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点产品思维写论文

作者: Peter的沙洲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11:04 被阅读281次

最近刚忙完自己的毕业论文,整体来看还比较顺利的,前前后后总共写了三稿,这个月初已经完成了最终评审并定稿,昨天又进行了查重,没有重复率问题,现在就只需要准备最后的答辩了。

相比周围同学,我的论文写作进度应该还算是相对较快的。当然我的毕业论文是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写的,大体的思路和框架已经比较明确;另外我动笔的日子也比较早,一月底就开始写了,只是那段时间还在实习,只能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断断续续地写作。但除了这些因素,我规划论文写作的方法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由于从事产品工作,平时也需要有意识地从产品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会将毕业论文视为一个产品,用需求分析、需求管理、需求迭代的方法完成论文的构思、撰写和修改。

当然,无论是所谓的产品思维还是产品方法,实际上都是很深的水,而我目前所理解的恐怕也只是比较表面的一些东西。但纵然如此,一点点的产品思维还是发挥了挺大的作用,因此想把这个过程写下来,算是一个思路和方法的总结。

1需求分析

1.1核心需求

先简要说明一下论文背景,我的毕业论文是基于学年论文的主题和框架撰写的,当初学年论文的题目是《高校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和PROMETHEE方法》,毕业论文大体上也是这个方向,但是涉及到具体的评价模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都会有所调整。因此,可以先确定论文的核心需求:评价研究高校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水平

1.2需求分解

1.2.1横向剖析

横向剖析是从核心需求入手,横向找出论文需要着眼的点。

从核心需求“评价研究高校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水平”的字面描述中,可以清晰地剥离出3个关键点:高校、社交媒体、影响力。对这3个关键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基本上就能够解决论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写的问题。

首先,对于“高校”,论文研究的是高校社交媒体影响力,因此高校在这里实际上是研究对象,但是中国有那么多高校,显然论文只能选取一部分高校进行评价研究,由此引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哪些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呢?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是靠拍脑袋随便瞎选,而是有一定的参照因素和限制条件。一般来讲,研究样本需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样才能客观反映总体的情况;而对于相互之间需要进行对比和排序的研究对象,则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必须是相同类型和层次的对象才可比。因此,最终选择国内的14所985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这14所高校均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和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高校圈中的代表性较强,并且因为都是985高校,相互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可比性较强。

再回顾一下上述的思考过程,“高校”这个关键点的问题是这样确认的:

高校

存在问题:论文只能对一部分高校进行评价,选取哪些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解决方案:14所985高校(方案考虑因素:评价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可比性)

相似的,可以对另外两个关键点“社交媒体”和“影响力”进行剖析:

社交媒体

存在问题:社交媒体有很多,选哪些社交媒体平台用以研究?

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方案考虑因素:使用对象为高校自身或高校内用户,并且目标用户的使用频率较高;是比较开放的社交平台,便于对外传播影响力,并且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相关数据易从外部获取)

影响力

存在问题:研究要解决的是影响力的评价问题,那么要构建怎样的评价模型?选用什么算法计算影响力水平?

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分别选取相应评价指标构建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模型(方案考虑因素:指标的典型性、完备性、数据可获取性);运用AHP计算指标权重,使用PROMETHEE-Ⅱ结合各指标属性值计算高校的影响力排序(方案限制因素:需使用本专业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内的决策算法)

通过以上的横向剖析,可以将核心需求细化为:

基于AHP和PROMETHEE-Ⅱ的高校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影响力综合评价——以14所985高校为例

这实际上可以用来当作论文的标题,但由于上面的主标题超过了20个字,不合规范,因此对其稍作简化:《基于AHP和PROMETHEE-Ⅱ的高校社交媒体影响力综合评价——以14所985高校为例》(此为最终论文标题)

注: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为层次分析法;PROMETHEE (Preference Ranking Organization Method for Enrichment Evaluations)可译作“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具体算法有两种,我这里用的是第二种算法,即PROMETHEE-Ⅱ。(不懂这两种方法没有关系,可以忽略)

1.2.2纵向剖析

纵向剖析是按照论文撰写的先后逻辑,将论文各篇章串起来的线。

通常而言,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三段式”居多,即前期准备(对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等基础性内容进行阐述,从而导出研究问题)→研究操作(论文的中心环节,需要对本研究的具体开展过程与结果进行详述)→结论输出(通过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建议等,是论文的总结性部分)

