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聊聊简书汇道科技经济生活
不懂内容和流量价值的作者,才认为简书只是写作工具

不懂内容和流量价值的作者,才认为简书只是写作工具

作者: 黑焰十字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02:14 被阅读1812次

这是我在简书发的第一篇内容,而我想探讨的话题正是——作为一个自媒体,为何我开始正视简书。

说起简书,我想大多数知道简书的人应该都像我的几个作者朋友一样,认为简书是一个不错的写作工具。虽然由于使用习惯的原因,我并不常常用简书写作,但简书的产品确实简洁少干扰适合写作。

这并不意外,基于我个人的观察和从业经验来看,我认为大多数人知道简书的途径主要是“推荐”。第一种是硬性的安利,来源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应用商店,或者一些媒体和大V。第二种更有说服力的推荐,就是不少写作者把他在简书上写的内容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作为读者多看几次很难不注意到页面上明晃晃的“简书”两字。被这两种方式影响到的人,不管有没有成为简书的用户,很自然地都会认为简书是一个写作工具。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简书的全部,最近我开始察觉到包括我在内,很多作者都忽视了简书在分发上的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其实不应该被忽视,对一个内容生产者来说,简书在内容分发上的价值可能还高于其作为写作工具的价值。因为写作工具容易解决,但优质的传播通道不好找,而简书可能恰好是一个还不错的传播通道。

单从流量来看,简书的的主页推荐大致能获得数万到十多万的阅读,根据兴趣划分的分类频道的推荐往往能获得数千到数万的阅读。这样的数据到底如何?应该说还可以吧,大致相当于多个类别优质微信公众号的集群,和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之类的,肯定是不在一个量级上的。虽说同样是基于兴趣的推荐,但与今日头条等基于原子词库的机器推荐模式不同,简书的推荐的逻辑是用户所选择的兴趣专题以及数量众多的专题编辑,可以说其推荐内容的质量远胜头条。

然而,我想说的并不是量,而是质。

互联网行业以前有个说法叫“1:9:90法则”,说的是一个网站大概只有1%的人贡献内容,但会有9%倍的人与之互动,另外90%的人则是单纯获取内容。这个法则大体可以认为是“二八法则”的一个变种,数字只是虚数而已,但这个法则揭示的基本现象,基本适用于各种内容驱动的互联网产品,不管是早期的bbs还是如今的今日头条。

这个法则对简书来说可能不一定完全适用。如上所述,用户对简书的认知基本上是以写作工具为主,所以简书的用户本身大多数都是内容贡献者,也就是所谓法则中1%的人群。而简书内部的读者同样也是这样的一批人为主。可以说,简书作为写作工具,将这些写作者的流量聚集了起来。一个作者在简书上写作,所影响到的人群是那些“可以影响到他人的人”或者说“具备一定媒体属性的人”。

不同于普通的网站用户,这样的人群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简书上的产品是基于兴趣点做的局部切割,这样一来作者的内容可以很精准地分发给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其次,基于相同的关注点和普遍性的写作能力,简书上的社交关系相对其他平台更为平等,更容易建立有价值的深度关系。另外,通过简书,自己的观点、认知所影响到的是“可以影响他人的人”,也就表示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更多的人。简书的用户按官方说法来看有400万,400万用户既是创作者也是传播者,二者相乘,长期的传播潜力不容小觑。

在我看来,这些正是简书作为内容分发平台的真正价值。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建立人与人之间更深度的联系,让有思想的人碰撞出更多火花,正是简书“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本意。

实际上,简书也正围绕内容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内容生态。从我的观察看来简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头部、中部和尾部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对应着简书的三个体系。

第一层次头部内容,可以说是简书体系中的顶端,实际上就是已经在简书体系内被验证为有商业价值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作者,简书会和他们签约,并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提升这些内容的价值并再次分发,例如纸质书、电子书、在线课程等。事实上这些并不能囊括全部的模式,不同门类的作者可以有不同的变现逻辑,比如小说影视类的可以着重于虚拟IP的打造,而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进行面对面培训的尝试。对拥有较强写作能力的人来说,简书未来进一步的商业化也是这些作者的红利机遇。

第二层次是中部内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主题和数量上可能不足以对其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这些内容主要在简书的内部收录、分发、流转,以实用性的内容为基础驱动用户之间的交流,并形成社群。正如上面所说,高质量的社交关系可以给作者带来很多隐形的价值和机会。目前简书的体系内已经形成不少这样的社群,比如程序员社群、产品经理社群等。

