波纹。

以袁国平的老成持重,他不可能将杨开慧强行带走,井冈山那边不好处置,很为难,很尴尬。

走,还是留,对于杨开慧不是个问题。她放弃了几率最大的一次活下来的机会,她已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pysym:情感细腻,文笔优美,考察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伟人的歌赋,让我大开眼界,谢谢💓💓
    d93b88e8f3e5:@乐不够 谢谢,你的鼔励是我的动力。
  • 郭大牛::+1::+1::+1::hibiscus::hibiscus::hibiscus:好文拜读
    d93b88e8f3e5:@郭大牛 欢迎光临,相互学习😊
  • 谭炳昌:感动好文!谢谢!明天才有时间看下回。暂且分享了!:+1:🏼
    d93b88e8f3e5:@谭炳昌 谢谢老师后鼓励🙏🙏
  • 唐月溪:做的了好主席,却成不了好老公
  • 莫小微:写的真好
    d93b88e8f3e5:@莫小微 谢谢你给我予鼓励😊😊
  • 蒜泥狠:杨开慧是幸福的,可以一直被人惦念
    d93b88e8f3e5:@依蓝_778d 谢谢光临,有情的IT女🍵🍵🍵
    蒜泥狠:@驿路烟云 哎,多情自古伤离别
    d93b88e8f3e5:@依蓝_778d 算是一种藉慰罢
  • 吹皱一池:既然是写史,就要有详实的考据。战争年代档案资料保存不易,且很多没有公开。大背景很复杂,没有身处那样的环境,何况伟人胸襟和思维……凭一句诗一首词来推测揣摩当事人,还是觉得说服力太浅。评论区里情绪化的留言,也很让人无语。诗文虽小道,言论虽自由,还是口下留德吧。
    吹皱一池:@驿路烟云 谢谢您的克制和涵养。话题有些大,不说也罢。顺祝文祺。
    d93b88e8f3e5:@吹皱一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关于领袖人物的评价,是需要学术化讨论的,才能尽可能接近真实。但现在有这个条件吗?没有学术研究,只有官方定调子,不得越雷池一步。至于战争年代史料保存不易,是事实,但保存下来的都能给看吗?那些公、私信函,往来电文,会议记录,涉及敏感问题的回忆录,还封存在档案室不解密。曾经解了一下,出了苏晓康的《乌托邦祭》,黎汝清的《皖南事变》,轩然大波,又给封存了。毛杨的事,杨开慧书信后发现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以后有更多发现更好。
    d93b88e8f3e5:@吹皱一池 😊😊😊🙏🙏
  • 谌历:写的不错✍👍
    谌历:@驿路烟云 毛泽东的这段情感生活一直是诲莫如深,在杨开慧被关押的日子他又和贺子珍结婚了,有些疑义。你把这些写出来了,真好!
    d93b88e8f3e5:@谌利 🐿🐿🐿
    d93b88e8f3e5:@谌利 谢夸奖。
  • 寒橘:“我失骄杨君失柳”:broken_heart:
    d93b88e8f3e5:@寒橘 🌙🌙
  • 342de356ea67:期待下
    d93b88e8f3e5:@敷打哈哈 欢迎光临,下早已有了😊😊
  • MT木梓:希望一辈子都不要变成杨开慧这样的菇凉,痴情也傻
    d93b88e8f3e5:@MT木梓 感慨!
  • 0633665d48fb:写得好~可是文中“始作俑者”是不是使用有误 或者是我理解有误☺
    0633665d48fb:@驿路烟云 没事呢 喜欢你的作品 继续努力😄
    d93b88e8f3e5:@那个竹鼠很眼熟 改过了,谢谢指正。
    d93b88e8f3e5:@那个竹鼠很眼熟 用得不妥,受教😊😊
  • 就爱嗑瓜子:从小喜欢读毛主席的故事👍
    d93b88e8f3e5:@就爱嗑瓜子 少年立志,青年洪阔,中年重情
    就爱嗑瓜子:@驿路烟云少年时喜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青年时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年喜欢“我失娇杨,君失柳” 。
    d93b88e8f3e5:@就爱嗑瓜子 胸有大志🌹🌹🌹
  • 宋了然:像是个女娃吧,而且腹有诗书,感情细腻,婉而不凄,文而不酸,文中有情,有境,有史,有实,还有政治,下了些功夫,不错!!
    d93b88e8f3e5:@宋了然 当然是老师,从你文章中练达的笔调,圆熟的思辩就可以知道。
    其实广义一些,简书的文友们许多都是老师,无论青涩或成熟,特别是80,90后。
    宋了然:@驿路烟云 我可不是老师,小学生一枚
    d93b88e8f3e5:@宋了然 谢谢鼓励,果然是老师,方方面面都看到,钦佩。我是个红酒控,敬酒!🍷🍷🍷
  • 赛腾烟:红颜痛失刀饮血,云阻山崩隔诀别。
    心死微若书旧恨,长哭杨柳舞白雪
    d93b88e8f3e5:@赛腾烟 好诗👍👍👍
  • 爱上一叶浮萍:写的非常棒:+1:
    d93b88e8f3e5:@爱上一叶浮萍 感谢留墨🍲🍲🍲🙏
  • 子杭_zi:建议不要发表有关伟人的情感趣事,免得一部分脑子进水的喷子们借机诋毁伟人和我们的党连带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辈们。谢谢!
