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与屈原对话

作者: 绛心 | 来源:发表于2016-06-01 23:28 被阅读2232次

月光暗淡,子夜无风,我在一片芦苇中见到了屈原。走进五月,走进那遥远而古老的汩罗江畔。屈原从历史典册的黑瞳中走来,我看到他彷徨行吟的身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悠扬的吟诵由远而近,在耳畔回旋。我寻声而去,诗人徘徊在汨罗江岸上,那里芦花如雪,他一袭青衫,峨冠高耸,身佩芷兰,腰挂长剑,立于江边,回望大地,一片苍茫。他以一种悲壮,把离歌唱成绝响。

他的诗赋,他的精神,他的情怀,他的气节,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从泛黄的书页中撒满了大地。即使月光暗淡的夜晚,一眼我认出了,他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

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没有一条河流相伴那是寂寞的。水是永恒的,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我怀着对他的敬慕与好奇,走到他的身旁。

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目远眺,仰天长啸。

我问:“您为何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我又问:“凡是聪明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趋利避害。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您为何不随波逐流呢?”

屈原答:“我宁可跳进清澈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岂能让自己的节操污染呢?”

屈原面色凝重,行吟泽畔,“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我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呐喊,他陶醉着,为一种气节,为一种信仰而沉迷。

我说:“后人仰慕您的傲骨和操守,感动于您舍生取义。然您生性秉直,身单力孤,奸党猖獗,怀王昏庸,听信谗言,您个人却被流放、被诬陷、被误解,您蒙冤受辱,您可曾后悔过?”

“哀哉!我岂能媚骨与小人?焉能与子兰、郑袖之流合污?”他凛然正义的宣告,死何足惜,焉改初衷。

他望着北方的天空,无奈地摇摇头。是啊,当沦为囚徒,国的命运又怎能不碾落成尘?他伸手握住的,是一纸的空茫和客死他乡的屈辱结局。忠言与谗言的波长相同,为何后者一再得逞,俘获王的心魂,断送国之命运?

我说:“想当年,若如了您的抱负、主张,楚之国民,何其悠哉!”

屈原开怀大笑。“倘联齐抗秦成功,楚国强大,秦国即不能一统天下,焉知历史不是另一幅巨轴画卷?泱泱中华或许更早、更长远于秦汉,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宁静的月光和璀璨的星光融为一体,泼在江面上,江面变得富有诗意。我依稀能感受到他不移的坚贞,不变的忠诚。

月光微微泛白,江水慢慢地洇染,白雾茫茫疑凝霜。月色把屈原流放居住过的玉笥山、连同汩罗江畔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他漂泊中疲惫的身影,攫住了我的心。他太累了,在被流放的九年间,他写下了《离骚》《问天》《九歌》和《九章》等瑰丽诗篇,是楚辞成就了他的千古流芳?还是他成就了楚辞的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记载着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也记载着一部历史。

他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炫丽,划过我的心空。在这样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注定他以一颗孤寂的灵魂在汩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他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雪般的波光拉长了他的身影,陪伴他的只是猿穴啼血般的哀鸣。

他与汨罗水对视,他羡慕水的清白,汨罗水敬仰他的高尚。此刻,他与水惺惺相惜,汇聚了人间所有的语言。

我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您曾经的抱负,曾经的誓言,您忘了么?”

“国之灭亡,深固难徙!天恢恢,路漫漫,怎不令人扼腕长叹哉?”流水淙淙,看着那并不湍急的汨罗水,他怀抱石头,赴死的决心毅然。他的泪与汨罗水交融,酝酿着一曲旷古的乐章。

“慢哉!慢哉!”我忙呼道。汨罗水是他在人间弹奏的最后一根琴弦,何忍将社会最后的良知湮灭,他怎能成为千古为理想而献身的先驱?然汨罗的三千弱水又怎能载动他不死的冤魂?

屈原曰:“理想破灭,抱负东流,楚国瓦解,疆域土崩,这样的每个日子,我活得没有国度疆土,不关注世情,不关注光阴,待世之薄情,安能苟活。”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还未反应过来,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一个千古的音符变成了永恒的绝唱。

我知道,他是在走向他心中圣地,一个清澈的世界,没有污秽,没有谗言,他用结束生命保全了圣洁。

屈原,他选择了永恒,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摁下了“忠”的最后一键。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可那江水的冷又怎能敌得过他内心的寒?灼烫与冰冷的融合,溅起狂肆的水花,他把汨罗水当作最后的知音。我多想去留住他,可我知道,他的选择不会变,永远。

投江的瞬间和屈原的命运引得司马迁一阵慨叹。可历史照样重演,在《史记》之外。一个人的影子总是太轻,一个祖国的背影总是太重,当一个人的影子背着祖国的兴衰荣辱前行,三闾大夫的背影终究消失在汨罗江水中,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他的忠和百姓的思念。

五月初五,这一天,苦难的粽叶包裹不住一颗爱国的心。三闾大夫,我多么希望热腾腾的粽子,能够温暖他一颗火热的心,能够让他在冰冷的河水里也能感知到温暖。

月光暗淡,子夜无风,我枕着一叶芦苇见到了屈原。此刻,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日子,端午节的每一个元素给了屈原灵魂年复一年复活的载体,那芦苇分明像一个人,站在五月的江中。


本文原创,如欲转载请简信本人

无授权转载必究


相关文章

  • 今夜,我与屈原对话

    月光暗淡,子夜无风,我在一片芦苇中见到了屈原。走进五月,走进那遥远而古老的汩罗江畔。屈原从历史典册的黑瞳中走来,我...

  • 与屈原对话

    《与屈原对话》 忧思离骚立文碑, 天问无语势鼓催。 汩罗踏浪魂飘逸, 尤诵求索东风吹。20220601

  • 端午节读《渔夫》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读了屈原的《渔夫》。 《渔夫》,以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展现出二人的思想和品格。 屈原,“举世...

  • 如果你被流放了

    今天学习的时候,翻译了一篇文言文,屈原的楚辞·渔夫。讲述的是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关于屈原被流放的事情。我突然就想到,...

  • 楚辞.渔父

    本篇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渔父,即老渔翁。渔父针对屈原遭流放而憔悴的现状,建议他与世浮沉、远害全身,屈原则表明宁可葬...

  • 读《屈原列传》小记

    今天读《屈原列传》,看到屈原一次次次被流放,最后至江滨与渔父对话,不禁令人唏嘘: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 对话屈原

    我欣赏你,也佩服你 却不会效仿你 拔出的剑,不能给自己用 那是对付敌人的 只要我还活着,还有一口气 我的剑就会指向...

  • 今夜,与心对话

    今天本是很开心的,可是因为一些别的东西,。。。。。 今天本是一个应该开心的日子,可是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今天本来不...

  • 与今夜的对话

    我确实一直在维持一种自以为是的和平,为此退让,包容,云淡风轻以达到一种平衡,来不让自己不疯掉!且深知自己没有陪伴,...

  • 唯器是适,大材之方也

    渔父与屈原的对话中,面对屈原的宁死不屈,“宁赴江流以葬身尔”,渔父云:“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里所说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夜,我与屈原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oh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