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比特训练营这才是习惯真正的样子
无声的蜕变——记海比特短训营(初级)结营

无声的蜕变——记海比特短训营(初级)结营

作者: 侨鹭 | 来源:发表于2016-06-23 23:04 被阅读174次

    〇、前言

    时间如水,匆匆地从每个人的之间流走,只给你留下同样稍纵即逝的痕迹供你慨叹。追击时间,尽快在有生之年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一个人毕生的命题。

    于是,为了尽快脱离几个月以来的浑浑噩噩、设法找到以内在动机为宗、外在动机为辅的适合自己的自我变革途径,机缘巧合之下我报名参加了易仁永澄老师的“海比特短训营”,期待借此机会能够了解和学习大牛关于习惯养成的高见并有机会和一群上进的同好者一起进步。

    一、总体感受

    五天的时间内,易仁老师在微课中带领成员分别进行了以下行动:

    ①罗列期盼的习惯
    ②通过厘清概念精选习惯
    ③具体明确当前要紧的习惯目标
    ④列定弹性计划表防范风险
    ⑤写出习惯可视化你的能量等行动
    (描述若有疏漏还请指点)

    每一步所使用的工具都是看似简单,却似乎有着察觉不到的动能蕴含其中。后来的几天里,我虽然总是因为长期的「心理障碍」和时间安排原因拖到最后一刻才匆忙交付作业,但是每当我把表格填完之后,竟也会有一种开朗舒畅乃至流连忘返的感觉,就像期末考试刚结束一样。

    即使因为“懒得”使用电脑改用手写表格、导致成品并不好看也不好编辑,习惯制订手册还是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当下的需求——只是今后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各种脑力体力资源,不然连能对解决懒散有很大帮助的表格都还要靠他人的催赶才能匆忙填完。

    0616 0617 0618 0620 0621

    二、我的收获

    五天短训结束后,我有如下几点收获:

    1、学到了“习惯和习惯化有区别”的新观点,知道之前自己“刻意”养成,但最后都放弃了的所谓“习惯”(比如「打卡」、「每周一本书」等)只是一种未必有用的机械行为。

    2、明白了习惯有“元习惯”和“表层习惯”的划分,以及只有经过划分,才能更好地选出自己目前真正需要养成的习惯。

    3、理解习惯养成过程中通常经历的三个风险期:反抗期、无聊期、挑战期,更好地理解了二八法则和刻意练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4、当然,我借此机会认真阅读了易仁老师的博客,也更加了解易仁老师啦。╯﹏╰。我现在慢慢发觉,孤身一人成长可能真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容易,若能找到一个高质量的社群组织和同志一起玩,其实挺好的。

    三、答疑解惑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也向易仁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处于后一状态中的我,好像除了会思考得深一些之外就露不出别的什么身手。

    意识到这一点,我在这几天里尝试通过向老师提问和自我思考(PS:同伴资源这次没用起来),来寻求“怎样靠改善认知来驱动自己动身做实事”(其实就是“明明很想做,偏偏动不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干脆给出未经修改的原提问吧(PS:可能因为当时的思维局促,问得并非完全到位):

    _0618

    【问题】易仁老师,您的微课里提到了“习惯是目标达成的保障和加速器”,我想不通的是,倘若人们起初(比如孩子)就不具有足以带动其他习惯的“习惯”,那是否意味着这样的人就几乎无法养成好习惯了?如果不是,请问遇到这种“因‘先天习惯缺失’而不能坚持新习惯”的迭代困境的人该怎么做?
    【回答】我用了好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一点。习惯的外衣脱掉之后大约就是两件事:本能、能力,也就是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后天培养的习惯有两个层次,我明天具体说。能力有四个阶段,从无意识无能到无意识有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都是无意识有能状态。
    这是基本背景。但是如果你说孩子生来就不足以带动其他习惯养成,也就是类似吸吮能力、呼吸能力不具备,这是孩子生出来的天生能力(我孩子两个月,我天天都在研究她有什么基本能力,但是发现没有什么其他的了)。基于这两种能力,然后随着肌肉发展,意识构建,她开始试错,我就知道了,原来她已经开始培养后天习惯了。
    这个内容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我没有涉及过“先天习惯缺失”的情况,也没有遇到这种案例,所以无法有效回复。

