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家说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电影漫谈
感谢这部片,让我们知道还有人上演过无法播出的现实版《潜伏》

感谢这部片,让我们知道还有人上演过无法播出的现实版《潜伏》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7:18 被阅读875次

    Sir今天想再提一提《风筝》。

    只为一个人。

    不是“风筝”,但比“军统六哥”郑耀先更接近国民党权力核心。

    不是“影子”,却更深藏不露。

    这样一位真实存在的情报大牛,在剧中却只有寥寥数句台词:

    她凭着每分钟二百字的记录速度

    和一手好字

    在国民党中央

    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中担任速记员

    凡是蒋介石支持的会议

    她都是速记的不二人选

    她的形象,只在剧终伴随着国歌一闪而过。

    这怎么行?

    必须要郑重介绍一下——

    《潜伏14年》

    她,叫沈安娜

    原名沈琬,191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封建世家。

    但这位大小姐可一点也不安分,进步的小火苗早在她心中烧得通红。

    16岁,她宣传抗日救国,九一八事变之后,还在上初中的沈安娜就跟着高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街游行、呐喊。

    17岁,她反抗包办婚姻,和姐姐一起离家出走,前往上海。

    18岁,她大胆张扬青春,拍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明星照。

    后来,沈安娜的演员梦没实现……

    但在之后的情报工作中,她每天都是位演技高超的女主角。

    她的真实人生,比任何一部谍战电影都更具传奇色彩。

    蝇头小笔记录情报,板鸭腹中藏匿情报,街头擦肩传递情报。

    这些谍战影视剧中的紧张情节,就是沈安娜的日常。

    还有地下党被严刑拷打、当街枪决、斩首示众。

    这些影视剧中不忍看的残酷片段,都是发生在沈安娜身边的真实场景。

    再来一张蒋介石看到能气得吐血的历史“剧照”——

    某次国民党大会,蒋介石头顶着青天白日旗在那慷慨陈词。

    而他左手边,奋笔疾书的速记员,就是沈安娜。

    两个身位,是沈安娜到国民党权力中心的距离。

    大到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细到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兵力部署、进犯顺序、军官任命的作战计划。

    沈安娜的每一次会议记录,都是一次神不知鬼不觉的情报收集。

    更传奇的,是沈安娜身处敌营漩涡,历经抗战、国共和谈、内战三个时期,潜伏十四年未露真身,之后也全身而退。

    难道她开挂了吗?

    来,看完这些干货你就知道,传奇不是随随便便炼成的。

    首先,一身硬本事,是她打入内部的敲门砖

    200字每分钟的记录速度,不是说说而已。(别说记录了,Sir用电脑一分钟都打不出200字)

    一整天嘚吧嘚的会议内容,沈安娜一晚上就整理出两份,一份给国民党,一份给共产党。

    为了提高效率、防止被破译,沈安娜甚至自己发明了一套速记符号。

    沈安娜最初学习的炳胜速记法

    一手娟秀的好字,更是职场加分利器。

    沈安娜自1935年进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担任速记员,一路被重用三年后直升为高层绝密会议指定的速记员也没人怀疑。

    靠的就是过硬的业务水平。

    另外,心理素质硬,是她临危不惧的保护色。

    要知道,搞情报的,每天无形的子弹都从耳边飕飕飞过。

    1942年,一直和沈安娜联络的上线突然不见踪影。

    沈很急,寄去一封试探性的信:“孩子有病,借你的钱,下月再还。”

    几天后两个国民党特务冲进沈的家中,说她与共党通信,对方已经被抓起来了。

    沈安娜没表现出慌张,理直气壮地跟特务正面刚:

