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着,人活在世上的时候,一切应该都是从不曾真正拥有过,亦从未远离。
这话源自于一个叫庆山的作家,初读,很有味道,再读,刻骨铭心。
忘了什么时间,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推了一篇《后来,所有的安生都成为七月,安妮宝贝也成了庆山》。我点开看了看,才知道庆山便是当年的安妮。
我大学曾度过一段空窗期,所谓空窗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天到晚去图书馆啃书。后来,我才知道,我这样做的时候,绝对是在和世界赌气。
那时接触了许多作家,有文风讽刺灰暗的余华,有写作大胆有张力的贾平凹,有让人惊艳又厌烦的余秋雨,有认真思考的周国平……还有一些并不亚于他们的女作家,有让人隔空瘙痒的饶雪漫,有看透男女关系的张小娴,有一切恰到好处的张爱玲,还有徘徊于流浪与稳定的三毛。安却是未曾看过的,虽然不止一次看到过她的书,看到过封面文艺的插画、精美的包装。
因为不曾了解,便怀着安生是谁?七月是谁?安妮是谁?庆山又是谁的疑问观看了这部差一点就擦肩而过的电影。
2.
“多年之后,每每回忆起她们当初嬉笑玩耍的小树林,安生还泪流满面,七月仿佛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又从未离开。”
七月是花开,是绽放,是自由自在,是随心所欲。安生是安静,是生活,是随意而安,是回归平静。七月与安生,或许是两个人的故事,又或许是一个人的两种愿望。
七月与安生是两个亲密无间的闺蜜,一个温柔稳定岁月静好,一个热烈脆弱作天作地。她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旷课,一起干坏事,一起无所不能,直到一起爱上了苏家明。安生选择了离开,追随喜欢她的摇滚歌手浪迹天涯,过上了如书一般的日子。安生开始给七月写信,信上说着天马行空的流浪,以及平淡又深情的“问候家明”。
相比于安生的放浪形骸,七月过着安静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上学生活,大学毕业后应聘本地的一所银行,然后准备结婚生子,不出所料的话,她就这样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可是后来,年轻的家明为了梦想去北京闯荡,流浪了一身伤痕的安生却又回到了她的身边。由于两人之间有了家明这个裂缝,很快一言不合分道扬镳。
再一次最先见到安生的,却是家明。安生当时谈的男朋友突然出了车祸,精神颓废,人至悲秋,也许是爱的缘故,家明开始照顾安生,这件事很快被赶来看他的七月知道了。这是七月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预感到了什么,也许是宿命安排,七月来的真不是时候。
七月没有和家明在一起,安生也没有。后来,七月也离开了,多年后,沿着安生走过的地方开始了流浪。安生却遇见了一个陌生的人,开始了稳定的生活。
这个结局皆大欢喜!!!
世上之事,纷纷扰扰,要么自始如是,要么殊途同归。七月与安生从相遇到分开,从重逢到离去,再重逢,再离去,好像一直在失去彼此,又好像身上无处不在对方的影子,以致于后来交换了人生。七月,安生,也许就是安妮的两个影子。
3.
“安妮喜欢在那种最好是有玻璃天棚的餐馆吃饭或者喝茶,给人的感觉似乎像是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物”。
从事写作之间,安妮就是书里的七月,在一家银行担任科员,工作稳定,收入不菲,过着中国式观念里稳定的生活。1998年,她在网络上发表《七月与安生》成名,然后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家乡,开始自由生活,并开始发表大量作品,陆续发布于互联网进而名声大噪。
长久以来,她一直在试图发现和寻找自己。从二十多岁,至现在已近中年,她对人生的感悟也从最初的颓废虚无到如今的尘埃落定。于是她改名庆山。她说:“如同一棵树长出新的枝干,一个旅人走到新的边界。”她对人生终于拥有了新的体验。
安妮从未远离。
庆山是万千情绪过后的平静。
从《七月与安生》到《得之曾有》,从安妮宝贝到庆山,何尝不是一种得未曾有呢?
回想走过的日子,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走进来,在旅程结束后消消地消失。再想起,除了对逝去略微伤感外,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时至今日,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对世界有自己理解的人,这些得到与失去,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得未曾有地存在着。
不管后来,岁月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或是谁成为了谁,请记住,遵循自己内心活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