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男二女

作者: 吾心安处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0:10 被阅读0次

    其实梅老太年纪也不算大,刚刚84岁,就比当地的人均预期寿命大了一点而已。

    由于已经有了重孙(曾孙,第四代),因此大家都称她为梅老太。

    去年夏天梅老太爷因病去世了,梅老太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

    梅老太一共有七个子女,五男二女。

    “五男二女”,这是一个特别吉祥的数字。为什么?即使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有个传统说法却是家喻户晓的。

    在当地,说媒的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便是:“我包你们俩结婚,但不能包你们生五男二女!”

    据此可以推断,生五男二女是非常难得的、非常幸福的,也是非常令人神往的。

    很长一段时期,“五男二女”的确让作为普通农民的梅家夫妇感觉十分幸运和体面。

    先介绍“五男”——

    老大、老二出生得早,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家乡的田地。成家以后两家夫妻均以种田为生。

    老三去当了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每到春节的时候,村干部和村文艺宣传队会敲锣打鼓到门上慰问、送慰问品。

    老四初中毕业之后,顺利地考上了“小中专”——市里唯一一所师范学校,拿上了定量户口“硬本子”,成了“吃皇粮的人”。

    老五自小就调皮,不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辍学跟在别人后面做瓦工。到底头脑灵活,没几年不仅成为一个出色的瓦工,而且做上了工程的包工头。

    再来说“二女”——

    大女儿和她大哥、二哥一样,在家种地。后来结婚嫁在了本村,仍然种田,只是换了所种的田块。

    二女儿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进了当地一家地方国营纺织厂,有了当时算是比较体面的工作。

    那时候的梅家,确实是人丁兴旺,邻居、亲戚们投来羡慕的眼光,五男二女,就是有福气呀。

    后来,梅家接连出问题,走了下坡路。

    老三从部队退役后,到一家汽修厂从事汽车修理工作。不多久,结婚生子。

    没料想,似乎无缘无故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不能正常工作了。起初精神时好时坏,后来渐渐住院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了。

    他妻子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提出离婚。年幼的孩子归了女方。

    老四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到一所镇级初中教语文。教学虽然不是十分出色,但中规中矩,加上人比较和气,学生及家长都能接受。

    结婚之后,或许受性格比较强悍的妻子影响,老四人越来越懦弱,后来连学也教不下去了。上课的时候,不停有学生朝他后脑勺扔粉笔头。

    老五承包了为数不少的工程,却欠了很多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据说因为既赌又嫖。

    在债主追债无法脱身的情况下,老五丢下老婆孩子悄无声息地躲了出去。一家老小无人知晓他去了哪里。

    二女儿上班的原地方国营纺织厂,改制成了民营企业。一个运转班上下来,工作量将近原来的双倍,工资却下降了。

    情绪不好的时候,二女儿就埋怨起父母来,高考落榜时他们没有同意自己返校复习。学校寄了复习通知到家里来的,自己高考总分离录取分数线并不远。

    这个时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不再羡慕老梅家了。“鸡窝里到底飞不出金凤凰啊”,“他们家这个姓就不好,姓梅,跟倒霉的霉一个音。”

    梅老太对梅老爷子也有颇多怨言:“都怪你,自己没放好样子,对孩子们管教又不严。生这么多,不仅负担重,也害了孩子们跟着受苦。”

    这话说得可没错,梅老爷当年是家里的“独苗”,少年时没吃过什么苦头,轮到自己独立过日子时,迷上了玩牌丢不下,干什么活都不出色,教育孩子基本“顺其自然”。

    话说去年年底恰似一阵风刮过来,大部分人都阳了。一时气氛紧张,药物短缺。

    雪上加霜的是,元旦那天,梅老太在跨房屋门槛时不慎摔了个跟头,立刻不能再走路,躺到了床上。

    第二天,梅老太的右大腿和臀部肿了起来,疼的直哼哼。

    “妈妈,我们到医院去查查吧,看看是不是摔骨折了。”大儿子家离得最近,夫妻俩也来得最早。

    “查什么呀,‘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你们想啊,早不跌,晚不跌,刚到84就跌了个大跟头,这不是命中注定的是什么呀?谁能不信命呢!”梅老太忍着疼痛,跟老大夫妇讲道理,同时眼睛盯着他们看。

