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凌波横塘
卡耐基金言:
1、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给他想要的东西;
2、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小火花会燃起友谊的火焰;
3、爱默生说:“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这是第二段的主题思想,相比第一个标题,看起来要通俗易懂很多。先来看第一点,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有一个朋友,是搞市场的,他到处接单,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而我,与他正好相反,喜欢独处,朋友甚少,一遇到陌生人就心跳加速,有一天,他饶有兴趣地跟我说,其实,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知道他想要什么?商人嘛,最直接,要的就是钱,只是钱多钱少的区别;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他的兴趣爱好,这点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基础;以上两个条件全满足之后,大部分时间,你还要最快速地提升自我,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同类,只有这样,一笔生意谈起来就会顺风顺水……
本书中,引用了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点:性冲动和渴望伟大。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性冲动自不必深入,这是一种本能需求;渴望伟大的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上面提到的用赚钱的多少来衡量自我价值,而达到渴望伟大的目的,这是完全正确的;还有更深层次地探究:得到金钱后,希望拥有怎样的个人状态?我觉得是“尊重”二字:比如,有钱,去买最贵重的衣服和包包,势利眼的营业员都是低头哈腰,不愿其烦地为你服务,表面上的尊重绝对让自我感受到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没错,找感觉!找自我存在感!比如,有钱,你说一句话的分量,就可以抵人家千言万语,权威性,没错,被人拥护,归根接底,寻找认同感,还是自我存在感的具体体现!
像书中讲的,有一天,有人在背后喊你的名字,你突然觉得很开心,因为人家记住了你,在茫茫人海中,他记住了你,虽然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是,却因为别人的用心相处,给了你感受自我重要性的体验,所以,你们的具体拉近了。
公司最近来了一个高层,他的战略中就充分体现了一条:所有跟他接触的人,尽量不直呼其名,让人倍感亲切,觉得有继续交流下去的可能,从而愿意尽可能地服从安排。
你的人格决定了你需要怎样的“重要性”:有人乐善好施,通过这种途径,别人感恩戴德,那么,专属于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有人辛勤劳作,渴望报酬,当付出与收获相当的时候,专属于他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了……所以,每个人生存的环境和从小的教育不同,造成各自的需求不同,从而对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与人相处,是需要通过接触去了解,去深究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别人需要的。
第二点,其实我也深有感触,很多人都会说,我没有朋友,没有真正的朋友,那么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句话:你是否为此做过努力?还是一直在等待那个朋友的从天而降?
第三点,爱默生说的依据应该就是《论语》里孔老夫子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你与人相处,总能找到别人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的话,转成自己的东西,那么,你的相处方式就成功了,还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是觉得,只要你善用学习,那么“近朱者就一定赤,而近墨者却未必黑”!这个观点,其实与孔子的观点是不违背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