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中文大会见闻

作者: Yanjun | 来源:发表于2014-05-14 12:24 被阅读598次

文/Yanjun

5月8日到10日,我在洛杉矶参加2014全美中文大会,大会由两个单位主办: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这个会议是美国中文教学界的一个全国性的大会,很多学校都派了老师参加。我是大理会项目的guest teacher,这次是作为presenter去分享这一年的教学成果和个人的专业成长。

大会开幕式上,各方领导人都讲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几乎都会说汉语,有的说得很好,字正腔圆。有的只秀了几句,不能判断。有的能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演讲时引经据典,不乏“大音希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类的句子,现场掌声连连。

我对其中一个演讲嘉宾Kevin Rudd印象尤其深刻。他是澳大利亚的前任总理,去年刚刚卸任,中文名字叫陆克文。那天他是唯一一个全场用双语的嘉宾,20多分钟,中英文交替,先中文,后英文,照顾所有的听众。

其中有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们家在乡下农场里,他的父母都没有上过高中,他称自己的母亲为:a student of the world. 有一天,他的妈妈拿着一份当地报纸对他说:这会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记住这一天,未来回头想一想这一天。那一天是1971年10月25日。现场,他问我们知道那天是什么日子么?没人说得上来。

那天是中国大陆政府接替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席位日子。

那时候他还是中学生,不明白妈妈的话,但是一直都记得,也引起了他对中国的兴趣。他上了大学,他的专业是中国语言和历史。他从唐诗开始学,从论语,大学,中庸开始学。他说,最初他并不明白这些古诗的意思,但是,等他完全理解的时候,中华文化已经塑造了他的人格。

后来,他去了北京,作为政府官员。

后面一位演讲者,对这个故事中母亲的总结是:

To read, to share what she read, to see the future.

这种会议的演讲有时候就和打鸡血一样的,你会从这样一些人身上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价值。你不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人,她们有无限的可能。而现场,已经有杰出的汉语学习者站在眼前,给你震撼了。虽然你也知道,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很多在美国从事汉语推广的当地人,他们多数都有在中国教英语,或者在中国学汉语的经历。那些经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看到了汉语的未来。

有时候工作久了,就觉得我在这么个小地方做啥啊,有什么意义呢。在菲律宾的时候,当地老师还觉得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在美国,有的志愿者面临其他语言老师的敌意。中文项目一旦扩大,她们的生源少了,每准就有人要失业了,等等。被这些问题困扰的时候,我们就会问自己,图啥呢?然后去参加这样的会议,又能激情澎湃一阵子。

再坚持几周吧,暑假就要来了。

附:陆克文演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949be9ddd80:@Yanjun 无疑这样的会议是成功而有价值的。
  • Yanjun:@rllwml 嗯,对我来说,一开始是纯属偶然。后来就是自己的选择了。汉办现在受争议是事实,以前我也不理解,现在慢慢理解了。我们离世界太远了,很多国家的人对我们了解得太少,没有沟通才出现了很多误解。走出去,其实是主动出击。
  • Yanjun:@衫慕你个呆头鹅 好像很多会议都这样,哈哈。
  • rllwml:从个人看,从事的哪种具体职业本身有很大的随机和偶然。而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职业和行业本身有时候又有其特殊的含义,至少在局外人看,汉办和中文走出去的项目在民间颇有争议。
    但往往,个人所赋予职业的看似微小的含义和价值,会长久和必然的超越官方和时代原本赋予的含义。
  • Yanjun:@279工程 多谢提醒,之前是民国政府。
  • 6d85242f17d9:希望能正确区分政府与国家的关系。难道在1971年10月25日前中国一直都是非法地在联合国占据了一个席位吗?
  • 叶舟: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片云,能够推动一片云往前走一步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 6949be9ddd80:"这种会议的演讲有时候就和打鸡血一样的,你会从这样一些人身上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价值。"

本文标题:全美中文大会见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y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