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到简友西北小狼186的《我所理解的简书》,其中他谈到的几句话,真的是戳中了要害。
其实我注册简书应该是在一年前,第一篇文章发于2018年1月24日。后来,陆陆续续又发了几篇文字,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有大半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光顾过简书了。
也许是当初因为交流少,阅读量与点赞量寥寥无几,所以显得相当冷清有关。
但现在想想,应该是当时的简书不太对我的味,特别是经常可以在简书的首页推荐上看到一些标题党以及图片党所发的信息,我有点鄙夷的情绪。
就这样,简书在我的手机桌面上的某个角落里躺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无意之中我看到一位简友发的一篇文章,谈的是关于格律诗入韵的知识,我看了,发现作者谈得相当的深入浅出,这才觉得,简书里也是卧虎藏龙的所在。
现在,我几乎没刷过微信朋友圈。每天花在简书上的时间虽然说不多,但只要拿起手机,必定会点开简书,上来瞧一瞧。我现在为什么越来越觉得这个平台好玩?其实用西北小狼186的话来解释,就是非常准确了,他说:
在这里的大多数人,只是借助这个平台满足一下自己的文学梦,或者借此寻找自己情感上的共鸣者,梦想自己的文章有人欣赏,那怕只是瞄上几眼,点个红心,也是一种幸福。自己的心情不论苦闷还是喜悦,总是有人与自己承担和分享,我想这应该是简书群体大多数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追求。
这些话至少代表了像我这样一部分刷简书的人群的心态。
大多数人将自己的情感承载在文字上,放在这里,尽管目的各异,但是那颗期待赞许与交流、理解的心,是相同的。我们都互不相识,却通过彼此的文字互相了解并互相尊重。这里相对于朋友圈来说,是一个陌生人的社群,但由于有了文字这种介质,却让我们得到了某种无法在朋友圈那种熟人社群中得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西北小狼回答得好:
我想是“理解”,我们孤独的内心,一直在寻求他人的理解,如果在现实中我们将自己简书中的文章拿与人看,即使是自己的枕边人,也可能耐不下性子读完,而在简书中,即使一篇粗陋的文章,也有可能撩拨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灵魂,带来他或者他们与你心灵的共舞。
所以,我就能够理解一个简友说过的一件事。她说她在朋友圈发了自己的一篇文章,竟然无人问津,连个赞都没有。自来简书,她再没临幸过朋友圈了。
我想,大概是这样:你自己用文字塑造的那个你,或许与生活中的那个时时刻刻面对熟人朋友的你稍微不同,——当然这不是人格分裂。人们或已习惯了你的蓬头垢面素面朝天,你突然有一天描眉涂唇学起了文艺。而朋友由于不习惯,或者是比较吝啬自己的赞许,就像爱人羞于每天都说我爱你,——久而久之,你在朋友圈受冷落了。
所以,像我们这些身上没有明星人物身上那种令人耀眼光环的小人物,既然在朋友圈那个熟人家庭里得不到温暖,何妨卸下矜持,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里抱团取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