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的《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也算是管理类书籍的一朵奇葩了。先在企业火,后再个人成长领域火,火的都红了,红的都紫了,紫的都黑了。大家张口闭口也都是积极主动,要事第一……。太多的人都谈,谈的都烂了,“众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口头的表达太多了,也就没有几个人去深究他的原理,他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了。最近听了易仁永澄老师的课程,有些收获,简单谈一下。
目的确定
每次分享之前先确定要达到的目标,易仁永澄老师的这个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事情往往不是准备的不充分,或者说其他的问题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目的,当自己的知道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就可以更好的调用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关注度。让自己的更好的去深入进去。
分身术的概念就不再赘述了,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学会在外部看正在思考的和处于事情之内的自己。这个理念,不只是一位老师提到过,鬼脚七的《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冬吴相对论中的N期分享,还有《少有人走的路》……当你知道了自己的处于的角度和角色的位置,那么反而能够跳出这个执拗的小圈,让自己做到更清晰的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做的事情。正所谓,旁观者清。让自己变成某一角度的旁观者。
其中提到了三个错误的习惯:
1.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2.用强硬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软弱
3.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就认为人生都失败。
TMBRT甜面包热汤理论
老师分享了“人类行为本质模型”的简化版,“甜面包热烫模型”讲述了人的行为模式的形成,和自己的在首次行为后的各种刺激而引发的一系列突变。这个“触发器”,类似于我们在《影响力》中看到的“锚”的概念,或者说那个点燃鞭炮的引线,导火索。正向激励也好,负向激励也罢,我们经常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堆叠形成坚固的思维定式。从而一拖再多,一点就着。(详细了解可以查一下约翰·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
核心观点既然刺激来了,就应该应对。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个思维限定圈的话,也就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有做更多选择的权利——《高能效人士七个习惯》。就像易仁永澄老师说的,一件事情一定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案,积极地需求这更多的一个思维方案,也是我们要做的。好的做法是,学会在另外的角度看自己。先知道自己的在生气,再去需求更多方式去让自己的不生气。就像《冬吴相对论》中吴伯凡老师说的,想不让自己哭出来,对着镜子哭就好了。
积极主动(Proactive)积极主动的四个层面:意愿/资源/选择权/自我决定。四个层面层层推进的,越是往后,越不好达到。我们参加各种成长活动,各种早起团,各种读书会,都只是意愿上想去做。但后面渐渐的就沦为了活动的奴隶,自己得到的成长确实少之又少。因为我们沉浸的只是打卡,只是活动,而不是让自己的得到成长。“本”是小树才刚刚长芽,“末”是大树已经开始分叉,不要本末倒置才是王道。人生是自己的,那么决定的也应该是自己,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