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柜旁边的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本很厚的书,这本小时候看到过,多年未见的书,总算再次出现在眼前了。
再次翻开,多少有些感慨,有些物品,因为近在咫尺,反而会视而不见,忽略它的存在,搁置很久也不见得能有机会触摸一下。面对这本旧书,我实在想不起到底有多久没有碰过了,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年或许更久,反正一直无人问津。
那旧书里散发出的灰尘和纸张烤焦的味道,在我翻开书本时扑面而来,似乎所有陈旧的纸张都会有这样的味道逸出,而这味道却很奇怪,总能让人感到似曾相识,而且瞬间就激活了某些尘封的记忆,想到久远的时光里,那些散发同样味道的旧书本,旧报刊杂志。
我会仔细看看发型年份,那本就是是三十年前的旧物,能留下来也算是奇迹了,我想到那些时光的学生时代,也曾留下来不少课本和书籍,每年都会留下来很多,堆满整个书柜也不足为奇,但这些书的结局,最后都会在某年某月某日,卖给一个敲门来收废纸的大爷,所有旧书无一例外都会面临这样的结局。而当这本书逃脱了这次清理,一直流传到现在,倒是不容易。
我幻想着它的经历,是当时卖书时,偶然看到了书里的内容,因为被内容吸引而暂时动了恻隐之心没有卖,或者当时这本书放在某个偏僻角落而没有被发现让它逃过一劫,反正因为没有被卖掉,这本书就如同经历硝烟战过而幸存的文物,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我小心翻阅着树上的内容,那粗糙的纸张带着岁月侵蚀留下的纹理,那早已泛黄到纸面显得格外沧桑。那一个个宋体字,和现在的书本有些不同,或许是当时比较时尚的字体吧,现在看来倒是能看出一些古拙的感觉。
这本书是杂志,讲述着很多年前的故事,在那个纯朴的年代里,那相伴一生的爱情好像更容易得到,而且征婚广告里,全是质朴的话语,简单的条件。那时候物质条件不太丰富,照片上人们的穿着尽管现在看起来不过是些老土的时装和中山装,或许当时看来,倒是比较时尚的吧。书上也有些家用电器广告,现在看来都是平常之物,放在那个时代却很稀罕,比如带遥控器的电视,滚筒洗衣机等。而且那价格且高的让人咋舌,要是以收入和货币购买力来换算,随便什么东西都不会低于万元。
最后我才把注意力放在文字内容上,不得不说,那些文字的质量要远高于当下的各种杂志书刊。如今自媒体流行,任何人都能零成本发表作品,所以各种良莠不齐的内容出现在市面上,那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东西,也是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阅读需求。而当时,能发表文章在杂志上,那都是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可能都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都比较考究,只有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让好的作品问世,并经过层层筛选,出现在杂志上,能被读者看到的,那都是百里挑一的好作品。其实耐心读一读当时的文字,即便是过时的内容,也总能学到些什么。
我思考这厚厚的书本的来历,原来是父亲当年订下的,那时候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在电视节目有限的情况下,业余时间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城市生活不能在一亩三分地上耕种,不可能天天在马路上散步,也没那么多报纸可看,就只能找些书籍杂志欣赏。可以想象到,当年,或许他每天都在期待那本杂志到位吧,等待已然成为习惯,而当杂志送到家门口时,闻到杂志上的墨香,迫不及待去阅读杂志上的内容,又会是一种幸福。
我随意翻阅完毕后,将其再次放回书架,让它继续呆在那里。我想,从前看到有很多农村人家里都会有那么一两本祖上留下来到古书,那都是祖上某个读书人留下的,最终没有被后人遗失的书本,经历了岁月洗礼,尽管会变得陈旧,却会被当成“古董”而备受保护,这是它们熬过一次次“劫难”之后,才会得到的尊敬吧。
这本跨越几十年时代的书,也势必会成为这样的存在,等到几十上百年后,若它还在,或许后人会以此为穿越时代的时光机,去窥探那个久远年代的先辈们,在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