第三层次是尾部内容,这些内容整体来说成熟度还不是特别高,或者内容过于个人化。对于这些内容的作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在意自己写的内容有多少人看到或者带来多少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写作的爱好和自身的满足感。这些用户对简书的粘性往往来自于其作为工具的易用性和便捷性,轻松地完成写作,并把内容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让所有人都有一个统一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三个层次其实才是简书的“1:9:90法则”。简书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升级通道,作者随着其自身内容水准的提升,对简书会沿着工具、社交、商业体认知路径发展。如果只是将简书视作一个写作工具,那可能是因为段位还没有到下一个层次吧。

-------------------------------------------------------------

相关文章

  • 不懂内容和流量价值的作者,才认为简书只是写作工具

    这是我在简书发的第一篇内容,而我想探讨的话题正是——作为一个自媒体,为何我开始正视简书。 说起简书,我想大多数知道...

  • 简书真“好玩”

    恰好刚刚看到一篇题目为“不懂内容和流量的作者,才认为简书只是写作工具”的文章,瞬间感觉被戳中要害。今天是使用简书写...

  • 请不要老是发些对联

    搞不懂,简书为什么充斥这些内容,毫无价值

  • 简书动态点文,素材内容集中营。简洁创意鲜明对比

    1、简书平台写作,写文发文内容,文字文章创作,文化信息消息,简友作者写手=个人主页写文╋简书动态点赞他人文,谁认为...

  • 是《简书》平台小,还是你文笔不够好?

    初遇《简书》是看了某篇推文中,作者提到的写作平台。于是自认为擅长写作的我便立马不惜用流量下载,注册登录似乎一切看起...

  • 记2021年我的第一枚徽章——简书创作者

    【简书创作者】是简书社区为鼓励优质原创内容产生而设置的一枚微章,代表了简书对写作者创作内容的肯定和鼓励。 我在20...

  • 我是不做的

    我和他说罗老师书里写了:“写作能谋取利益只是它的附属价值,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成为作者谋取名利的工具,那么写作也...

  • 简书神转折活动复盘

    简书作为一个内容创造工具,是一个将写作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网络产品,集结优秀的写作者和文字爱好者。简书一直以来都是一...

  • 运营整体内容

    整合所有学习的内容,提炼高价值的模型和场景 确定目标和有效流量 做用户分析 快速测试 精准内容 文案 写作 渠道...

  • 如何与员工相处

    简书的产品经理真的是垃圾,做为一个写作平台大部分用户应该都不是内容工作者,使用简书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在线写作...

网友评论

  • 琢爱舟:根据我的分析,真正认真写作的那部分人只占简书总用户的千分之四左右,400万用户并不是创作者和读者的总和,我觉得顶多就是有多少人下载过简书或者注册过简书账号而已。这里的确有流量,但如果作者自己不自带人脉,想签约的概率几乎跟中彩票一样。
  • 米果妈:三篇文章上首页了也就上百的阅读量,还是要看感兴趣的群体,简书上估计做财务的人比较少。
  • 9a9e5ab9a75b:所以1:9:90的那个1就很尴尬了:sweat_smile:
  • tanpengsccd:简书我认为社交做的很不错了,界面简洁,内容突出。但是写作我认为还是不太方便。PC 和 MAC 的客户端 才比较完美。这样 写作 分享 交流 聚合成一体了。现在有道云 做笔记写心得,但是要分享管理 到简书就显得麻烦了,也就不想搞了
  • maro冰山:大部分观点认同
  • 代代daisy:没上过主页的人路过……
    我喜欢看简书,或者喜欢留在简书,写写,还有一个原因是简书里有很多潜伏着的大神儿:blush:
  • 阿菲feifei:行家的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是信了,😂
  • 苏羽Loner:主页推荐大多数是几百。你还太年轻。🌚🌚
    黑焰十字:@苏羽Loner 我写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家写东西的时候还是要抱着美好的愿望,万一成了呢- -
    苏羽Loner:@苏羽Loner 我知道啊。只是他说句大都上万上十万是太年轻了哈哈。
    黑焰十字:but 也有多的啦
  • ba41f4e9b553:看不懂你到底要说什么
  • 逆向行为:中部怎么靠社群,没有人靠什么社群,最后策略不对
    黑焰十字:你可以理解为是社交过渡吧
  • 意小外:简单的写字……挺好的
  • 肾毒:以文会友的类熟人社交网络。 这也是我不怎么更新的原因。 有些功利了。不过不功利的话,它也存活不了。

本文标题:不懂内容和流量价值的作者,才认为简书只是写作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dh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