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相信不少人读过这本书,它的名字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初读这本书的契机来源于有段时间,我也如文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一样,处于消极抑郁的状态。
原因很复杂:有工作的不顺心,家庭的内部小矛盾,以及自我对于原生家庭的反思和深入思考他们给我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有种想要探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的执着……
的确,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受到第一任照顾者无微不至的呵护,这第一任照顾者可以是父母(大部分如此),也可能是隔代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之类的亲属。但我想说的是,第一任照顾者的影响也是最深的。
但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以至于成了英国家庭人人都拥有的心理咨询入门书那么的经久不衰。也是源于里面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苍鹭把深奥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用通俗大众、风趣幽默的的语言娓娓道来,还穿插了这么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在里面。
我看作者(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不是一位心理学家也可能是畅销书作家,风趣幽默的语言,把枯燥的心理咨询中的大量对话言简意赅的描述出来,中间还不忘穿插故事情节来推动咨询的进程。
作者把资深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与文学故事创作完美结合,让人读完,既懂了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又当读了一个童话故事般酣畅痛快。关键是,还解了某些心里的结。
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它在颠覆我的三观的同时又在改造我的三观
正如书中苍鹭对蛤蟆先生所讲的那样,意思大致如下:
你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你就是自己人生剧本的创作家。年幼时,在与第一任照顾者的接触和相处中,形成了某些我们根深蒂固的模式,这就可以用来解释:
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的巨大?
因为我们年幼时与父母的相处和互动模式,会下意识的一直延用到成年,甚至终身都走不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句民间流行的谚语叫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由来。
但是如果想要打破这命运的枷锁和桎梏,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真正热爱,然后去勇敢的做自己!
千万别少瞧了这看似简单的做自己,真要下定决心来做,其中肯定是少不了坚持和毅力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魄力去担当这份勇气的!
这也是为什么勇敢做自己的作家三毛,在她逝世多年后,仍有这么的追随者的原因了吧!因为喜欢三毛的据我分析,都是忠于自己,愿意努力为那种用悦己的方式过一生的勇敢坚强的人!
毕竟我也是那其中之一的人…
愿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多一些共同进步的朋友,所以我选择了简书这个创作平台,他对我创作的鼓励,梦想的实现是我能在所有的平台中的最佳选择。庆幸的是,老公也很支持我的创作!
那还犹豫什么呢?
放手去做吧,做你喜欢,写你所想……
敢于打破所有限制!
成为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