参照三段式结构,结合此前在横向剖析中得到的关键点内容,我将论文纵向梳理为以下逻辑流程:

下面对各环节的内容进行扩展:

前期准备:

● 铺垫性叙述:主要对社交媒体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含义、特点、重要性等,该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篇内容,引出后面的研究工作。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说明现有国内外文献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可资借鉴,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可作为本文的切入点进行研究和补充;现有文献也提供理论上的一些依据。

研究操作:

● 本文研究方法介绍:分别阐述本研究所使用的AHP和PROMETHEE-Ⅱ方法的基本内涵和原理。

● 评价模型构建:评价维度的选取(微信、微博、贴吧),评价指标的遴选和介绍(涉及三个级别的指标),指标的赋权。

● 实证计算与分析:确定数据来源,收集原始数据,根据算法要求对数据进行事先处理;结合研究对象即14所985高校的统计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得到各高校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排序;开展一定的细化分析,拆分模型维度,计算多组分类排序,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此为探索性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

结论输出:

● 研究结论:算法排序结论分析;基于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发现;关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用性评价。

● 基于结论的建议对策: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提升自身社交媒体影响力提出建议对策。

1.2.3格式类需求

格式类需求是一篇标准的毕业论文通常需要具备的模块或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 摘要

● 引论(可选)

● 结语(可选)

● 参考文献

● 附录(视情况而定,有附录内容则加,无则免之)

1.3需求List

将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得到的结果充分整合与细化,并使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整理成下图中的需求点和需求结构,即为论文的具体模块划分及相应的内容点(考虑到实际撰写和表达的自然,我对部分内容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2需求管理

2.1需求管理维度

要对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就需要对需求进行细致的记录和紧密的跟踪,会因此牵涉到需求的各种属性,即从哪些属性维度对需求进行管理。

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会接触到以下这些需求属性:

● 需求编号:记录需求的序号,可作为每项需求的唯一标识,方便表达、引用和计数。

● 需求名称:需求的简洁描述,说明需求是什么。

● 需求描述:对需求进行具体解释,说明需求具体是做什么的。

● 需求方/提交人:即需求的提出者,也可称为业务方。

● 项目/需求:需求的简单分类方式,即项目型需求和日常需求,因为项目型需求依托项目存在,同项目的联结性和整体性较强,故单独列出组成一类。

● 需求类型:根据需求的特点可将其细分为:项目型需求、优化需求、新需求、接口支持、数据需求、服务需求、需求变更、bug修复等类型。

● 所属模块/产品条线:需求所归属的系统模块或产品线。

● 预期效果(需求ROI):处理该需求预期应该达到的效果或收益,通常可根据需求的业务属性拟采用创造营收、优化体验、提升人效等指标进行衡量。

● 对接人:一个需求的处理必然会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在产品经理之外的领域会有对接人这个角色;比如业务侧产品经理就会有研发侧产品经理作为需求的对接人,但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也需要直接对接研发人员。

● 处理人:具体负责需求处理的人,可能是对接人直接处理,也可能是安排其他人处理。

● 提交时间:需求提交到产品侧的时间。

● 执行进度:需求处理的当前进度与状态。

● 需求排期:需求处理各环节工作的时间安排,通常有产品排期、设计排期、研发排期、测试排期,对于比较小的需求也可直接用上线时间代替。

● 计划上线时间:需求计划完成上线的日期。

● 需求优先级:各需求处理的优先程度,可根据重要性、紧迫性等维度划定优先级。

● 备注:其他信息,起提醒或说明作用。

以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需求管理中的各个属性维度,但显然写作一篇论文的需求并不适用于这么多属性,因此只用选择其中比较重要而贴切的属性即可。根据论文的写作要求,我最终采用了下面这些需求属性,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 文章模块:将论文的一级标题作为模块。

