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作者: 悠然见茅屋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02:08 被阅读1148次
宝玉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喜欢红楼梦的人,不仅仅会被各具千秋的红楼女子们吸引,还会对形形色色的男人们饶有兴趣。今天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心中第一大痴情男儿是谁呢?

1.大家眼中的痴情种贾宝玉

十有八九的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一大男主角贾宝玉了,他心中的女子高贵脱俗,就像他评价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玉对女孩儿堪称呵护备至,对于深爱的黛玉,他恨不得剖心挖腹表露一片痴心。紫娟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了,急得宝玉居然疯傻病死过去,差点丢了小命。对于地位低下的丫鬟们,他也毫不盛气凌人,像花朵般爱护有加。举个例子,发了公子脾气,惹恼了丫头晴雯后,宝玉为了搏晴雯一笑,居然拿了好几把上好的扇子让她撕着玩。看到龄官淋了雨,恨不得跑过去替人家遮风挡雨,自己变成了落汤鸡也没有丝毫察觉到。

2.不合格的爱人--雨露均沾的滥情人
宝玉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宝玉确实够痴情的,可我觉得他的痴情太不专一,因此大大打了折扣。尽管他的爱情里只有黛玉,可是由于太过滥情,让人始终觉得他是个“雨露均沾”的公子哥,不免有此疑问: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正因为这一点,才使得黛玉整天拈酸吃醋,忧郁成疾。

首先看看他对待丫鬟袭人。宝贵的第一次--初试云雨情,宝玉给了袭人,而且在他眼中,袭人简直是不可或缺的。袭人骗宝玉说,家人要赎她回去了,结果宝玉泪如雨下,为了挽留袭人,竟然对袭人有求必应: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守着我。宝玉袭人的卿卿我我,连黛玉也心知肚明,以至于酸溜溜地直喊袭人嫂子。做为细心体贴的知己宝玉,他就从未觉查到爱人黛玉对于他和袭人关系的不满,可见他不是个合格的爱人。

明知贾府上上下下都炒作金玉良缘,宝玉却不知收敛,整天宝姐姐长宝姐姐短的,惹得林妹妹肝肠寸断,以泪洗面。他去探望宝钗,竟然主动提出欣赏宝钗的金锁,并毫不忌讳说跟他的玉是一对,惹得丫鬟莺儿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暧昧气息,忍不住羞涩地笑了。看到健康丰腴的宝钗,宝玉居然看呆了,惹得林妹妹打翻了醋坛子,刻薄地叫他是一只呆雁。

痴情人儿,是舍不得让爱人猜疑吃醋受委屈的,他们给爱人的永远都是笑是幸福,而宝玉给黛玉的,却是泪,总也流不完的眼泪。

3.爱惹事却没有担当的软蛋

另外,宝玉就是个表里不一、只爱惹事却没担当的软蛋。遇到女孩子就你侬我侬,捅了篓子却大气不敢出一口,别说替女孩挡刀子了,一旦碰到麻烦,溜得比谁都快。难道这就是痴情人的做派?

比如他调戏金钏,被母亲当场抓个正着,恼羞成怒的母亲把从小跟随自己的首席丫鬟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抬手就打,张嘴就骂,最后直接撵回家,使得金钏永无翻身之日,只能跳井了却屈辱一生。而悲剧的始作俑者宝玉如何“怜香惜玉”的呢?别说为金钏说情开脱了,他屁都没敢放,一溜烟跑没了影。在金钏处于水深火热之际,他却在闯下大祸之后,悠哉游哉跑去大观园观赏痴情的龄官画蔷,并不顾大雨淋湿自己,只顾提醒龄官躲雨,上演另一场假惺惺的怜香惜玉的好戏。

再比如晴雯,是跟他最情投意合的丫鬟,也是最受他宠爱的人。怕晴雯冷,让她钻自己被窝取暖,这种撩人至上的主子,真是天下少见。晴雯病中补裘,虽然很让人感动,不过那也是丫头分内之事,宝玉却心疼得陪了一夜,又是端茶又是提灯,任哪个丫头,也对主子爱自己深信不疑。晴雯发小姐脾气,冲撞主子宝玉,这在古代是坚决杜绝的以下犯上,最后却以宝玉哄着晴雯撕扇泄愤,搏千金一笑告终。

然而,当他最心爱的丫鬟晴雯病重被撵之际,这个没担当的软蛋却眼睁睁看着晴雯悲惨离去,半个字也没敢说。尽管后来偷偷探望了晴雯,在她死后还给她作了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毫无用处的无病呻吟,只不过是他抒发感情、没事找事的闲情逸致罢了,对于命悬一线的晴雯,还抵不上一口苦涩的茶更给力。

4.不去尽力争取的爱,不叫真爱
宝玉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如果我说宝黛爱情不是真爱,估计百分之百的人要拍我板砖,可是整部小说,没有一处写宝玉为他和黛玉的爱情去争取过。

明知道母亲王夫人喜欢宝钗讨厌黛玉,他还总是跟林妹妹大动干戈,又是砸玉,又是吵架吵得天翻地覆,好几次惊动了贾府上上下下,气得老太太为他们操心流泪。你说,整天闹幺蛾子的两个人,王夫人怎么放心让他们过一辈子?