    d93b88e8f3e5:@一蓑烟雨e 🍵🍵🍵
  • 张喇咪:难过
    d93b88e8f3e5:@张喇咪 我也是😢😢
  • 北方的秦淮:再好的粉,抹不掉,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宣布跟贺子珍结为革命伴侣的时候,杨开慧还没死,关在司禁湾陆军监狱署,写文章可别昧良心。
    北方的秦淮:@驿路烟云 所以赞美毛对杨的感情是不是有点牵强?
    d93b88e8f3e5:@北方的秦淮 很有趣,同一篇文,左倾者说抹黑,右倾者说粉。新浪博客和360图书馆都通不过文字审查。世界真奇妙。
    d93b88e8f3e5:@北方的秦淮 文章写的是毛贺1928结婚,杨开慧1930被杀,希望看清楚再评。
  •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写的好!友有才华!🌹
    d93b88e8f3e5:@早的布布与茶茶 🍒🍒🌺🌺
  • 青梅梦语:好文!👍
    d93b88e8f3e5:@青梅煮酒伴诗韵 🍷🍷🍷
  • 一世福缘:痴情的女子,永远美丽!感情的事情,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旁人无权评论。
    我想:即使杨开慧还活着,也不希望别人贬低她的所爱之人。
    d93b88e8f3e5:@一蓑烟雨e 🐿🐿🐿
    子杭_zi:@一世福缘 赞美文美评,伟人的胸襟,那些鼠辈怎能知晓?!
    d93b88e8f3e5:@一世福缘 😊😊😊
  • 情爱千秋:红色的篇章,永远会激起爱国情怀!
  • 精进的医生:革命是需要付出鲜血和痛苦的代价的!
  • 月舞倾城:杨开慧真的付出了很多。
    梦缘阁主:@月舞倾城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主席也会儿女情长…
    :smile:
    月舞倾城:@驿路烟云 是很伤心的,我去故居时都哭了。
    d93b88e8f3e5:@月舞倾城 伤情,写的时候觉得很悲怆
  • 3d41af7e521b:好像有一次有人访问李淑一,这位当年杨开慧的闺蜜曾就毛杨关糸吱吱唔唔地想表达点儿什么,其实明眼人知道她想表达啥。当然这是在毛去世之后的事儿啦。
    d93b88e8f3e5:@Alicia石树琨 毛杨关系其实没有多少难解之处,只是众多有影响的人都睁着眼睛说瞎话
  • 魏昊霖:可怜的杨开慧
    d93b88e8f3e5:@魏昊霖 😢😢😢
    魏昊霖:@驿路烟云 早就知道杨开慧牺牲之前毛泽东就与贺子珍结婚了,一直以为那是因为战乱导致俩人分开后的一个玩笑,没想到结果更令人肝肠寸断
    d93b88e8f3e5:@魏昊霖 关于杨开慧最真实的东西,是在83、90两年发现的
  • 3d41af7e521b:不得不承认有相当数量的男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作为俗人的毛泽东感情也实在太丰富了!老同学,新年好!已拜读你的部份作品,今后会持续关注。你不愧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大才子!为你喝彩!
    d93b88e8f3e5:@Alicia石树琨 谬赞了,惭愧
  • 凭阑听雨:渣男
    d93b88e8f3e5:@铁妩 性情中人👍👍
    铁妩:@凭阑听雨 你没有资格这样说话!
    d93b88e8f3e5:@凭阑听雨 直白👍👍👍
  • 红学砖家:伟人的故事
    红学砖家:@驿路烟云 平凡而伟大
    d93b88e8f3e5:@煮了秋天的虫子 凡人的情感
  •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很凄楚。即便是伟人,面临情感决断时,依旧有着俗人心……杨开慧,主席其实是有机会救她的,但……也许伟人背后的女人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驿路烟云 对!
    d93b88e8f3e5:@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实际与是否伟人无涉,是人就要有责任心,这是起码品质
  • 渴死之水:他掌控中国二十七年,却与杨留给他的信擦肩而过,如果他在世时见了那封信,不知又会怎样😇
    d93b88e8f3e5:@渴死之水 最终孤家寡人
    渴死之水:@驿路烟云 笃信人定胜天的毛也被命运捉弄,实在令人叹息 😂
    d93b88e8f3e5:@渴死之水 造化弄人
  • 长亭外的夏小乔:默默怀念伟人!👍👍👍
    d93b88e8f3e5:@长亭外的夏小乔 🍲🍲🍵🍵
    长亭外的夏小乔:@驿路烟云 ☕☕🌸🌸🌸🌸🌸🌸
    d93b88e8f3e5:@长亭外的夏小乔 🌺🌺🌺

本文标题:杨开慧:令毛泽东虐心思恋的女子(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h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