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合理的或不合理的都找到了最为恰当的理由,即这一切都是行为艺术。谁也不必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负责,因为它是艺术。而艺术需要个性,需要无所顾忌,需要随心所欲。”___《行为艺术》
CAP PAS CAP?
我从不认为电影《两小无猜Jeux d' enfants》的主题是爱情。这很可能是我的过度解释;但一部作品自呈 现 出来,它的解释权就归了观众,因此我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
当那个漂亮的铁盒子落在一人手中,另一个人就可以要求他(她)做任何一件荒唐的事,然后问:“CAP PAS CAP?敢不敢?”这就是苏菲和朱利安的游戏。朱利安的第一次行动,就是把校车司机骗下来,然后发动 了 车,将那一车欺负苏菲的孩子吓得半死;在学校,两个人被愤怒老师带到校长办公室,校长问两人:“你们知道什么是‘规矩’吗?”苏菲偷偷对朱利安说了一句话,把铁盒子塞到他手中,于是朱利安当着‘规矩’的面小便起来。再后来,苏菲在朱利安母亲的葬礼上唱歌、破坏姐姐的婚礼、在正式场合内衣外穿,甚至以时间和 生 命 作 为 赌注。他们的最后一次游戏,两人来到即将灌注水泥的建筑物中,相拥着,相吻着,苏菲开心地说:“再也没有什么能把我们分开了。”
说完,水泥掩埋了他们的身躯。
飘云自诩为一名行为艺术家,为了引起轰动,从二十层高的大楼上跳下来,正当几百观看者揪心不已的时候,她打开了降落伞装置,然后告诉愤怒的人群她不过是在策划一场行为艺术。公安想要拘留她几日,苦于找不到理由,局长把飘云 带到小屋子 里 关 起 来, 然后告诉她:“我也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叫 做 《送 女 画 家入狱》,请你配合。”飘云愣了一下,笑着道,“看来你理解了我的艺术。从今往后,你就会想,我今天是不是生活在别人的行为艺术里?又有谁走进了我的行为艺术?”我们都生活在一场行为艺术中,强者策划出行为艺术,弱者走进他人的行为艺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合理的或不合理的都找到了最为恰当的理由,即这一切都是行为艺术。谁也不必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负责,因为它是艺术。而艺术需要个性,需要无所顾忌,需要随心所欲。
﹀
陌生的闯入者
我一直想写一写对《两小无猜》的感受,但总觉得感受里还少了点儿什么,因此这篇《行为艺术》让我非常惊喜。它们两个就好像互为脚注,相互解释着对方。
苏菲和朱利安的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行为艺术。他们眼中没有“规矩”,没有责任,没有社会化过程赋予人的一切条条框框,只是一场游戏。约定十年不相见,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各自有了家庭,但时间一到,就毅然地抛弃了伴侣重新相爱:十年的时光、婚姻、家庭,也只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
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严肃的意 义,苏 菲 曾说,她的愿望是长大了要做“一个馅饼,是 杏 子 馅 的, 或是没馅的,暖暖的,就躺在面包房里”;人生的 怎 么走,也不过是看对方一时兴起,想出什么主意,然后走到哪里算哪里。朱利安蒙着苏菲的眼睛让她 站 在 铁 轨上,苏菲也让警车狂命地追赶朱利安,他们都曾把对方的生命视为无物;到最后,为了让爱情这虚无缥缈的东西变得永恒,他们抛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人生 是 荒 谬 的,然而谁的人生不是呢?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不也是被种种不知来自哪里的规则引导着、一步步走向不知什么地方吗?
或许,人生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荒谬的 行为艺术?飘云假装受伤,对救了她的人们说,“记住,不要相信一切你们认为值得相信的东西。”你的生活不过是被人刻意操纵的一场游戏,他先让你相信眼前所见,相信一套意义,当你深陷其中,再告诉你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意义是假的,存在亦是假的;更可怕的是,当你愤怒地质问为什么要如此戏弄于你,他还要说,这是为了艺术,而我们是无需为艺术的后果负责的。就这样,所知的意义被解构了——然后呢?再没有人为这个意义负责,世界空空荡荡。
当意义不再存在,那么,只剩下你的欲望、冲动、感官刺激是真实的。就像朱利安被追捕而疯狂飙车时,激动地热泪盈眶,他宣言般说到:
“这比什么都好,好过麻醉药、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印度大麻、迷幻剂,好过性、口交、性派对、群P,好过花生 上 的 黄油,好过卢克预言、2001年的大灾难、玛丽莲·梦露、斯特劳菲特的舞蹈,好过劳拉·克劳馥,好过吉米·亨德里克斯、阿姆斯特朗的音乐,好过圣诞老人的礼物,好过比尔·盖茨,好过帕梅拉·安德森唇边的口红,好过兰波、莫里森的迷药,好过自 由,好过生命。”
苏菲和朱利安的一生,由对方脑中偶然冒出的奇怪想法引导着;飘云的工作,就是把一个又一个人骗入自己设计的行为艺术中。
我们呢?
作者:思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