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列子 黄帝》篇“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句,引用本篇之例,如上文之华胥国民“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本书之例,如《老成子》学幻,能“冬起雷,夏造冰”,他书如《庄子 田子方》等所侈陈“真人”“至人”伎俩;再举佛经之“身能飞行。游空如鸟,履水如地”,又言《西游记》悟空之“七十二变化”,皆在老庄、列御寇之书矣。
先生此段落当还是释通感,释道家、佛家由通感进而臆想,由臆想进而幻觉也。某之100则《借喻不可为据》篇,论及不可证实之结论、比喻不能作为证据,而此时道释两家,就是利用不可证之通感,发挥到臆想,“入水不溺”,当年主席游长江,仰游看报纸,证明可以不溺,那是一种技巧,而非入道即可不溺也。“入火不热”,观苗族之“走火塘”,一是速度快,与炭火接触时间短,二是脚掌着地,与炭火接触面积小,如此方不为火所灼。此皆小概率事件,不可为据也。道释两家以为所用者,实为幻觉也。若真如弄玉萧史骑鹤升仙,鸡犬不留者,今之宇宙飞船差可为之。
侯宝林先生相声言及,醉酒之人欲缘光柱而上,忽悟若同伴关停手电筒之电门,岂不摔死?大悟之人,方有此觉醒,无量至尊,阿弥陀佛,皆不能至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