● 需求名称:即论文的二级或三级标题。

● 需求描述:每一个标题下需要完成的具体撰写工作。

● 执行进度:相应文章内容的撰写进度。

● 需求完成时间:相应文章内容的实际撰写完成时间。

● 需求评审:论文稿交由指导老师进行评审。

● 需求优先级:论文各内容点优先处理的程度。这里确定优先级主要考虑3个因素:该内容的重要性(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等主体内容显然重要性更高)、该内容撰写的紧急性(例如,该部分内容撰写如果未完成,后面的写作就无法进行,因此具有较高紧急性)、撰写难度(学年论文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各部分均有改动,有些改动大,有些改动小,实际撰写难度有差异)。

2.2需求管理操作

Excel是进行需求管理的常用工具,也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将选定的需求管理维度填入表头位置(由于毕业论文撰写势必历经多次修改,因此这里的需求描述和执行进度均属“一期”),填充好文章模块、需求名称两列内容,并确定各项需求的撰写优先级。表格的初始状态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

接着就应该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大体上是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来撰写各部分内容,但也不见得完全遵照,如果是一些简单易处理的需求也可以提到靠前的位置快速完成。随着论文的进展,需在相应需求后面填写执行进度,直到一期需求全部完成,约指导老师进行初稿评审。

编辑执行进度时需要稍作注意:由于单元格空间有限,因此只有第一次发生的执行进度是在单元格中填写,从第二次进度记录开始都在批注中进行填写。

另外,可以发现,表格中执行进度和需求完成时间两个条目下的部分单元格标记了颜色,这是为了比较直观地标明论文写作的时间跨度。各颜色的含义如下:

代表需求最早执行时间 代表需求最早完成时间 代表需求最晚完成时间(同时也是该期需求处理进程的里程碑)

3需求迭代

论文撰写是一个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就像是产品的不断迭代和成长。每一次论文评审都预示着一次撰写需求的迭代,会涌现出新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现有需求的调整、细化或补充。

我的论文一共写了三稿,最后一次评审完成了定稿,前面两次评审则分别提出了一些迭代需求,也就是二期需求和三期需求。

3.1二期需求

初稿评审后,总结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共有6条需求。为了更清晰地进行解释,这里给需求稍作分类,二期需求列表里主要有几个新需求(新增模块或内容)和优化需求(现有内容优化),另有一个视觉方面的优化需求(视觉上的优化,按指导老师的意思就是要“好看”,当然添加图片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内容契合点)。

迭代需求需要重新确定优先级,还是根据重要性、紧急性、难易度3个维度来确定。

3.2三期需求

二稿评审后,指导老师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由此产生4条三期需求,包括优化需求和数据需求(同数据处理相关的需求)两类。

按照与前述相同的需求管理方法,以需求优先级为基础,同时采取灵活的时间安排来推动各期需求的处理进程,并及时记录需求的进度和状态。确认全部需求均已完成后,同指导老师进行二稿和三稿的评审。

各期需求完成后就是上图所展示的样子(可以点开大图查看),可以看到,论文每一个章节、每一点内容的罗列都十分清晰,各部分的撰写进度与时间跨度都有细致记载,论文的内容结构和撰写过程可谓一览无余。最终结果也比较幸运,写到第三稿便已获得指导老师的认可,从而完成了定稿(当然也有可能是被我成功忽悠住了……)。

做个小小的总结当作结尾。

有种观点叫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是一本书名,写得不错,由于是阿里系的产品经理写的,所以比较适合作为电商产品经理的入门读物),很多人都误以为是每个人都能从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现在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不过真正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是产品经理的思维,或多或少,但都能在生活、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发挥一些积极作用。就像我尝试用一点点产品的思维和方法写作毕业论文,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用需求分析的方法分析论文,能够准确把握关键点,并且思路简明而清晰,逻辑连贯而完整;

2.用需求管理的方法写作论文,撰写进度能够精准把控,有利于规避延期风险,出现什么问题或遗漏也能及时发现;

3.用需求迭代的方法修改论文,迭代优化的思想让论文可以高效更替版本,实现不断修改与完善的目标。

最后的一丢丢感慨,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确实不简单,因为产品经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没有既定的流程或方法可遵循,极少会有重复且无需动脑的工作内容;当面临一个新的需求或者项目,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它,弄清每一个细节,接着便要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辟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出来。所以,问题就摆在那儿,不会有人告诉我每一步要怎么做,因为这些都需要自己主动思考、实践并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一点产品思维写论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f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