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学习《正能量大讲堂》读书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18:20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分《灵枢(shū)》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黄帝的《难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的《神农本草经》。

今天来聊一聊其中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应象”两个字,其中“应”是对应的意思,“象”是现象的意思;“大论”就是重点谈论的意思。

这一篇也就是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的所有现象,和人体生命形象一一对应:

1.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阴味出下窍;味属于”阴“,从下窍排出;阴性食物往往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苦味的食物属寒凉食物,属“阴”,如苦瓜,苦菊等。

阳气出上窍:气属于”阳“,从上窍发泄;温热食物为“阳”,常常有驱寒通络的作用。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道属于“阴,其中味道浓厚的是“阴中之阴”,味道淡薄的是“阴中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本身属于“阳”,其中“气厚”的属于“阳中之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

2.味厚则泄,薄(bó)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在这里,首先将食物分出“气”和“味”,又各自分出“厚”和“薄”。

味厚则泄,薄则通:味厚的有下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作用。

气薄则发泄:“气薄”的食物,有向外发散的作用。

厚则发热:“气厚”的食物,有助阳发热的作用;比如"肉桂"是大热的药,可以使人发热。

3.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这里的“壮火”,“少火”是对食物的属性而言;“壮火”就是大火,“大热”会使人的正气消耗,用的太过使人的正气衰退;“少火”就是“温火”,如果温性则使人的正气强壮,如人参是温性的,可以滋养人的正气。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大热”会消耗正气,这里的第一个“食”是消耗的意思;正气有赖于“少火”的滋养,这里的第二个“食”是滋养的意思。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所以,“大热”会消耗正气,“少火”可以滋养“正气”。

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气味之中,辛辣和甘甜具有发散功能,属于“阳”。

甘味食物是入脾的,脾居中央,是从中央向四方发散;有滋补作用,滋养其他四个脏器,进而滋养全身;这也是一种发散,因此也属于“阳”。

酸苦涌泄为阴:酸苦具有通泄功能,属于“阴”;酸味和苦味的药物有催吐和泻下的作用;“催吐”就是把浓痰,积食,不消化的食物吐出来;“泄”是指通过大便,小便排泄掉。

人的体质也分“阴阳”,阳性体质也就是“偏热体质”要多吃一些寒凉食物;阴性体质也就是“偏寒体质”要多吃一些偏温热的食物,这样就能够使得阴阳平衡了。

“阴阳应象大论”告诉我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相感应,相通应。

天地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所有现象都是相互对应,相互感应的。

相关文章

  • 火与气

    少火、壮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明...

  • 浅谈“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在艾灸中的运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是指药物饮食...

  • 壮火食气的中医解读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中医解读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分《灵枢(shū)》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黄...

  • 壮火与少火

    《内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人与万物都是阴阳对生的客...

  • 壮火食气 少火生气

    20190306 20:37课程笔记分享: 壮火 非常消耗体内的元气 壮火就是不平衡的火 外面很强 里面很弱 比如...

  • 一、四气五味

    相关经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

  • 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所想慢性疾病的治疗

    黄帝内经里面说了: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有个病人,一直是阳虚体质,最近做了火疗,出了很多汗后,晚上起夜小便很臭,问...

  • 何谓 “七损八益”?

    ————《皇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2 关于 “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

  • 读书笔记丨“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文/邹孟城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sg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