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复习的概念时“长期”。
以前对"长期"这个概念很模糊(现在也不是特别明朗,但比以前要清楚一点了),总觉得长期就是遥遥无期看不到头,这让人产生的沮丧可不是一点半点,因为看不到目标的话眼前所做的事情总会有些动力不足,总会有点迷茫的感觉。
今天的文章里老师通过三个投资复利表格把长期的效果用具体的数字量化出来,让人能够直观地看到年复合收益率不同的长期得到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这三个表格总的结论就是:不同的人的"长期"有着不同的长度。一个人能力越强,"长期"越短;一个人能力越弱,"长期"越长。每个人就像是一辆车,不同的车有着不同的性能和配置,一般的汽车和豪车、跑车的速度自然没法比,它们要同时开往同一个地方所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就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个投资复利表格,会对这个结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个表格

左边的一列是投资年限,最上边的一行是年复合收益率。计算的公式:收益值= 投资金额 ×(1+年复合收益率),比如那个1.10是这么得来的:1.10= 1×(1+0.1),下面的1.21= 1.10 ×(1+0.1),以此类推。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年复合收益率越高,"长期"越短。比如说要达到收益翻倍,年复合收益率10%的时候需要八年多,15%的时候需要五年多,20%的时候需要四年多,25%的时候不到四年。
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
第二个表格:

这个表格把“定投策略”加进来,最左边依旧是投资年限,上边依旧是年化复合收益率,而加入的左边第二列是累计投资金额,也就是每年都追加1个单位的投资金额。
同样是要达到翻倍收益,10%的年复合收益率不到三年完成,15%的时候三年多一点完成,20%的时候两年多完成…
和第一个表格相比较,增加了定投,要达到翻倍收益的年限大大地缩短了,并且收益值翻了好多倍。
在第一个只有复利的表格里,10%的年复合收益率,20年之后获得的收益值是6.73,而在第二个增加定投策略的复利表格里,同样是10%的年复合收益率,20年之后获得的收益是64.00,翻了十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放到学习与成长上,年复合收益率就是成长率和学习效率,我们一定要关注成长率和学习效率,不能每天埋头死学,傻学,要讲究方法,而且一定要关注每天,每周,每月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能力的提升,要定期地总结、回顾、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因为看似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但每个人每天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却是不同的。
金融界里的定投是每年加1个单位的数值,放到学习上,我们是每天投入一定的时间和注意力,但学习不可能完全像投资一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往上加然后经过时间的积累获得一个客观的收益值。
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每天时间和注意力的定投,积累一个又一个一个真正内化的技能,这也相当于是给自己的本金增加投资金额,只不过是把平时的隐性的零散增加的技能待显性时一起加上去,这样带来的收获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学习也要注重效率,注重成果。
第三个表格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因为这样你才会有耐心,生活也不会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更能把投资的金额判无期徒刑。
但是如果我们把投资当成唯一的经济来源,除了投资没有别的稳定收入,那我们就会总是不得不把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花掉,这样就会变成上面这个表格里所显示的那样(也就是在第一个表格每一格算出来的结果上减去0.2),虽然还有10%的年复合收益率,但七年之后收益值就变为负数了,如果要保持不赔本,至少要有20%的收益率。
这个表格给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启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多维度发展,如果常年只有一个技能就相当于是吃老本,只有保证这个单一技能每年有足够多成长率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基本工作和生活需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发展新技能,去往老技能里添加东西,不断地学习新东西。就像打游戏一样,如果只有一个获得能量的方式的话很容易就会死掉,如果有新的获取能量的方式的话补充能量就会更容易。
我们总结一下,这三个表格告诉我们的信息是:
1. 对能力越强的人,“长期越短”……(表格一)
2. 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表格二)
3.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表格三)
“长期”并不是绝对的,长期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人"长期"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无法精确地算出自己的长度究竟有多长,但我们通过以上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我们增加时间的密度,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有进步,我们的一天可能是别人的好几天,我们的确可以通过时间的复利效应和策略缩短自己的"长期"。
让自己的"长期"不再那么长,不再遥遥无期,始于每一个有意义有收获有进步的今天。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