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粮仓”这两个字,我马上想到了“满囤”,“囤”是农民用来储存粮食的器物,通常用竹篾、荆条等编成或用锡箔等围成,说文解字通“嫱”。
电视连续剧《走西口》里有个人物叫梁满囤,大概他的父母期盼粮仓满囤,全家人不用挨饿吧!可以说他的父母是有梦想、有远见的人,所以在别人家缺少粮食,无奈只能把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的时候,梁满囤小小年纪,却能得一美丽媳妇,日日照料自己。他家有粮吃,一是因了他的这个名字,更是因了父母日日在田间辛苦劳作,才换来了粮仓满囤的富足日子。可以说“有梦想,就能实现”,因为“天道酬勤”!
昨天由于比较忙,我的日更文差点断更,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篇拙文,早晨又做了一些修改,也算是比较有“灵魂”的短文吧。上学时,老师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只要有“神”在,就是耐读的文章,但是文笔还是欠斟酌,篇幅有些短。所以我反思了自己的情况,什么事情“宜早不宜迟”,才不至于太仓促,影响文章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粮仓”精神!
每天清晨打开简书,总能看到蒋坤元老师的日更文,通常有两篇,一篇散文,一篇小说连载,为老师的写作精神点赞。蒋坤元老师说,目前我只在自媒体、简书、美篇和百家号发表文章,每天在简书日更,不是日更一篇,而是日更两篇,都是取自我的“粮仓”,每天我会写三篇或者四篇或者五篇,充实到“粮仓”里,这样我的“粮仓”里的粮就取之不尽了。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蒋坤元老师是一位已经出版40本书的成功企业家,仍然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写文,换作一些人,大可以躺在这些功劳簿上睡觉了,蒋坤元老师还是日日勤勉,笔耕不辍。齐帆齐老师这样评价蒋老师:“一个人一天早起很正常,一个月也容易做到,但是持续数十年如一日,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蒋坤元老师之所以能够做到“粮仓”满囤,是因为有一种精神在牵引着,有梦想的力量在召唤着。蒋老师说“写着写着就写长篇小说了”,蒋老师一开始大多是写散文随笔,这两年他改变方向,以写一些小说为主,一个“写”字,是持续不断的坚持,是一个个梦想的践行。蒋坤元老师希望能写一部乡土的小说,反映阳澄湖这些年的变化发展史,并希望能改编成电视剧,这是蒋老师的大梦,更是他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有梦想牵引的脚步是坚定有力的,有“粮仓”满囤的作者,脚步更稳健扎实。
蒋坤元老师在今天的日更文《人生的旋律》中又挥毫书写了自己的梦想,“我知道,生命的内容是行走的日子,那么我们活着不行走不创造不努力又怎么行呢?所以我不敢老,准备再一次青春出发!”蒋老师之所以能够“粮仓”满囤,是因为他日日在行走,在创造,在努力,所以才能做到取之不尽!蒋老师准备再一次青春出发,颗粒无仓的小白如我,只能紧紧追随蒋老师,一路向前,不敢懈怠!蒋坤元老师勤勉、执着的“粮仓”精神,如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