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好深情
文/齐帆齐
2018.02.18 21:38
梯田认识李彦国老师缘于苏州作家蒋坤元,看他有提及,在他文章下又看到李老师留言,我好奇关注并看了李老师部分文章。
后有过一些互动交流,知道李老师是个内心柔软,多愁善感之人,很容易流泪,一个老教师常常给人评论说感动得哭。
看得出他对一切爱得深沉,山沟里的土地、毛驴、学生、文字以及世间万物,他有一颗悲悯博爱之心。
李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话谦虚低调,细心周到,幽默风趣,老少都可以打成一片,上到70岁下到11岁。
他的文字亦如他的人真诚朴实,厚重,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鸡汤文标题党充斥的当下,这种传统文学风格尤其珍贵,看过李老师的文字后,不由感叹,高手在民间啊!
他写家乡的历史、关于梯田,关于毛驴、花椒树、核桃树等。出生皖中的我对这一切充满新鲜好奇,以致使我看完了李老师所有往期文章,知道河北邯郸有个叫王金庄的山村以及那里的人们生活状态。
李老师有篇文里这样写到:家有毛驴,就像丢在家里一个亟待抚养的小孩子,一日三餐,日日不能隔,下再大的雪,也得下了晚自习,赶回家给驴添草饮水。驴肚没饱,实在吃得多。早晨起来下了雪,路上不能骑车,须步行,时间得提前一小时。还在睡梦中的人们,都不知漫慢雪路上的第一行脚窝竟是一个老头留下的。
有篇《土地情结》里李老师这样写:
王金庄村,四面环山,十分闭塞,很多老一辈人,舍不得放弃土地,不是为生存,是对先祖的纪念,是出于梯田文化滋养下的本能和习惯。
生命,在渐渐地衰竭。我,干不动了。面对就要摞荒的我的梯田。心里像翻倒了五味瓶……
有一次,连阴雨过后,李老师见田里杂草丛生,草比苗高,星期六锄了一天,只锄了一点点,干脆夜里他戴上矿灯奋战了个通宵达旦,直至星期日连上三班。
不是说李老师现在必须要辛苦种地为生,而是他对土地有与生俱来的深深眷念,或许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李彦国老师用平淡的言语,诉说着一种浓烈的土地情怀!他代表了一代老教师固守乡土教育的精神!也是见证了中国几十年的变革,这种变革冲击着乡土教育者的情怀。
李老师17岁开始在社办高中做代课教师,他曾戏谑自己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高中教师。
直至今天,他每天依然忙碌不停歇,亦教亦耕,干苦力,喂养毛驴。
李老师是个能干的多面手,乐观且豁达。当过木工打过铁,当过工头,也当过打工仔,还种植药材,嫁接果树,编筐编篓……
更难得的是年近花甲的他,在有限的精力里还抽空在自媒体平台发表文章,用手机一笔一划的书写发布和文友互动交流,真诚且用心。
因操作不熟练有时写一篇文要到通宵,一月写出了3万多字,他乐此不疲,这是属于他辛苦劳作外的精神财富。
李老师是个与时俱进的人,葆有着长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在同龄人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难能可贵。
听闻当地学校要把他文章结集出版,作为教研材料,鼓励学生学好作文,即将要退休的李彦国老师能实现出书梦想,同是写文的我由衷地为他高兴,这是他们学校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李老师不惧年龄坚持写作的回报。
阅读和作文对于学生是越来越重要,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孩子长大一定错不了。未来很多行业加上会写,必定能更好地发展,会走得更高更远。
学习写文,先是要学习做人,而李老师人品文品皆具备。
河北是李老师的故乡,那里也有我最喜欢的著名作家雪小禅老师,可见是个出文人的风水宝地。
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有机会能去河北邯郸拜见李老师,看看那里的梯田、毛驴等等我所没见过的一切。
能和看过此书的某个学生有幸见见面,那该是怎样穿越时空的缘份。
借由此序,祝福李老师桃李满天下,你的文字将会影响更多的人,愿你的学生里可以出些许文人作家,为中国文学贡献一份力量。
齐帆齐于安庆
2018年2.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