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三)

作者: 蒲攀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6:54 被阅读84次

一、“无”的维度

王弼援道入儒,直指万物的本原。他提出了“名教”之本在于“无为”的论断,以此来超越伦理政治的理论困境,崇“本以息末”就是无为思想的现实之用。

现象的纷乱,怎么统领?它们的背后有规律吗?王弼也说“崇仁义,愈致斯伪。”巧愈思精,伪愈多变,攻之弥甚,避之弥勤。对于“仁义”“忠孝”“刑罚”这些“名教”现象,什么是其最根本的东西?怎样才能避免“乡愿”的发生?王弼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秦道家所提倡的“无为”。王弼深刻地认识到:“无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从对人伦规范中抽象出来的“无”,进而上升到本体的高度,成了他的玄学本体论的基础,并构建了“无”为核心的本体论体系。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三)

二、“无”和“道”

王弼认为“道”即自然,他说:“道同自然。”今“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也。”“道”是自然而然的,“道”是自然的表现形式,自然是“道”的规定和内容,“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两者都以“无”为本。

王弼认为“无”即自然,即“道”,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由此,天下之物(现象)不是本根,最根本的是“无”,它是自在自为、独自完满的。具体存在的东西之所以成为它存在的那个样子,是因为由“无”作为它的本体;如果要实现完满的自身,必须反身而求,归于最本原的东西“无又这里所讲的“无”就是“道”,只不过在概念上更抽象了,它实际上就是世界的本原。它不可触摸,不可言说。“有”有其规定性和局限性,故不能成为万物共同存在的依据,万物的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但王弼所谓的“无”并不是空无,而是世界万物的无形无象的本体。“欲言无耶?而万物有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正是这个没有规定性“无”才决定了各种规定性的“有”的存在和发展。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三)

三、“一”和“多”关系

“一”和“多”就是指一般和个别,也就是本质与现象,关于”一”“多”关系,王弼认为应该以“寡”御“多”,“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气现象之后必有其本质。以“一”统“多”来论证“无”的终极性,确立了“一”的本体地位。

“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少者多之所贵,寡者众之所宗。”万物多种多祥,纷繁错杂,如何呈现自然而然的状态,必一须个有在数量上比少的本原“至寡”来调节它们,世界才能井然有序。“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 一”就是“无”,用“ 一”来统”众”, 就是用“无”来统“万有”。“多”就是“众”,是指现实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王弼主张“崇本息末”。他认为只靠名言、现象来把握无限整体一一-本质,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限整体的本身是从有限部分抽象出来的,是对现象的超越为前提的。若仅局限在具象中,它便会从理性的层面跌入现象的泥潭,从而失去其抽象和超越的本质。要把握宇宙大全,就不能执著千有限之分,而应以超越为前提。如果拘泥于耳目感知与名言概念,思考就只会落入表象的层次,而达不到抽象的程度,以至“道”没而不现。

四、动和静

“动返本于静”表明: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静是绝对的,动是相对的。王弼论证到:“有”即动,是运动变化的,因而不能永恒地存在。“无”是静,它是无形无象的,不动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是绝对的,是万物的根本的状 态。就一般来讲,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但从个别来讲,运动是有限的。他说:“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变化对于“静”来是相对的,不变才是绝对的。物质的运动变化终归要复归于静止。在静止中求的动的本体,体会动中之静的大观,这就叫做反本。

王弼过“有”和“无”、“一”与“多”、“本”和“末”、“动”和“静”等概念的分析,建立了他的本体论体系。

相关文章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三)

    一、“无”的维度 王弼援道入儒,直指万物的本原。他提出了“名教”之本在于“无为”的论断,以此来超越伦理政治的理论困...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四)

    一、“得意妄言”的本体认识论 《老子》第一章曾开宗明义地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就是明白地告诉...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六)

    一、裴颜的“崇有”论 裴颜,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绛县人,西晋时期哲学家。在裴颜生活的时代,玄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二)

    一、汉魏本体学说的发展 秦汉哲学构建了以“五行”、“天人感应论”之“天命论”为本体的学说,呼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学...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五)

    一、嵇康的本体探索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今安徽滩溪人,魏晋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嵇康不仅懂得弹奏古琴,也...

  • 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其一)

    一、魏晋以前的本体思想概略 先秦以前哲学中的本体论,关注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自然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

  •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 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掌权,即以法治天下。他在用人上提出唯才是举,这种只问才能不问德行的思想,...

  • 玄 学

    玄——魏晋的时代精神,玄学不是迷信!带你探索真正的魏晋玄学文化! 说到玄学,有些人立马就会想到什么阴阳秘术,什么奇...

  • 134讲听课笔记

    134.玄学先驱:骄傲的夏侯玄和自恋的何晏 主讲:姜鹏 魏晋玄学,这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情。魏晋玄学...

  • 《中国哲学十九讲》第11—12讲梳理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1、魏晋玄学之背景 (1)清议→清谈(内容、方式、姿态) (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魏晋玄学的断想(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ok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