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春日更念祖,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不知不觉的即将过去了,我们是还沉浸在这过节的氛围中。
在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坐“先人”(黄纸包一沓冥票,在黄纸上写东西就变成了祖先的神位。)大年三十晚上,在门口烧香点蜡,放鞭炮,即将先人迎接进来!然后要在桌子上摆上水果、茶油饼、当然还得给先人另外做一碗五颜六色的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吃饭总是要先给先人供奉一碗,然后才能吃。要是有亲戚来自己家,得陪着亲戚给先人烧香,磕头。
过年少不了走亲访友,在家乡的习俗里,不管走到谁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烧香叩头,这是给先人的。其次还要给年龄大的人叩头。就在这一叩一拜中,中国人的传承与孝道便体现出来。
家乡还有一个习俗,过年的时候,只要是村里和亲戚家谁家去世了人,只要是没有过三年。在初一到初三之间,都要包一包纸,去他们家里,烧香叩头,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一家也不能落下。
到了初三,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便是要送先人的时候了。将坐在桌子上的先人一包一包的取下来。拿上香、蜡、冥票、酒、茶、鞭炮。当然还得拿上一些柴草,每一家的人都得去祖先的坟前,将这些纸烧掉,也就是将先人送走了。就是这几包纸,却表达着对逝者的怀念。
这就是对祖先的怀念。说的更大些,就是祖先崇拜。在中国历史上,祖先崇拜成为各族人民生活中一种强烈信仰,也是宗族结合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社会制度的理性论证,也是它的理理论表现。读了冯春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了解了中国祖先崇拜的发展: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一族人,他们追溯首先在这里定居的祖先。祖先成为家族共同的象征。所以中国人对祖先的怀念、崇拜一直传承了下来,祭祀活动也不曾停下来。
常于春日更念祖,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永不可丢弃这种传统。记住祖先,记住历史,记住过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