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忼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都很有名,一位是庞世元,也就是庞统,与诸葛亮有卧龙凤雏之称。
另一位是司马徽,字德操。也就是把卧龙凤雏推荐给刘皇叔的“水镜先生”。
先看这段故事的意思:
庞统听他叔父说司马徽这个高人在颍川,便去拜访他求师。来到颍川时,正碰见一老者背着小竹篓在树上采桑。
他知道那是司马徽,但并未下车,就在车中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生于世间,就应该成就伟业,怎么可以屈才去做妇女们该做的事儿呢?”
其实,庞统无非是想先摸一下这司马徽的底。不料司马徽说:“小子,你先给我从车上下来。你只知道走小路快,但却不曾想到迷失了方向怎么办。”后边又开始引经据典,举例说明了,我就不翻译出来了。
那些例子都是为了证明他最后的论点,也就是说他认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只有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这一种活法。
这段故事中,两人最初的观点大相径庭。庞统认为大丈夫当出人头地,而司马徽认为坚持走正道,不为了功名而失却本心,才是大丈夫所为。
水镜先生本人虽然隐于山水,从不出仕,一生践行着“无为”的处世态度。不过,他却推荐别人去出山济世,实现他们的人生抱负。
在以鉴赏人才著称的司马徽看来,人才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尽其用,
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好,你出山吧;
你是那样的人,那么你就老老实实地在山里待着吧。
在荆襄隐士群中,徐庶、诸葛亮、庞统选择了出山,尤其是后二人,所代表的是隐士的一种类型:遇明主和时机成熟后,即由隐退而转为入仕。这样的人物,后世还有东晋谢安、前秦王猛等人。荆襄隐士群中的更多人选择了终身隐逸。
刘表曾这样对庞统的叔父说:“隐,保全自身而已,不能保全天下,故非大道。”
他答:“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也就是说,出仕和归隐,各行其志,无高低之分。
尤其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遇明君而选择出仕,其实也是一种幸运,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但还有不少想要功名或者拯救黎明百姓的能人志士,终其一生也没能遇到明君,虽说良禽择木而栖,可频繁易主在那时候也是会被别人所不齿的。比起前一种,他们可以说是怀才不遇,也很悲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