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少年时,聪明机智,鬼点子特别多。他的叔叔屡次告诉他父亲曹嵩,曹操记在心里,有次望见叔叔,就装作中风状,叔叔就告诉曹嵩说中风了。等到曹嵩问时,曹操说自己根本没中风,只是不受叔叔喜欢而已。从此曹嵩就不再相信弟弟的话了。曹操尚侠义,喜欢四处打猎、游玩、打猎,有次跟袁绍一起出去还抢了人家的新娘。
但是等到年纪稍长,曹操博览群书,还特别喜欢研究兵法。他经常告诉孩子们说:“从小养成学习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年龄大了再去学,记忆力不不太好了。”曹操一生戎马,手不释卷,颇似两千年后的毛主席。曹操当顿丘令被免职后,就回答家乡读书。
是什么使曹操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恐怕这也是今天很多孩子家长想知道的。
首先是他人的鼓励。桥玄认为曹操不简单,对曹操说:“天下将乱,能按天下的,可能是你!你要好自为之,我已经老了,将来妻子就托付给你了。”南阳人何颙,与桥玄观点相同,也认为曹操能安天下。这可能跟心理学上的“暗示”有关,如果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对将来的事业是有帮助的。
第二是加入士大夫集团的需要。宦官虽然一时有权,但是被士大夫集团看不起的。曹操祖父曹腾是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养子,已经摆脱了宦官身份,并且身居九卿,只是社会上仍有一些人认为曹家为宦官。为了摆脱宦官家庭的底色,曹操与文人交往很多,包括结交袁绍这样的大家族子弟。
第三是名人评价。最著名的许劭的点评,许靖、许劭兄弟搞了个“月旦评”,善于品评人物,凡夫俗子一经点评能迅速成名。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就从许劭那里得了个“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的评价。曹操再三请许劭评价自己,许劭死活不张口,曹操瞅准机会胁迫许劭,得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哈哈大笑而去。有了名人评价,曹操进入名士圈子就容易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