    “这是我们农村人嘴上说说的,迷信的东西,哪有什么道理。”大儿子比较憨厚,心地也比较善良。

    “巧了,我外婆当年也是84 岁去世的。这些民间的老话呀,有时候你还真让人不得不信。”大儿媳长得实在太胖了,以致她想往床边靠近一些时,挺着的大肚子却让她难以靠近

    “你们不用担心,过几天可能就好起来了。等腿消了肿,我就下床走走。”梅老太嘴上说着宽慰的话,同时闭上眼睛养神。

    “那我们多买点水果、糕点过来,妈妈你可不能饿着了。多吃点,身体也容易恢复。”大儿媳边说边拿起一只“耙耙柑”,剥开后,往梅老太嘴里喂上一瓣,自己吃一瓣。

    “逗逗怎么没来?”梅老太问。逗逗是老大的孙子、梅老太的重孙。

    “跟他爸妈在家呆着呢。外面阳了的人多,不让他在外面乱走。”大儿媳告诉梅老太。

    老大夫妇前脚刚走,老二两口子后脚到了。

    “妈妈,外面大家都阳了,医生也阳了,医院都没什么医生给病人看病了。现在您止疼最要紧,我已买了止疼片带过来。”老二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药盒,“过会儿我到镇卫生院去,看看能不能请还没有阳的医生来给您挂点水。”老二从小就长得精瘦精瘦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做事却比较精明。

    “我们带妈妈去医院检查检查吧,腿肿得这个样子,也可能骨折了。如果引起并发症,就麻烦了。”二儿媳边帮梅老太搓揉着胳膊,边说。

    “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大部分人都阳了吗?医院根本就住不进去。妈妈跌了跟头,抵抗力本来就差,再到满眼都是病人的医院去,如果传染上病毒,不是自讨苦吃吗?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就不要随便乱说。”二儿子瞪着眼睛,说话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听老二的,从小到大老二的头脑最灵活了。妈妈晓得,现在大部分人都阳了,医生也阳了。要住什么院呢?多花钱不说,还容易被病毒传染上。老二说得没错,我们傻呀?妈妈懂道理的。”

    “小琳哪(二儿媳的小名),你的心意妈妈领了,妈妈不碍事的。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都84了,妈妈还能不知足吗?”梅老太转过头来,“老二呀,你们快回去吧,孩子们回来要吃饭的。”

    梅老太使劲握了握儿媳的手。她知道这孩子心好。

    做教师的老四来的时候,不仅带了牛奶,还带着脑白金、蛋白粉等高级营养品。

    “妈妈,按理说现在我应该带您去住院,好好检查和治疗。但您知道的,爸爸生前去医院看病,大部分费用都是我负担的,不能总鞭打快牛吧?他们几个也不能再装聋作哑!妈妈,这次咱们弟兄姊妹得把话说清楚,医疗费用大家分摊。多花钱,我做儿子的肯定没意见,但总这样,不公平,你儿媳不答应啊。”到底是当老师的,老四一口气说了不少,听上去也很有道理。

    “老四啊,妈妈知道你吃苦了,在我和你爸身上花的钱最多,在家里受的气也多。这次我用不着去医院,我就在家里躺着,时间长了应该会好起来。你好好教学、好好过日子,可别和你老婆闹别扭。”梅老太理解儿子的难处。

    母子俩聊了好一会儿。

    “妈妈您肯定该好好检查和治疗,咱们家可是五男二女。”老四临走时,丢下句一语双关的话。

    不知哪个告诉了老三,他慢吞吞地走了过来。最近他精神尚可,在家休养。

    草草看了梅老太一眼之后,老三开始自言自语:“我是来告别的,我要当兵去了,当坦克兵。我要唱一首告别的歌,‘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我真的要去当兵了。妈妈,再见!”他抬手朝梅老太敬了个礼,转身出去了。

