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纵死犹闻侠骨香

作者: 柳之尺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09:52 被阅读186次
    荀彧:纵死犹闻侠骨香

    素来喜欢才子佳人九曲回肠的恩爱故事,又或是将军戏子爱而不得的哀怨情史,而其中多有偏爱的便是那些剑客荡江湖的风流逸事,或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少年郎救了受人欺凌的弱女子,又或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夜行者被避上梁山,再或是为万世开太平之志的文人侠盗问鼎武林逐鹿中原。

    可有这样一个人,不为情爱,亦不是大侠,却觉得侠骨铮铮不比侠客少一分。

    有人称他为理想主义者的宿命,有人称他为天降王佐之才,有人称他不知变通的榆木,这样一个人,他叫荀彧,他因为理想的撕裂和曹操的疏远而宁愿牺牲自己,郁郁寡欢,最终自尽,也许大多数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与现实相争的影子。

    他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彧的父亲荀绲,叔父荀爽皆任有官职,可惜时局动荡,宦官当权,一家人为避世端,让他做了一次并不理想的妥协。政治婚姻,为能安稳偏于一隅之地,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品性无可挑剔,容貌亦是个中无一,《襄阳记》中“荀令君(荀彧)伟美有仪容,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足以见得,可这样翩翩的少年郎难逃联姻的命运。

    不知他是否如意,不知是否郎才女貌生得般配,不知是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但却是他失败的一次妥协,委身于当日时局,这是第一次,年少轻狂,亦是无可奈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人墨客大多以横渠四句为毕生之志,可一生却难以实现。良臣遇明君,难。乱世遇枭雄,很难。也许是家中关系之顾,也许是年少才华初露,也许是容貌秀丽品行好被举为孝廉,总之,他做了个小官含糊渡日,最终却因董卓之故弃官返乡。

    这一次他没有妥协,亦没有安心立命于一个末世王朝,他在等,等一个人,等待一个时机,他已学会了如何不动声色的反击。

    北方霸主袁绍之名,他是听过的,不远千里奔赴任职,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其任职,他却认为袁绍生性并不能成大事。索性离开了去投往与之相持的曹操,虽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恶名,却亦可见的其人虎狼之心,可足以谋事。

    东汉末年,混战四起,愿提剑荡九州之人虽多,谋臣与名将难得,曹操与他,知遇之恩,大是难忘的,如秦孝公于商鞅,如汉高祖于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卧龙、凤稚亦不足惧。他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之战,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谋臣如此,江山可待,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他战术多建树,用人因时局,平生所学皆有所用。

    知遇之恩,他的不敢忘的,他与胞弟一主内一主外,君主甚至将安阳公主嫁于他的长子,如此优待,足以见得地位之高,可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实难猜测,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可他却觉不妥因而反对,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由此而生了嫌隙,曹操出兵孙权,留他于谯县劳军,积郁成疾,一病不起,至此一别,再也不复相见。

    昔日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君主虽是义兵勤王,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心不系于王室,以从人望,难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理想应当如此,可君主不愿纳言。

    关于他的死,尚有另一种传言,曹操赠送食物给他,他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顿知修公之意,因此被迫服毒自尽。这样的结局太过悲凉,太过惨烈,宁愿他是因病去世,也不愿与辅佐半生的君主如此决绝。

    年少时,为安身而妥协于婚姻。弱冠时,因立家而辗转于朝廷。暮年时,心无所惧,不愿俯首听命以求君主欢心。他是一路向前的,为理想而生,亦是为理想而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纵死犹闻侠骨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彧:纵死犹闻侠骨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kkixtx.html