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温泉小学何慧
第11篇共读文章提到一个有趣的图示,来自皮亚杰的认知历程理论。老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制造差异,让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通过小组讨论,产生思维碰撞,进行调适。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最近都在进行期末考复习。我在批改学生试卷的时候,发现有一道填空题,学生的回答错得离谱,而且不止一两个。题目问写小城庭院从哪些方面写,参考答案是“桉树和凤凰树”,但不少学生回答“庭院、公园、街道”。我怀疑学生在审题时对题目中的主语判断有误,认为考的是从“小城”的哪些方面写。我拍了两种答案,发送到白板上,让学生用反馈器选择。果不其然,选错的比例还挺高。让选错的学生说了理由,验证了我的猜测,问题出在学生认为此题考的是“小城”而忽略了“庭院”。再深究原因,学生不确定句子的主语是谁,觉得谁在前面谁就是主语。然而实际上,“小城”修饰“庭院”,应为“小城的庭院”。我把“的”字加入,让学生再判断,句子中的主语是谁,又选了一次。这次多数学生判断出“庭院”是主语了。请变更选项的学生作答,大家马上就明白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知道接下来要补上句子结构的缺漏。随后定了后面复习内容,把缩句和扩句提前复习。让学生读不同类型的句子,判断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进行审题训练。
以上是自己在回家路上的构思,写到这里,又有了新的想法。应该要提炼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审题,怎么确定填空题主要考的对象是谁。而后再拓展补充同类题型的审题训练,进行加强训练。这样比纯粹的做题讲题更有针对性。
共读11《创造学习的新状态》学习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