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文责自负】
今天是除夕,六十五岁的张奶奶听着对门单元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就知道老李家的俩闺女回来跟她妈过年了。
老李在的时候,两个闺女一进腊月就早早地来娘家扫房子收拾整理,准备好过年的林林总总,到了除夕就不过来了。
自从老李去世后,除夕这一天,两个闺女都来陪着母亲吃团圆饭。等吃了团圆饭,收拾干净以后,再各回各家,好在两个闺女都住的不远,小区与小区走着路就到了。
所以每到除夕,张奶奶都会听到对门传来的热闹声。
张奶奶想到此,再看看自己满屋子的冷冷清清,不由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此时此刻,张奶奶掩饰不住的羡慕呐!羡慕李奶奶家的这份热闹,这份红火,这份亲情,这份人间的烟火气。
这要是搁在十年前,只有别人羡慕张奶奶的份儿,张奶奶才不会羡慕任何人。为嘛!因为张奶奶有让人羡慕的资本。
张奶奶和对门的李奶奶是同一年嫁进这个小区的。碰巧还是对门。
第二年,张奶奶生了个儿子,李奶奶生了个女儿。那个年代,重男轻女严重。生儿子的张奶奶那叫一个扬眉吐气。三年后,两家又各添了新丁。张奶奶的二胎依旧是儿子,李奶奶的二胎仍然是女儿。
李奶奶家没有儿子,一直成为一个心病。在那个年代,能生二胎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胎是不敢再想了。
不用说,李奶奶总羡慕张奶奶的俩儿子。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四个孩子都上了学。张奶奶的俩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在班里拔着尖儿。高考时更是让人羡慕,考得学校一个是985,一个是211。张奶奶每逢在小区的小公园遛弯时,总喜欢和邻居聊起孩子的话题,每每这时,便会听到邻居的赞叹,赞她教子有方。
李奶奶的俩闺女,虽说学习也不错,但都是普通的大学。毕业后也没留在大城市,双双回城就了业。一个当了小学教师,一个进了保险公司。适龄婚嫁后,婆家也都住得不远。两个闺女平时各忙各的,周末和节假日,不是大闺女来了,就是二闺女来了。等到闺女们有了下一代,李奶奶开始照看小外孙,添一个孩子,等同于天天演着一场大戏。家里常常是闹得热火朝天。
张奶奶的两个儿子很优秀,学业一路上升,一个去了加拿大,一个去了新加坡。两个儿子都出国,这在小区里是唯一一家。所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张奶奶走在路上腰杆都挺得直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邻居们小区里遇上,也都纷纷称赞。
两个孩子出国,尤其是定居国外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最开始的几年,张奶奶还没觉得啥,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天高地远的,回来一趟也不容易。给外国人干活,哪能随便回来。她看过电视《挺好的》,里面的大儿子不就是在国外嘛!因为回了一趟家,结果被开除了。所以,张奶奶从来不催孩子们回来。想孩子了,便和孩子们视频聊聊天。遗憾的是,孙女和孙子只能隔屏看看,抱一抱,亲一亲,都不能。
有老伴陪着,还不觉得啥,自从五年前老伴去世以后,张奶奶便倍感孤独,尤其是除夕这一天,听着李奶奶家的欢声笑语,她越发落寞。以前老伴在世时,每到除夕,都是老伴贴对联。老伴走后,张奶奶不敢爬高上凳子,所以对联也不贴了,只在门上贴一个福字。
想到此,张奶奶忍不住又叹一声。就在此时,她听到隐约的敲门声。起初想,应该不是自家的,大除夕的,谁会来呢?但敲门声没有停。她从里屋走出来,走到客厅时,敲门声清晰起来,就是自家的门。
张奶奶满腹狐疑的打开一条门缝,李奶奶的二闺女笑盈盈地站在门口,对张奶奶说:“张婶儿,俺妈让你过去嘞!”
张奶奶一边寻思着:这大过年的,叫我过去干嘛呢?一边拿了钥匙,走出门外,扭头关上了门。
张奶奶刚迈进李奶奶的门,李奶奶便笑眯眯地迎上来,拉着张奶奶的手一起坐到了沙发上,说:“除夕吃团圆饭,你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以后你就到我这儿来,咱一起吃年夜饭。人多了热闹。”
张奶奶听了,不由热了眼眶,说:“你们家团圆呢!我来……”
没等张奶奶说完,李奶奶便接话道:“远亲不如近邻,咱都在一块住了四十年了,都成一家人了。你要是不嫌弃,以后除夕,咱就一块过。”
大闺女和二闺女也一起附和道:“就是嘛!张婶儿,我们小时候,我妈临时加班回来的晚时,我们不是常在你家吃饭吗?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就是就是,我们上班也不能常陪着我妈,以后你们老姐俩就互相做伴,互相照应着。”
张奶奶听了,连连点头,一连声地说:“好好!一家人,一起过!”
话刚说完,大闺女喊了:“菜炒好了,饺子也出锅了,开吃年夜饭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