我们不知道黛玉为何死去,但是她泪尽而亡是一定的,为了谁泪尽?当然是为了宝玉。如果宝玉痴心爱黛玉,哪舍得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天天流泪?怎会让林妹妹悲伤过度死去?不管宝玉如何娶了宝钗,事实是宝玉违反了自己天天挂在嘴边的诺言:你要是死了,我就出家当和尚!

相比从小失去父亲,穷困潦倒中奋力拼搏,为自己谋得好前途,为自己争取来幸福爱情的贾芸,宝玉真心弱爆了。空有一片痴心,从未破釜沉舟的奋力一搏,这种痴心只能算画饼充饥,柏拉图式的海市蜃楼罢了,放在现实生活中,一文不值。

可见,宝黛爱情的悲剧,其实是宝玉一手造成的,他的滥情,他的软弱,注定两人不会有好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5ec9f63d878:要说他俩的悲剧的根源,跟他的"博爱",担当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的还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一切
    悠然见茅屋: @舞者王也 可以曹雪芹没写结局,应该非常悲惨
  • e5e1929f1adb:👍👍👍
  • 8112377c7f94:满园子的女子都围着宝玉,衣食不缺,富家子弟,这般温柔水乡,还能指望什么呢。
    悠然见茅屋: @世界由我造 指望万年不变,可是后来沦为乞丐,两两对比,所以震撼读者的心
  • b24605880663:宝玉天生便与别人不同,宝玉眼中只爱与他心有灵犀的黛玉,她人皆是风景,黛玉是生命之源,她人是锦上添花,当根本不存在时,一切都会枯竭,当失去黛玉时宝玉的精神就枯竭了。
    我眼中的宝玉反而是痴情的,身在花丛中独爱降株草。
    悠然见茅屋: @Ma连第 你是艺术性分析,我是现实版说理
  • 憨憨白衣:有道理,喜欢😊
    悠然见茅屋: @铁血娜依 多谢啦
  • 无言的告白:犀利独到的见解,让我见识到了宝玉除多情外的另一面
    悠然见茅屋: @何以笙箫_ 多谢🙏
  • 6706cbde478d:有道理🙃
    悠然见茅屋: @墨竹凉夜影 😊
  • d73a12d8a8a3:我看书的时候也是隐隐不喜宝玉,甚至觉得宝钗行事比黛玉更招人喜欢,但这跟通俗的观点大相径庭,今天看到文章才解了年少时的困惑,好文!
    悠然见茅屋: @Brightly 多谢夸奖!年代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 莫愁Jessie:林妹妹死了,宝玉最后难道不是出家了么?
    悠然见茅屋: @莫愁S 那是电视剧。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后面的都是高鹗续书,我不认可。我是自己猜测的,林妹妹不死的话,宝玉怎么能跟宝钗结婚呢?
    莫愁Jessie: @悠然见茅屋他先和宝钗结的婚,后来才知道林妹妹死了
    悠然见茅屋: @莫愁S 他先跟宝钗结婚,贾府没落后,他万念俱灰才出家的。林妹妹的死没有直接导致他出家
  • 简安意:非常支持作者的观点。贾宝玉甚是风流,对贾府上下的女孩儿都很暖,可以说是一个中央空调了。但他不是一个好爱人,甚至很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处处留情,赞美的话儿张口就来。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悠然见茅屋: @Sunshine安然 呵呵,他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他是博爱,对万事万物都动情
  • 凉十五:我最近也在看这本书,我真的不知道宝黛爱情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我觉得他对哪个女的都是一样的多情,从来不知道保持距离,对林妹妹的不同更像知己,并不是爱人
    悠然见茅屋: @凉十五 我也这么觉得,他对所有未婚女孩都很多情😂
  • 7fdd7159058c:近亲还是别在一起
    悠然见茅屋: @你的小美兮 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亲上加亲是潮流😀
    7fdd7159058c:@Sunshine安然 所以都不在一起最好
    简安意: @你的小美兮 宝玉和宝钗也是近亲。对宝玉来说,黛玉是姑姑的女儿,是堂妹;宝钗是姨妈的女儿,是表姐。都是近亲好吧-_-||
  • 清忆往昔:不一样的见解,但是感觉很有道理,写的很棒👍
    悠然见茅屋: @清忆往昔 感谢支持😀
  • charlie_hao:要说根源是教育吧……
    悠然见茅屋: @charlie_hao 根源是教育,也是封建社会,好多因素。宝玉是其中一个因素
  • 东方灵澈:👍
    悠然见茅屋: @月亮屋 多谢😛
  • 一玖酒八:超级有道理😀
    悠然见茅屋: @一玖酒八 多谢啦
  • 山水l:好有道理呀
    山水l: @悠然见茅屋 你写的是真的很好
    山水l: @悠然见茅屋 不谢不谢
    悠然见茅屋: @与悠 多谢支持

本文标题:宝玉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aw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