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评文心得

作者: 五五寻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4-25 22:58 被阅读0次

风风火火的一天过去,终于能静下来做自己的事儿了。坐在台灯下,赶紧把镜头切换到上周六晚上的评文现场,回味魏老师给我点评的《老王的余温》。

首先,按照群主公告,我把《老王的余温》以及创作该文章的意图分享在简友群,满怀激情,期待着魏老师及其他简友的阅评。

来了,魏老师先是把之前书香评文团两名评委的评语作了分享,魏老师的言语里,没有明确的认可,但也没有明显的否定,我还侥幸以为文章“病”的不会太厉害,至多是常见的小毛病,应该不会是塌方式的大病。

殊不知,无知者无畏。其实,问题远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不,最显眼的头脸——标题,就有问题。魏老师给出的点评是,《老王的余温》这个标题有局限性,很狭小,束缚着作者的创作思维,是很不好的设计,即是“作茧自缚”。

老师给出修改,应把《老王的余温》改成《老王》。果然,“老王”的指向性明显开阔丰富,思路一下打开,关于老王,可以写好多东西,远比只写“老王的余温”容易的多。

接着,魏老师如同一名老中医,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对整篇文章的“身子骨”展开诊断救治。先看魏老师怎么“望”的:

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必须弄清楚且必须下功夫使之立起来。老王的所作所为给读者带来哪些感受,则不是作者所能决定的。文学作品,形象大于思想,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啥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多作者都有一个通病,图解概念,主题先行。

很显然,魏老师对文章中“老王”这个人物形象表示出不解和迷茫,也就是说,“包袱”挂不到相应的“钉子”上,令人费解。

造成人物形象不立的主要根源不是文章中人物本身,而是我自己缺乏观察和思考,即对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及爱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故事发生的环境,缺乏深入了解和考查,只是想当然地为其作标签,以“我想…”“我以为…”等的思维来写人物,导致真的真不了,假的更假。引用魏老师的原话就是:

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人物一经设定,作者就必须尊重人物,不能随意决定他的行为。关键是文章里人物性格的设定,必须有利于推进情节,有利于为后续的矛盾做铺垫(给一个合理的前因)

其次,魏老师所“闻”“问”到的是,文章一会说东,一会儿说西,主次不分,主要的听不出来门头角道,次要的啰嗦了不少,造成既拖住了情节的推进,又分散了文章主题的思想,最终导致“辛辛苦苦转了向”的结果。

点评:刚刚写了几句老王,马上又写到一边去了。女儿的成长看不出与老王有什么关系,写女儿既不能推动情节 ,又无助于塑造父亲的形象。
不太清楚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故事,就是说为什么要绕一个大圈子。读罢这一章,我比较困惑:说好的“余温”呢?莫非就是给老伴做饭?如果说篇首的提示是中国式养老的困境,这一章反而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了。从结构上讲,谓之松散,未能紧扣上文,解开十年前老王为何离去,如今去而复返的疑问。

魏老师的“什么”和“为什么”,问的醍醐灌顶。是的,女儿的成长与老王的余温没有半毛钱关系,女儿成人以前,老王在部队工作,充其量不会与女儿有过多的交集,更不可能关联到父亲的余温。这段插曲,除了多余,还拖主题的后腿。

至于写给老伴做饭这段,实属弄巧成拙。设定伺候老伴这个环节,本意是用来表达老王利用闲暇时间发挥余热,先温暖老伴、再为女儿家做保姆,共同表达“余温”的主题,却因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逻辑也不清,进而适得其反。

最后,魏老师“切”中每一个病灶,步步为营,一个一个给出“病理”分析,有的干脆直接替我改头换面,授我以鱼,有的授我于渔。

总之,魏老师以“医者仁心”的品格,对我的《老王的余温》这篇文章给予两个小时的、仔细、全面、中肯的评阅,给出了示范修改和建设性的创作指导,真正体会到一名70岁长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

基于我的表达水平欠缺,难以把整个评文心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分享出来,再一次节选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段,从中体会魏老师在文学创作中的功底,感受到一名资深创作者做足了行文功课。

假定这样设计:老王在部队当过团长,脾气暴,嗓门大,说话直杠杠的,还带着命令的口气,十足的首长派头,自己知道这毛病不对,却改不掉。于是得了个外号:“王首长”。是不是合理一些。正因为如此,首长当惯了,老婆和女儿倒是无所谓,亲家和女婿却不认,团长有啥了不起的,我们又不是你的兵!就拿炒菜来说吧,有回弄咸了,亲家母嘀咕了一句:怎样放这么多盐。王团长一听就炸了,两眼一瞪:咋啦,不就是咸了点吗,爱吃不吃!女儿赶紧劝,越劝越上火,心想:老子当团长那会儿,啥时候炒过菜?啥时候像个勤务兵似的侍候这个侍候那个!现在我都成保姆了,你们还嫌这嫌那。——这样的团长,会不会更真实一些?

“划重点,动笔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对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故事发生的环境等等,必了然于胸。”魏老师不但亲自给出创作的忠告,而且还引用了著名作家任晓雯的话:

“很多场景是没经历过的,我必须通过查考细节,把场景在头脑里还原出来。渐渐的,好像能看见画面了,又闻到气味,听到声音,感受到擦碰的触感。这种时候,我才会动笔开始写。”

俗话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魏老师近三个小时的文章点评,所收获的,胜过自己摸爬滚打三年的笔耕领悟。

评文感悟虽迟到,但不会缺席,感谢魏老师及所有参与评文活动的简友,“三人行,必有我师”,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 迟到的文

    这迟到的文,发布的此刻,在傍晚的时候就已经想发表了,拖到现在。今天晚上,也算是同事,邀请我去金陵大饭店吃饭,我没有...

  • 《迟到》读书心得

    读了迟到这个故事,我回忆起了小时候自己迟到。文中通过迟到这件童年小事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 我们都可以温暖一个陌生人

    前不久,看到一个视频: 外卖小哥因为送外卖迟到,急得在电梯里哭了,因为一旦迟到,他们面对的就可能是差评,差评意味着...

  • 2019年1月9日 周三

    这一天,下午,师妹去参加评师评课的活动。迟到了。 迟到了的师妹,给李老师道歉。 (就在这一刻,2019年1月11日...

  • 22/70 我们都可以温暖一个陌生人

    外卖小哥因为送外卖迟到,急的在电梯里哭了,因为一旦迟到,他们面对的就可能是差评,差评意味着扣钱,然后接下来好几单,...

  • 迟到的鸡汤文

    本来想青年节写点话,结果不小心拖过了儿童节。 前段时间听说高中卡了今年sm2的名额,不让成绩好的参加笔试。想起当初...

  • 五月评文总结

    这个月的评文工作总结如下: 5.1号《誓不远离》; 5.10号留评《童年的夏夜》评文收进理事会评文团;留评《班主任...

  • 评文

    1. Do.118-郭芳-上海:我的童年阴影 “有了化粪为肥的能量,阴影也能变成珍珠”很感动,笔者对于童年阴影的回...

  • 评文

    我是非常鄙视轻生这种举动的,但是人都有三昏七迷的时候,鄙视归鄙视,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罢了。同情还是有的,我希望他们能...

  • 文评

    这诗里的【病】,不是凡俗的病,而是超然于世风而下的一种时髦病。不知道谁开药方啊,谁以心,用血,来勇敢爱,直至苍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迟到的评文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f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