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焕菇凉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牙齿的洁白整齐为美。陆龟蒙在《陌上桑》中写道“皓齿还如贝色含”,张枯《吴官曲》中写道“皓齿初含雪”,杜甫在《哀江头》中写道:“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光从古人留下的这些诗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人一直将洁白的牙齿视为女性美的一方面。然而,在古代,日本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以”黑牙齿“为美,女性在成人礼,结婚之时都会将牙齿涂画成黑色。这不仅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女性美的一种展示。
日本染黑牙齿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平安时代”,女子在成人礼时,不仅要染黑牙齿还要画“天上眉”,尤其是在皇族和上流贵族以及平家武士在元服礼时都要进行的。在日本的文学代表作品《源氏物语》中有这样的描述,书中人物紫姬,年幼时没有染齿,但是被光源氏收养之后,其外祖母将其牙齿染成黑色,让她看起来“更美丽了”。之所以染齿,是因为她已被贵族收养,可见当时染齿是贵族特征之一。
在战国时代,染齿的年龄会更小的一些,一些孩子在八岁或者九岁就会被要求染成黑牙齿。这些孩子大多是因为要进行政治联姻的武将的女儿。那个时期,部分武将在奔赴战场时也要进行染齿。目的是为了在交战当中,即使被敌人击中头颅,也要让自己的脸看起来漂亮一些。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除了皇族和贵族以外,染齿几乎已经不会波及到男性了。这个时代的染牙的年龄向上调整了,一般染齿的女性都是18岁以上的未婚女性或者是已婚女性,以及一些需要突出“美”来化妆的艺妓等。而一般的平民也只是在特殊的场合下才染齿,例如婚礼、祭祀、葬礼等,这些都是为了显得更为正式。
由此看来,日本女性的“染齿”不仅是身份地位的体现,也是女性在区别”成人和孩子“的重要”仪式“,同时也会女性在展示自我魅力的一种手段。随着染齿文化的发展,作为成人标准的染齿后来逐渐演变为订婚之日染齿。后来又改为结婚前一天晚上染齿,而后又改为生孩子时染齿。在日本明治时期的染齿主要是用以区别未婚和已婚的区别。与此类似的是中国古代女性出嫁前的”开脸”及出嫁后经常性的”绞脸”。
染黑齿这一习俗,在日本贵族中延续了数千年。到了明治维新时期,由于学习西方文明,明治政府明令禁止,要求民众不得再染黑齿。日本明治六年(1874)宫内奉旨宣布“皇太后、皇后废御黛、御铁浆……”。这是在官方层面上对旧习俗的废止。
随着西方文明不断的输入,日本本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人们开始学着欣赏欧美文化,这不仅是在咖啡、西餐等饮食上慢慢开始西化,在化妆审美上也出现大幅度的转变,很多女性也不再以“染黑齿“为美了,渐渐的黑齿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消失殆尽。
不过,在明治维新的初期,日本妇女还有染黑齿的习惯,这在一向以”洁白“牙齿为美的外国人眼里,黑齿似乎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一位在日本任教的美国动物学家摩斯在日本所画的素描被作为《日本的每一天》书中的插图,其中有一副就是日本的一位已婚的女性染黑牙齿的图。一名女子跪坐着,身体向前倾,一边用左手拢住右手的袖子,一边染黑牙齿。
其中还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记录的:大的铜器用来吐含漱在口中的水,上面架着一片金属板,板上有两个黄铜的容器……手拿着一侧有刷毛、像竹刷子一样的木片,这就是普通的日本的牙刷。她把牙刷浸过水,接着放入坚果的虫瘤,然后像做清洁一般在牙齿上挫,偶尔拿起放在旁边的水碗,以水漱口,再拿起镜子,看看牙齿是否刷黑了。那时候的日本女子染黑黑牙齿不仅是一种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更是一种美的象征。人们并不讨厌”黑牙齿“,也不会以”黑牙齿“为丑。更多时候黑牙齿是人妻魅力风韵的象征,是熟女的标志。
在日本,女性用来染黑齿的原料包括:铁屑、酒、茶、醋等。据说,这些原料的味道很难闻,所以日本女性都要早早起来在丈夫醒来前描画好。另一说法是染黑的原料难得,有黑色牙齿可以标榜自己的家境不错。在美国动物学家摩斯的插画中这位染黑齿的女人就是旅店的老板娘,她的家境非常不错。
截至到目前,日本女性染黑齿的习俗几乎可以说已经完全消失了。现在,我们只有在能剧、花柳街和一些祭典上还可以看到黑齿的踪影。或者,在一些能剧面具上也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装扮。最多,也只有部分艺妓等人专门依照古人的化妆技巧染黑齿。不过,这时的“黑齿“仅仅只是一种文化展示,是一种艺术再现。早已和身份地位,成人礼,结婚与否再没有半点关系了。
而我们,似乎并不能欣赏这样的艺术,也只能是尊重它。
本文属于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梦焕菇凉,简书推荐作者,搜狐历史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