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杂文、随笔读书美人说
质本洁来还洁去(下) ——《红楼梦》中林黛玉写的诗赏读

质本洁来还洁去(下) ——《红楼梦》中林黛玉写的诗赏读

作者: 一凡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02 22:00 被阅读122次

    第七十回里有林黛玉的两首诗词,一首是古风《桃花行》,一首是小令《唐多令·咏柳絮》。再往后如果还有以黛玉口吻所作诗篇的话,也是八十回以后非曹雪芹写的了。我就不再浪费笔墨了。故此章是本文的结束篇。

    海棠诗社散了一年,到了春天,黛玉的一首《桃花行》让大家又动了诗兴,于是重新建社,起名为桃花社,公推黛玉作社主。这首《桃花行》是黛玉继《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之后的又一首长诗。

    行,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长歌行》《短歌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下面我们来赏读一下黛玉写的也就是曹雪芹写的《桃花行》。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按理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一般人的心里都是喜悦的,受万物复苏的影响,我们都会变得积极昂扬起来。但黛玉偏能从盛开的桃花中感受得更多一些,这样一首古风写出来,字里行间仍是愁啊泪啊的。这跟黛玉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系。

    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去看,感受不同;就算同一人在不同的心情下去看同样的景物,感受也是不同的。正像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桃花”只是一个物象,进入不同文人笔下,便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成了不同的意象。

    《桃花行》里的桃花,仍然是鲜艳明媚的,但与帘内憔悴的泪人一对照,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帘外桃花灿烂依旧,帘内倚栏人比桃花瘦。很容易让人想起李清照的经典之句——“人比黄花瘦”。此处巧妙化用,比之李清照的比较之句,这“帘中人比桃花瘦”更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意味。

    黛玉面对着盛开的桃花,想的却是花开过后的衰败景象,“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而《红楼梦》一书写到第七十回,前面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事,贾府由盛转衰,母亲早逝不说,自己的父亲也中途病逝,除夕祭祠,怡红夜宴,仆人丫环反抗的反抗,被逼的被逼至死,你争我斗,财势也逐渐衰颓……黛玉置身其中,能没有感觉么?寄身之地也将不再牢固,将来的自己命运又当如何?自己的心上人又当如何?她完全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啊!

    所以宝玉抢过诗边走边读之后,不像别人那样满口称赞,而是“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别人要他猜是谁写的,他说“自然是瀟湘子稿”,宝琴骗他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她,还说“妹妹本有此才,却也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所以说,知黛玉者,宝玉也!人生得此一知己,不能善终又能怎样?宝黛二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之间是相知相惜的。

    唐多令·柳絮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上阕描摹柳絮这一命题。“粉堕、香残”,都指柳絮堕枝飘残,随风四处游走。百花洲在苏州,相传是西施逗留过的地方,苏州也是黛玉的故乡,或许百花洲也是黛玉流连过的地方。燕子楼,泛指孤独悲愁的女子独居的地方。“一团团逐队(庚辰本作“对”)成毬”,形象地写出了柳絮互相追逐粘在一起成团滚动的情形。接下来黛玉很容易就由柳絮形象联想到人,或许更是联想到她自己,“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它随风飘泊,也跟人一样命薄,徒劳地在这里缠绵多情,诉说着自己的美好。

    下阕侧重抒情。“草木也知愁”,黛玉曾自诩“草木人儿”,此处或指她自己,或者此处的“草木”隐指“林”字;韶华,指青春岁月,大好青春年华里竟也白了头。明写柳絮满树如白头,暗叹自身青春难留。感叹柳絮这一生谁舍弃了你又是谁会将你收留?末句中的“忍”即为不忍。把你交付给东风后春天也不管,任凭你离开,不忍你长期逗留。

    黛玉这首唐多令,明写柳絮,暗隐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担忧。既感叹自己身世的不幸,父母早逝,自己孤身一人,流落异乡,虽有亲戚,却多隔着肚肠;又担忧将来,一如这随风飘荡的柳絮般,不知何处是自己的归宿。

    书中写道,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而此次宝钗写的柳絮词却跟黛玉的声调截然不同,向来被后学认为是最能体现宝钗性格的一首词。我们来看一下。《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很多人认为宝钗这首词体现了她的野心,周围人对她的提携帮助,所以最终是她成了宝二奶奶,黛玉伤心病逝。抛去前后这些联系这些猜测不谈,单看这首词,我们也能感觉出宝钗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在长辈心目中,她是健康的宜室宜家的女子,而黛玉不是。

    所以敏感的黛玉,早就对周围人的态度有了感觉,她的诗词便不由得发出这些悲音。在命运面前,黛玉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就像鲁迅所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因美丽多情聪慧善良的黛玉病逝早亡,未能与宝玉修成正果,才让那么多读者引以为憾。而正是这种遗憾,这种悲剧结局,才成就了黛玉这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质本洁来还洁去(下) ——《红楼梦》中林黛玉写的诗赏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xp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