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23216/d2f8e1a470ca0abb.jpg)
文/艾冰台
“家里冰箱都没菜了,要买什么菜?”
“楼下小摊都关了,哪里去买菜?”
“吾尼有自留地,不用为吃菜发愁……”
……
住在乡下的好处除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听不见周遭的喧闹,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四季轮换。尤其是现在,桃红柳绿,小河里流水潺潺。
老家还有几垄自留地,平日里都是母亲在打理。虽然最近村里也被封,可绿叶菜之类不用发愁,要吃了去菜地里摘几棵青菜,挖几根香莴笋,剪几畦韭菜……农村的优势立马体现。
吃着菜,可不能忘记这菜是哪里来的?农村里的很多农活年轻人早就不会,只知道自家菜地里种的菜比外面买的好吃,却不知道种菜的辛苦。家里角落里的很多农具早就派不上用场……
或许孩子已经分不清那是铁搭,哪是锄头,那是镰刀,那是铁锹,以及秋日里用来脱离稻子的木枷……对于孩子们而言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这些农具或许在教科书里见到过,看到实际虽还能感到好奇,却不会有想动手的冲动。
学校里和土地感情最深的应该是农生学院的学生吧,偶尔去实验农场,或许有机会会用铁搭坌地,但那只是摆摆样子。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挥着铁搭坌地一上午那是不可能,即使愿意,估计到了第二天胳膊就会抬不起来。其实对于这种耕地的活也没必要用铁搭了,有拖拉机代劳就可以,尤其是成片的大田。
只有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机械工具没法展开,这些经历了上千年的工具还在发挥余热。无论是铁搭,还是锄头……
或许这里对于这些农具还是稍作解释或者科普一下。铁搭,头部是铁器,长的有点像猪八戒的钉耙,但是耙子一般不会那么锋利,而且那个齿成圆柱体。而铁搭是扁平状,像一把把小铲子,平行分布在前面,上留有一个圆形的窟窿,那是装把手用的。因为不是铁块一个,铲子之间有空隙,所以坌地时翻起泥土可以省力一些。同时把铁搭翻过来,用来敲碎大的土块。
至于锄头,顾名思义是用来除草用的。古诗里所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或者还有五柳先生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来陶老先生,对于种庄稼也不是好手,否则连种个豆子还草盛豆苗稀,除草的活做的不地道。种豆子可是不用施肥的啊,真有点“百无一用是书生。”
至于镰刀,应该是在收获的季节用的,割麦子、割油菜、收稻子……都离不开镰刀。一般都是右手镰刀,左手把着你要割的农作物。顺着农作物的方向,根据自己手的大小,把成熟的庄稼一把把或者一捆捆的割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那是最辛苦的……麦子和稻子在收割时都长得挺高,人们弯着腰弓着背地一边割一边往前。你不可能每割一把就站起来歇歇吧,否则一垄地也不知道要割到猴年马月。
割完了稻子麦子,如果没有脱粒机,那就需要另一个农具登场。那就是木枷,这不是那种审犯人用的刑具。它也有一个很长的木柄或者竹竿,头上有一孔洞,里面横过来一根枝杈,上面并排竖着几根竹条,用牛皮筋绑在一起。随着你挥动长杆或木柄,这个“枷”就会旋转,让它旋转到平面时打击地面上的稻子或麦子。随着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可以把麦子和稻子脱粒。这可是个体力活,不过对于农民来说这也是丰收时刻,这是一年收获的最后一步。
儿时的童谣也有与这个有关,
噼里啪、噼里啪,
农家开始打小麦,
娘舅讨了新舅妈……
现在像这样的木枷、铁锹(挖沟渠用的)已经大多用不上,很多都已经在农家绝迹,小孩子们只有在乡村博物馆等地方才能见到,除了好奇其他就没剩下了。社会在进步,再发展,那些曾经用了几千年的,对社会经济起过作用的农具们,也是该进入博物馆了……
2022.2.23
还是不能出小区,虽然有了出入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