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03862/5c23e6c4d383b523.jpg)
殷契的母亲简狄,是帝喾的次妃。三个女人结伴去野外洗澡,看见一只玄鸟下了一个蛋,简狄拿过来吃了,然后就怀孕了,生了契。
契长大后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契当司徒,舜说:“百姓不相亲睦,家庭关系不和顺,你当司徒,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要以宽厚为本,”并把他封在商这个地方,赐他这一族姓子。
从契到汤,一直传到帝乙,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因为母亲地位低下,不能立为太子。次子叫子辛,母亲是正式帝后,所以立为太子。帝乙死后,子辛接位,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生性灵敏,耳聪目明,勇力过人,能徒手跟猛曾搏斗;智慧足够用来驳斥劝谏,口才足够用来掩饰过错。他认为所有人都不如他,自高自大,喜欢喝酒,亲近女人,尤其宠爱妲己,建造酒池肉林,让男男女女光着身子在里面相互追逐,通宵饮酒作乐。
不仅如此,他还造出残酷的炮烙之刑,对付不听话的大臣和臣民。三公中九侯有个漂亮女儿,他把她献给纣王,因为美女不肯淫乱,纣王恼火杀死了她,还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为这事和纣王争辩,也被纣杀了做成肉干。西伯侯昌听到后叹息了一声,被囚于禁在羑里,周部落用美女、奇珍异宝以及好马贿赂,姬昌被释放后,又割了土地献给纣王,纣王赋予他西方诸侯的首领,有征伐不听令者的权利。
姬昌回到国内,修德行善,收买人心,西伯不断强大,看到这种情形,微子屡次劝谏,不听,微子不忍心看着国破家亡,想一死了之,或者离国出走。微子对太师、少师说:“殷政治不清明,无法治理天下,上下不同心,君臣不齐心,国家的出路在何方?我该怎么办?”
太师、少师回答:“天降灾祸于殷,纣王不惊醒,人民亵渎神灵,没有敬畏之心,如果你的死,能使国家大治,那么死得值,如果你死了,国家仍然得不到治理,不如离去。”于是微子逃离了。
王子比干劝谏纣王,纣不听,比干听到微子逃离后说:“当臣子的,就是丢掉性命也要据理力争。”就在纣面前极力谏争。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就剖开比干的胸来看他的心。
箕子是纣的下属,纣开始制造象牙筷子时,他叹息地说:“他既然制造象牙筷子,一定会制造玉杯;造了玉杯,就一定会打算要远方的珍贵奇异之物,车马宫室爱渐奢侈华丽,沉迷于此,他就无法振作了。”箕子进谏,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去了”,箕子说:“作君王的臣仆,规劝不听就离去,这是张扬君主的过失,而自己讨人民的喜欢,我不妨心这样做啊!”看到比干被杀,他害怕了,只能披头散发,假装发疯,当了奴隶,从此隐居起来。
当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了延续殷商的祭祀,把纣的儿子封为殷君,让管叔和蔡叔辅佐,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定后,封微子在宋地,成了宋国的开国君主。
箕子被武王访求得之,请教治国之道,箕子传授了治国九种大法:一是五行,二是五事,三是八政,四是五纪,五是皇极(建立君权),六是三德,七是稽疑(考察疑惑),八是庶征(各种征兆),九是劝导用五福(五种幸福),害怕用六极(六种困厄)。封箕子地朝鲜。
殷朝三位仁人:微子、比干和箕子,三人三种理念,三种结果。微子认为死无价值,于是他出去避祸,终得善果。比干认为必须死谏,结果身死而没起作用,后人也没有留下记录。箕子尽臣职,劝谏不了,只能装疯避祸,把一腔才学贡献给识货之人,推动文明进步,自己也得到了善报。
道不同不相为谋,当你的上司、或者朋友、或者父母、或者子女不听劝,坚持自己的错误行径时,你去硬碰硬对抗,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火烧身。所以劝谏也得讲究策略,当屡劝不听时,只能任其发展,然后为他们收拾残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