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雪过后,北京还是雾霾了。中学课本里读到《故都的秋》,我来北京十多年却没见到这里的秋意正浓,群鸽伴随着鸽哨声从瓦蓝的天空呼啸而过。
北京的冬天会让我想念南方的暖意。每次与乡党们的饭局,我们总用家乡话回忆着山城里四处的草木葱翠,惦记着大街小巷的美食菜肴。总有人酒酣耳热之际,懊悔当初留下的仓促,有善解人意者此时温情脉脉,倾听着关于这座城市的种种抱怨、吐槽,微笑着搀扶起已经不省人事的酒友,呢喃地劝慰着“一切都会好起来”,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
我来北京是第一次出省,第一次离开乡。十年前,来到北京刚下火车,茫然和局促的感受仿佛还是昨天。没想到我在这座让无数人爱恨交织的城市,晃眼已经待了十年。
十年时间里,倒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2008年夏,北京准备奥运,我的大学生活也将戛然而止。父母来电话,让我回去工作;我得到别的城市的邀请,可以去南方某企业工作。一瞬间,我有些惶恐,还没在北京呆够呢,就要离开了。我会不会怀念这座古朴又现代的城市,记起奔走各种剧院看过的演出,怀念这里各种有趣的朋友…6月,意外得到顺利读研的消息,我激动地日记里有些矫情地写着:四年,我还没看够故宫,没看够人艺,没吃够烤鸭。我怎么能离开?
原以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会光芒万丈,没料到还是稀里糊涂混过了三年。又到毕业季,面临留下或是离开,困惑、迷茫、纠结照样如约而至。班里羡慕那些拿到留京指标的同学,使尽神通期望顺利留下,还有人宽慰着那些即将赴沿海、长三角的同学,欢迎他们常回北京。当年,我总觉得这样的宽慰带有几分淘汰竞争者的快感,谁不知道北京好呢,再说当年的雾霾、拥堵可没这么严重。
我承认当年希望留下来除了习惯之外,有虚荣心作祟。每年回家,周围人介绍着“他从北京回来”“他在北京读书”“他在北京工作”,总会引来啧啧赞叹一片。这对于未经世事太多的我,引起的自我膨胀更是胜过有些理性的旁观者关于在这里未来生活下去各种善意的劝慰。
还有感情因素,我终究逃不过性情中人的局限。我从刚踏入大学就开始的恋情,分分合合、吵吵闹闹,一直持续到我的硕士毕业。当年有人说起,要努力留不下来,不然最后临近分别,也无奈在火车站抱头痛哭、挥泪道别。
几年过去了。我的工作平庸无奇,每天早九晚五、混迹过日。七年的感情无疾而终,莫名其妙画上句号。人生无常,我到三十多岁才慢慢悟透。如果当时我放下虚荣,选择回家乡或者另外的城市,过上节奏更缓慢的生活,我现在会更快乐吗?少几分背井离乡的佳节愁苦,多几分粗茶淡饭的家庭温暖;少几分颠沛流离的奔波,多几分闲庭散步的平淡安逸。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世上再没有后悔药。只是我也体会到,一阵跌跌撞撞的拼搏后,也想要安定平淡的生活了。
跟大学同学在网上寒暄是这几年乐此不疲的事,我们习惯着持距离的掏心掏肺,却避免着促膝长谈时彼此相互比对后的心生尴尬。我总是感叹着,等机会成熟的时候离开北京吧。他说,你说的机会成熟的时候永远不会到来。我忽然想起,最近几次回家,奶奶总说:你还是赶紧回来吧,好想你哦。表弟说,实在撑不下去,就赶紧回来。慢慢调整下,总会有更好的生活。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到现在的离开与离开,不再是 “放不下”和“舍不得”就能说清楚。我想念着家中的一切,看到老人逐渐衰老,我无法陪伴身边,愧疚之情难以言表。我思考着回去的工作,也许面对调整起伏,面对重新开始,忐忑之情无法释怀。
我想起回老家聚会时,与同学好友一起除了回忆过去,再无话可说的尴尬,想起我春节时短暂的停留几日对北京室内暖气的怀念,想起每次在城区驾车转悠时面对林立高楼的瞠目结舌。也许这就是“近乡情更怯”了,它来自萦绕我内心的乡愁,却在漂泊异地数载,缥缈到有些面目全非。
我还是停留在二十岁出头离开故乡时的记忆。我总是震惊家门口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叹亲戚朋友的各种改变,吃惊儿时好友新婚燕尔、家中添丁。不过,这里的每一份改变,我永远只是倾听者,未曾认真参与。
我在脑海里构造起一座叫“故乡”的城市,它包裹着我离乡背井的忧伤,安慰着我独闯外地的坚强。这座“故乡”的城堡中,我独自称王、孤芳自赏,我怀念着美景美食,与家乡父老亲切互动,享受短暂的相聚欢乐;我温习着岁月陈迹,苦恼着现实艰辛,继续在去与留的抉择中纠结。
每次的春节,坐在奔驰的列车上,从北国的冰封土地,到南国的树木葱绿,恍惚中又是一年。至少现在,我还会在这里继续生活,北京再好,对我来讲始终是一座属于别人的城市。我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我有些迷茫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