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这里就谈了战场的主动权,善于调动敌方。善战者,致人而不制于人。这个道理难道敌方不懂吗?敌方也这样对付你!这就是战争,永远不能低估对手。有时候看着占据着主动权,而实际上慢慢地进入对方的局中。谋定而后动,是争大局之先,先发制人,是争局部的先。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这就是把兵法运用得神乎其神的地方。很微妙。用兵就是要了无形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用间而无间,有行而无形。能做到这样,那就需要上下同心,得天时,明地理,军心齐为一体。工夫在始计篇,道天地将法,全乎了。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破坏其整体,分解,蚕食。反围剿的时候,开始的胜利,就在于能以退为进,分解其整体,破坏其围剿。到了最后,搞阵地战,硬碰硬,那就完了。石头砸石头,两败俱伤,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全胜就是营造以石头砸鸡蛋的态势。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这就是在明处,很被动,被动挨打。就是这个理。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通观全局,在战前推演时,就找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战地和战日,这就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和地利。这就是抓住了现场的主动权。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这就回到了孙武是向吴王推广自己的军事主张。说给君王听的,我们可以看到说得很形象,一点也不学术化。孙子真可谓知人心。
四之之法是试探敌方虚实的。也就是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要亲口尝一尝。策之,是战前的谋算,把对方摸透,到这种摸透,还停留在知识面,理性上;作之,就是动一动对方,看对方什么反应,有点短兵相接的味道;形之,就是利诱,引动对方,这可以看到对方的整体部署,牵一发而动全身;角之,那就是干上一仗,摸清对方的战法,一触即发,一发即收,了解对方就行了,别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虚实。
无形无象之能力,是核心战斗力,对方学不去的,对方能学的只是显露的表面之形。变相永远在变化,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兵家就是智者,兵家无仁,其智亦是双刃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是对变化描写最是妙不可言的一句。我前面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好准则,而前面这句也是用兵的最高准则。兵法的导向是和平,用兵的时候导向是胜利。我们应该能感受两者的不同。战争绝不是以毁灭为目的,是以护生为目的。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这里说的就是变化是自然之理,兵法的变化之道,是合于自然的。虚实之间,有大秘密。庄子的人生态度是间世,不入世,不出世,在出世和去世之间,在其间游刃有余。兵法之虚实之道,就是用间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