    _0620

    【提问】易仁老师好。我看到很多同侪最近经常在“表层习惯”和“元习惯”的确定过程中感到困惑。
    比如:①想出了一个元习惯,但是不知道目前这个元习惯能和什么“表层习惯”相关联
    ②总感觉自己想出来的“元习惯”更像“表层习惯”,或者反之
    ③甚至根本无法想出自己当前最需要形成的元习惯是什么。
    对于上面的疑惑,我觉得可能不仅仅是“定义不清”的原因了,如果用“本质导向”来看,找不到真正的元习惯很可能是由于“不会系统分类”。请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对两种习惯进行科学分类,以达到真正区分和明确的目的?谢谢。

    【回复】
    问题是必然的。我在涉及这个课程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还是考虑要增加这个部分的内容,原因就是让大家知道有习惯的层次划分。
    我可以推荐一些元习惯的学习方式,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非常好。
    此外,这里不是“分类”问题,而是区分问题。最后,你的问题中的关于“方法”的部分,我的建议是:元习惯列表+持续积累经验。

    _0622

    【提问】我是白面怪客。
    ①养成某些习惯是否能够缓解拖延问题?
    ②05日 表中“养成这些习惯对我真的很重要”内的条目(即便是头几天看的时候还能心潮澎湃的)会不会因为频繁看着而失去刺激性?
    ③If(A)then(B)为什么能够解决“主观逃避”的问题呢?
    它究竟从哪方面入手引发了内在动机?
    如果B总是恰好和A互为拮抗的行为,那么应该怎么设定B?
    谢谢!
    【回答】
    我比较喜欢看到你的问题,挑战性比较强。之前我就觉得你是一个高概念感的人。好,具体看看问题。
    1.可以的。积极主动、自律、最优主义、自尊这几个,基本上可以完全解决拖延问题。
    2. 面前一堆金山,你看30天会没有刺激么?所有意义非凡的事情都伴随着压力和痛苦,压力和痛苦不会频繁看就没有刺激,必须达成以后才会让刺激消失。如果频繁看就没有刺激了,说明:没意义,或者意义找的不准。
    3. 这个被称为执行意图,对应着目标意图,NLP技术的教练化使用。我给出的只是工具最表层,前面已经讲过了如何设置的问题,请前往阅读之前的问题回复。

    四、我想对阅读者说

    虽然这期短训已经结束,但它也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您希望加入,可以先关注易仁永澄或者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搜索同名帐号,只要你真的想改变自己,总有办法成为其中一员。(软文?我还真没那个必要→_→←_←)

    半年多来,我把自己当做“人肉搜索器”,几近疯狂地寻找对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帮助的网路达人。如今留存在我的帐户内的虽然仍十分混杂,但「易仁永澄」是我近来真正花时间关注的为数不多的公众号之一。

    想想也是神奇,一位山东大汉,居然能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愿意开始写作,哪怕这将经常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也在所不辞。

    都看到这里来了,难道您不想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比我成长得更快、更高吗?

    五、我想对训练营说的

    我们能成为人,实在是这个宇宙中最奇妙的事。

    只是,当人因意识的伴随而逐渐将自己和其他生物划清界限时,却仍不可避免地被动物本能羁绊。这使我们在体验感性的喜怒哀乐之快感的同时,也自然总是和理性若即若离。

    可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大部分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当社会的发展脚步常常让普通人难以适应时,拖延、焦虑、自私、逐利这些发自本能的反应必然会发生。

    为了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又可以求得符合人性的安宁,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幸福进化,应当是在承认和接纳人的固有不足的基础上实现持久有效的理性成长。我建议易仁老师考虑考虑:怎样让自我管理的方向,在保证强力、高效、可操作的同时,做到更加平实、术语更接近“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使每一个有心上进的人、甚至是那些曾陷入过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人都能从您这样的思想体系中受益。依余浅见,这不仅对于海比特,对整个俱乐部的发展都会更具意义。


    倘若此文的观点有错漏偏差之处,欢迎理性探讨、批评指正。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前,请通过简信联系本人获得授权。

    抒发感受,反思所为,自我进化,咬牙前进。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打赏!


    附言:(2016.07)从6月17日到6月21日,短训营的内容和微信群的交流带给我很大的收获。正值学生党的暑假时间,鉴于课程进行的时候我尚处于「中度拖延」的状态,我将侧出时间对微信课程进行二次回顾——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学习易仁老师关于「习惯」的方法论。承诺届时会重写Day1 To Day4的感想,只为输出能令自己和同侪更加信服、更有收获的「精品」文章。

    附件:

    05日的感受:海比特短训营0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的蜕变——记海比特短训营(初级)结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ro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