    两个女儿是一起来看望母亲的。

    “妈妈,你怎么不小心呢?快让我看看跌得重不重。”大女儿人还没进门,声音就传了过来。

    大女儿性格大大咧咧,半辈子下来了,基本没离开过农村。

    “妈呀,跌得可不轻啊,这腿和半边屁股都肿得不像样了,不去医院看恐怕好不了啊。”仔细看了梅老太受伤的情况后,大女儿接着大声说。

    “你咋咋呼呼什么呀!告诉你吧,你爸爸这几天常来跟我说话呢,他说是来接我的。我这半边身子,现在基本没什么感觉,它已经不是我的了,应该已经被你爸爸‘接过去’了。不信你来掐掐,看我疼不疼。”

    见梅老太说得认真,不像开玩笑,大女儿真的用手指掐了几下母亲的大腿,梅老太果然连眉头也没皱一下。

    小女儿却不相信母亲的“鬼话”,“妈妈,看你腿肿成这个样子,不到医院看可不行。如果骨折了,躺在床上恐怕好不起来,万一产生并发症,问题就大了。”见母亲眼神定定地看着自己,二女儿接着说:“但是,妈妈,我是女儿,有句话叫“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去医院住院治疗,我说了不算。哥哥们应该趁早带你到医院去。”

    “你就专心上你的班,我晓得自己的情况。你几个哥哥都来过了,他们都很孝顺的。”梅老太看着小女儿,想起这孩子小时候机灵又乖巧的模样。

    当年就是梅老太没同意孩子高考复读,现在她感到真有点儿对不起小女儿。

    就这样,除了不知躲到哪儿去的小儿子,四男二女都来看过梅老太了。

    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身的梅老太,明显越来越瘦了,胃口也越来越差。

    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来看她的人们介绍着自己身体好不起来的原因——

    “孩子们要带我去医院的,但医生都阳了,医院根本住不进去。如果硬住进去,传染的风险更大,恐怕早没命了。”

    “‘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古人俗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命中注定的事,谁又能抵抗得了呢?”

    “老头子从‘那边’来接我了,我们要团圆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来人往中两个多月过去了。

    梅老太依然挪不了身、更起不了床。肿早已消了,人更瘦了一大圈。

    倒是一直没有产生什么并发症,梅老太的头脑也始终清醒得很。

    不知是不是掐指算好的,从第78天开始,梅老太开始不吃不喝了。除了让子女不时用棉签蘸点水润润嘴唇和鼻孔,真正是滴水不进。

    “到喉咙口就下不去了。”梅老太给出的理由谁也无法不信。

    同时,梅老太成天好话不离口。

    “五男二女,我有福气啊。”“子女个个孝顺,他们都不停叫我去医院看的。”如此等等,这是向前来看望她的人介绍子女孝顺情况。

    “恭喜发财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祝福来人。

    “宝宝聪明伶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夸奖、祝愿孩子们。

    渐渐地,梅老太骨瘦如柴,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

    二儿子请了镇卫生院的医生到家里来看,医生抓着梅老太的胳膊反复看,说已经挂不进水了。

    梅老太让子女把娘家人轮番请了来,“真高兴又见到你们了!见到娘家人,就没有什么遗憾啦。”同样,在娘家人面前将子女请医生到家里来给自己看病、不停地给自己买吃的和喝的等等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

    有娘家人建议:“再到县里的医院去看一次吧,毕竟小镇卫生院的医生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病因。”

    “吃不消喽,人到汽车上颠簸一下恐怕就没了。我有五男二女,个个对我好,这辈子我满足了。”

    又过了几天,梅老太离开了人世。这天正是她跌倒的第84天。

    “真巧啊,84岁,84天。这84,是妈妈跨不过的一道坎。”子女们不停地唠叨着、诉说着。

    “84 、84,你们都说太婆只能活到84,可是,去年中秋节的时候,太婆一个人在家里,爬上堂屋的柜子,在屋梁上挂了根长长的布带……婆婆(奶奶)说,要不是我到太婆家玩给碰见了,太婆那时就不在了。那样的话,太婆不就是83吗?”

    大家惊讶地循着清晰的童声看过去,原来是梅老太的重孙逗逗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男二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az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