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后世“隆准龙颜”就随之变成了相学中的贵人之相,所谓“隆准龙颜,公侯之相”。
那么,“隆准龙颜”是一副什么尊容呢,按照古人的训诂,“隆准”大概就是高挺的鼻梁,“龙颜”就是饱满的额头,也就是算命先生所说的“天庭饱满”。
这倒让我想起一件往事,多年以前在山东龙口,认识一个海景房中介,有一次聊天就聊到了相术。他说他的家族世代祖传相术,而且一直都是密不外传的,又指着自己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说像他这种额头方正平整的面相,就是典型的贵人相,所以做事情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说完看了看我,说我这种额头不平整的人,注定是劳碌命,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成功。
多年以来,总感觉这个说法是有些道理的,当时在龙口南山道观里的一个道长给我算命时,也说我40岁之前恐怕事业难有大的起色,在北京八大处遇到的一个算命先生也有类似说法。
我历来是不相信命理之说的,只不过这种东西存在即有它存在的道理,刘邦的“隆准龙颜”之貌或许在当时就被视为贵人之兆,吕雉在田间劳作时遇到的老父,不也说他是“贵不可言”吗?
不过南怀瑾先生说的很可爱,他说:高鼻梁、宽脑门儿的人多了,难道个个都是汉高祖吗?你去乞丐堆儿里看一看,里面恐怕也不乏这样相貌的人,可见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
不过,抛开相面的层面不讲,高鼻梁和宽额头,是比较符合现在人审美的相貌,所以汉高祖的长相应该不差,或许陈道明的扮相就有那么点意思。
但刘邦“隆准龙颜”的相貌是有出处的,这里面有遗传基因的因素,“隆准龙颜”在古史记载中实际上是一副“龙相”,“龙颜”的本意应该是像龙一样的相貌。
文学想象中,《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幻化成白衣秀士,前去找袁守诚算账,或许应该就是这样一副容貌。
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刘邦是他母亲和龙所生的“龙种”,这是汉朝官方的说法。
据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有一次在大泽旁的野地里睡着了,果然是“有福之人不用愁”,她不但大白天在野地里能睡着觉,而且还能在野地里做起了美梦,她梦到自己和“神”正在做着不可言传的事情。
在美梦正在进行之时,突然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刘太公赶忙去大泽旁找媳妇儿,发现媳妇还在野地里做梦呢,而在她身上趴着一条蛟龙,正在做不可言传的事情,不久之后“刘媪”就怀孕了,然后就生下了刘邦。
这个大型的绿帽现场,当事人只有“刘媪”,目击者只有刘太公,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却被正史堂而皇之的记录了下来,不知道二位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众宣扬的呢?
所以这种事情是当不得真的,但是堂堂大汉朝廷,为什么要在千秋史册中自己绿自己呢?
俗话说:“没有三分利,谁肯起五更”,大汉朝廷都被逼得自己绿自己了,可见这里面的利就远不止三分了。
“刘媪”在野地里梦到的“神”,和刘太公看到趴在他媳妇儿身上的“蛟龙”,实际上是一回事,从叙事手法上来说,蛟龙其实是神的注脚。
而为蛟龙作注的则是“赤帝之子”,刘邦在丰泽西纵放役徒之后,夜行于大泽之中,遇到了一条巨大的白蛇挡道,刘邦挥剑将白蛇斩为两段。
其后有人在斩白蛇之处见一老妪大哭,说自己是白帝之子幻化成的白蛇,因盘踞于道路之中,被赤帝之子所斩杀。
有意思的是,两次龙蛇之象的显现,都是在大泽之旁,龙是水精,这个在古书里是在论的,可见这个故事细节满满。
白帝之子化为白蛇,而赤帝之子自当是赤蛇,而蛇大者为蟒,蟒大者成蛟,蛟已经是龙相,这也正是刘邦的成长之路。从一条南方的小红蛇,成长为江湖巨蟒,再变而成为蛟龙,最后成了赤帝。
而根据纬书的记载,“龙颜”正是赤帝赤熛怒的相貌,可知这是刘邦“龙颜”之相的基因来源,来自于赤帝赤熛怒,而不是来自那个蔫了吧唧的刘太公。
秦始皇末期,社会上弥漫着诸多图谶传言,比如“始皇帝死而地分”、“东南有天子气”等,而刘邦正是生活在东南地区的故楚地,这里笃信南方赤帝。
位于咸阳的秦国,在五方帝系统中隶属于白帝,五行属金,所以赤帝之子杀白帝之子的故事,是作为赤帝之子的刘邦灭掉白帝之子的秦国的预言。
秦朝以金徳,而刘邦作为赤帝之子,以火德承继金徳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关于刘邦“隆准龙颜”相貌的描写,以及左股有七十二克黑子的记载,实际上都是在证明刘邦是赤帝之子而已。
这不能视作刘邦的真实体貌特征,只能说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下,这是刘邦在“天神”系统中的相貌,就像清朝时洪秀全幻想着自己在上帝面前还有一把交椅一样。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根据“刘媪”生刘邦时雷电交加的天气,以及赤帝在南方主夏的原则,估计“刘媪”做那个美梦之时应该是在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