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散文
为什么宋代以后的诗大都是仿出来的呢?

为什么宋代以后的诗大都是仿出来的呢?

作者: 故紙堆裏寄此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07:33 被阅读107次

    诗歌大概有两个高峰:

    1.唐诗尚意,如处于成长期的青春少年,充满活力,即所谓的『盛唐气象』;

    2.宋诗尚理,似看破红尘的迟暮老人,大多经验之谈。就像一个睿智的教育后辈的老者。

    至此之后,诗歌这种文体俨然臻于峰顶。

    所以,后世学诗,要么『宗唐』,要么『宗宋』只能模仿。

    只有那些天才才能在两座山峰重压之下,找到出路。


    有继承才会有创新。任何文体,后世必然会向前辈学者取经,模仿是必然。

    在宋代,大概『学宋』的要多一些,因为『唐诗』太飘逸,无法效仿,学者很可能患上『东施之病』。然而宋诗,特别是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尊杜甫。我们都知道杜甫律诗堪为典范,并且律诗有法度,容易学习。


    唐诗就是一种理想;

    宋诗则为现实生活。


    兹分别举唐宋诗各两首,以观其妙: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观此两诗,大概唐宋诗的区别就出来了。当然只举了两首,不能代表唐宋整体。

    唐诗中必然有像宋诗一样议论说理的;

    宋诗中也必然存在如唐诗般潇洒飘逸的。

    后世亦如此。

    至于宋以后为什么会形成如此情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至宋代印刷术大行,读书人不用手抄书,节约时间,能看的书更多,几乎都是『读书破万卷』。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书读多了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尚理,好议论。


    结论:

    唐诗不可学,除非你拥有唐人的胸襟;

    宋诗虽可学,易落入议论说理之窠臼。


    为什么是说唐宋以后的诗就是『模仿』?


    1.内容上:

    写作题材从先秦至唐朝,几乎被写完。能写的都已写进诗中。于是有宋一朝被逼无奈,只能『更俗』和『议论说理』,只能在『遣词造句』上多下点功夫。

    至宋:诗歌在内容题材上后世已不能出其右。


    2.技巧形式上:

    (1)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到以五言、七言为主。

    (2)音韵:以译介佛经为契机,一窥音韵之妙。诗发展至南朝齐永明年间,形成与古体诗相对的『永明体』,即近体诗。其主要特征就是讲究声律与对偶。其时还倡导“四声八病”说,于是古诗声律进一步规范化。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


    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总结“永明体”的特征:

    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八句为多,律句大量涌现,平仄相对的观念比较明确,但是还没有形成“黏”的概念。此外,用韵由疏而密,押平声韵居多,押仄声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3)对仗:诗至唐,作诗更讲究『对仗』。讲究『黏』

    A.对仗:

    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因其孙女上官婉儿,婉儿一直是我儿时心中最喜欢的女孩名字。悲夫!

    六对:

    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

    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

    三是连珠对,如萧萧对赫赫;

    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

    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

    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


    八对:

    地名对: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异类对: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双声对: 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叠韵对: 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信。

    联绵对: 残河若带,初月若眉。

    双拟对: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

    回文对: 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隔句对: 相思复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B.黏:

    所谓"黏",是指上联对句下联出句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

    仄仄平平仄,(出句)

    仄仄平。(对句)

    平仄仄,(出句)

    仄平平。(对句)

    平平仄,(出句)

    仄仄平。(对句)

    平仄仄,(出句)

    仄仄仄平平。(对句)

    第八句之后可以根据“黏”的原则,无限循环下去,形成“排律”

    就不再赘述,点到即止。

    至唐古体诗到近体诗建立完备。体制形式技巧上后世已不能超其轸域。


    所以,唐宋以后作诗:

    只能在固定的体制形式内;

    惟一变数只能在内容上描写古人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但是,难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虽然时隔千年,可是我们还是处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想在感情思想上出新,难也!

    但对于生在如今的我们还有一丝机会,比如:现在我们写诗——

    体制已定,却能在内容上创新。

    我们有高科技,古人不曾经历过;

    我们现代社会,古人不曾见到过。

    所以我们的古诗里的意象内容就可以不同!这就是我们能够创新的地方。

    夫岂不工?然其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图|支教

    读现代人写的古诗词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与其说「宋以后的诗都是模仿出来的」,不如说「至宋朝诗之一体裁,内容与形式体制上已经趋于完满」。

    诗至近代前期还有「古韵」可说,但至近代后期,自鸦片战争打开国门以后,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事物、新社会纷至沓来,悉皆入诗,「古韵」失之矣!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意韵俱佳的好作品。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火车)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轮船)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氢气球)

    ——黄遵宪《今别离四首•其一》

    此诗作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当时作者任驻英使馆参赞。《今别离》为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人旧题新用,一共四首。用来描写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新变化。

    当时正在开展「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他所说的「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新语句」则是指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术语;「以古人之风格入之」,说明他的「诗界革命」是革其精神而不一定革其形式。是谭嗣同那样的「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评梁启超《诗界革命》

    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

    ——黄遵宪《与朗山论诗书》

    诗至如今,又脱去清末民初之疾。然大部分学子自小受「白话文」现代语法教育,于古文有所歉焉。纵是古文翘楚者,其诗亦不免失时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隐山人:我觉得宋诗仿者已是甚多:smile::smile:
        故紙堆裏寄此生:@小隐山人 也可以这样说,也有变化。
      • 我爱orange:我个人认为其实有可能是元朝的铁血统治对于文化的压迫,导致短时间内儒家文化的缺失,或者是有可能是政府对于民生及经济上并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所以让诗人们怀念过去,追溯过往😁纯属个人见解,莫怪莫怪。。。。
        故紙堆裏寄此生:@我爱orange 其实元杂剧里的唱词都可算成「诗」,元曲更是诗歌的变体之一。:blush:

      本文标题:为什么宋代以后的诗大都是仿出来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xz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