    无非是向朋友借几个钱么

    现在国难当头

    谁不缺钱啊

    除了硬刚,沈安娜还懂得曲线智取。

    会议机密内容连续泄密,让国民党高层加大调查的力度。

    这回,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挡住的。

    沈为了不让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四两拨千斤,把节奏往别人身上带——

    最近中央社的那个记者来的可比以前勤多了

    而且沈安娜不只是被动伪装,还主动出击,发射糖衣炮弹。

    认了科长夫人当干妈,向国民党的“元老派”敬求墨宝,把他们题写的条幅、对联挂在家中显眼的位置。

    下面的人,敬她三分;上面的人,让她三分。

    沈安娜就这样以一副“后台很硬”的国民党员模样,行走在凶险的钢丝上,多次化险为夷,从没被识破身份。

    最后,立场硬,是她回归组织的定海针

    潜伏十四年,沈安娜的上线,断过,她也很可能会失去身份。

    但沈安娜这只“风筝”,线断了,却依然从容地飞着。

    哪怕没有人对接,她也坚持收集着每一份有价值的情报。在失去时效之后,亲手销毁情报,再继续收集。

    潜伏十四年,沈安娜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诱惑。

    国民党给她升职加薪,她不要。

    放弃名利双收的立法委员,坚持做苦逼又寒酸的速记员,为的是能继续在会议上获取机密情报。

    国民党给她分配福利房,她也不要。

    一家四口,宁愿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为的是将来组织还能找到她的家门。

    中央党部要给我们换好一点的房子

    我们就以各种借口

    还是保留着,这是一个联络点

    这些小牺牲,体现了沈作为一名地下党的大智慧。

    时刻和组织建立、保持联系(多次拜见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领导人),让沈在解放后从国民党抽身,也没丢掉自己共产党的身份。

    后来1949年陈毅在上海开大会,沈安娜被推荐当速记员。

    陈毅在会上看到身着旗袍的沈安娜后,给了她一套崭新的灰布军装。

    这是她潜伏十四年之后,第一次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

    沈安娜作为一名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当然是传奇的。

    但在纪录片中真正打动Sir的,是她作为一个人有血有肉的柔软。

    她的爱情,在潜伏中愈久弥坚。

    沈安娜人生中的男主角,叫华明之。

    两人在传递情报的来往中,产生感情,走入婚姻。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什么爱情歌曲,两人常在一个小荷花池旁唱革命歌曲解压。

    这一唱,就唱到头发花白。

    在1998年的采访中,沈安娜望着丈夫,挥着手,打着节奏;华明之正襟危坐,乖乖唱和。

    一首《国际歌》,是这对地下党夫妻一辈子的浪漫。

    她的家人,在战火中分离。

    和自己的母亲19年没见一面,亲姐姐病逝后三年才知情。

    沈安娜跟着国民党转移重庆时,为了安全,还把一岁的儿子丢给上海的婆婆照顾。

    再见就是九年后,儿子早不认识母亲。母亲还要对着儿子,做自我介绍:

    我听奶奶说你妈妈要来

    当时因为没见过不认识

    突然叫了我一声小名叫囝囝

    我知道这一定是很熟很熟的了

    然后她说我是你妈

    这才见到了

    解放前,没有暴露身份,幸存下来。

    建国后,获得了身份和荣誉,没有蒙冤、遭受迫害,又一次幸存下来。

    沈安娜凭借的是过人的实力和……运气。

    像她这样,在潜伏大戏散场后,还能华丽转身、得以善终的白区地下工作者,不多。

    但她更多的同志,没有机会从阴影中走出来,没有机会享受她获得的安宁。

    而他们,或许才是让沈安娜一辈子也难以抽身的人。

    2010年,95岁的沈安娜在医院中离世,弥留之际,还在喃喃自语:

    暴露了,抓人了,从后门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上有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哑谷:你把中国人害惨了
      • 卢麒:好喜欢作者大大的文字。作为一只辛勤的小萌新一枚,要不我们就互相关注吧。我关注你了哦。也希望大家笔下的心血汗水都不被白费。也希望作者大大能给我的文点个赞啦爱你哦(づ。◕ᴗᴗ◕。)づ
      • 3964b03e1635:最后那句话,看了真心酸
      • 清风徐来_0223:老一辈革命家真的很让人钦佩和感动。一手好文章。
      • April石:嗯嗯,感觉很好看耶👏👏

      本文标题:感谢这部片,让我们知道还有人上演过无法播出的现实版《潜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a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